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传统篇目多元解读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保留在新教材中的传统篇目兴起了一股重新解读热。这既是社会日趋多元化,人们思维日趋活跃、个性化的表现,也是随着新《课标》理念推行,教师思想不断突破僵化框框,表达自己声音的表现。《语文学习》中“重读”栏目、《语文教学通讯》中“多元解读”栏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教材分析与研究”、“备课参考”栏目出现了一大批观点新颖文章,令人耳目一新。重读之风兴起,有利于文本认识的反璞归真,还作品其本来面目,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质疑、求异能力。然而重读背后,也出现了不和谐音:有的文章设立虚假目标,以旧版教参作为批…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保留在新教材中的传统篇目兴起了一股重新解读的热潮。这既是社会日趋多元化,人们思维日趋活跃、个性化的表现,也是随着新课标理念推行,教师思想不断突破僵化框框,敢于表达自己声音的表现。《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多元解读”、《语文学习》“重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材分析与研究”、“备课参考”等栏目中出现了一大批观点新颖的文章,令人耳目一新。重读之风兴起,有利于对文本认识的返璞归真,还其本来面目,有利于丰富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求异能力。然而在重读背后,也出现了不和谐音:有的文章设立虚假目标,以旧版…  相似文献   

3.
<正>现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追求课堂的多元化。这些理念的提出可以说对我国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和反拨,从历史角度来说,这无疑是一大进步。在"创新""多元"理念的推动下,语文界掀起了一股"重新解读"或"多元解读"的热潮。一些语文期刊还专门增设了探讨的栏目,如《语文学习》中的"重读"栏目、《语文教学通讯》中的"多元解读"栏目。这是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提出,教育者思维日趋活跃、思  相似文献   

4.
黄美萍 《现代语文》2004,(11):32-32
目前,对保留在新教材中传统篇目兴起了一股重新解读热.这既是社会日趋多元化,人们思维日趋活跃、个性化的表现,也是随着新课标理念推行,教师思想不断突破僵化框框,表达自己声音的表现.重读之风兴起,有利于文本认识的反璞归真,还作品其本来面目,有利于丰富学生思维,培养质疑、求异能力.然而重读背后,也出现了不和谐音:有的文章设立虚假目标,以旧版<教参>作为批判目标,甚至以六十年初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涉及课文一些提法,而现行教材与<教参>中已弃置不用作为靶子,予以批判;有的文章以否定为乐,凡是传统的说法,教材与<教参>里用的,否定了之,不顾自己观点能否立住脚跟;有的文章标新立异,过分张扬自己的个性,惟我独尊,剥夺他人的话语权.如此种种,有悖于多元化解读的初衷.有鉴于此,多元化解读过程中,应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专题》栏目是《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的重点和特色栏目,实行“栏目主持人”制度。本刊近期呈现的“初中英语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研究”“高中物理批判性思维教学研究”“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研究”“在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中培养核心素养”等选题,是对新课标实施以来,广大教师特别关注的学科热点和难点问题的深度思考,获得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6.
“在聆听中交流,在交流中探询,在探询中求证,在求证中解读……面对面,传递真诚的声音。”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的这一导语常使笔者赞叹并产生联想:倘若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做到导语中所说的交流、探询、求证、解读,则无疑是一种理想的“课堂模式”。本文试就此谈谈“语文交流合作学习”的随想。  相似文献   

7.
经常阅读语文教学杂志是我多年的习惯,重点读那些耐读的栏目,也是我多年的习惯。如《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语文学习》的“争鸣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的“语文教育研究”,《中学语文》的“阅读广场”等,都是我每期必读的栏目。而《语文教学与研究》(华中师大)的“名家论坛”和“文化博览”更是令我情有独钟。 这两个栏目是《语文教学与研究》的重头戏。自1995年第1期至1996年第12期,计发表大块文章48篇(1995年的“理论广场”栏与1996年的“文化博览”相类),作者都是当代,特别是新时期在各个领域有较大影响的文化人。他们中,有著名作家曾卓、茹志  相似文献   

8.
<正>《专题》栏目是《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的重点和特色栏目,实行“栏目主持人”制度。本刊近期呈现的“初中英语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研究”“高中物理批判性思维教学研究”“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研究”“在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中培养核心素养”等选题,是对新课标实施以来,广大教师特别关注的学科热点和难点问题的深度思考,获得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9.
《语文处境因何这般困难》(《人民教育》1999年第2期,以下简称《困难》)一文归纳“困难”的三大原因之第一是,“高考模式的创始人章熊先生在继承叶老‘工具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语言训练思维’的理论,并通过高考这一指挥棒调控天下”,“致使语文教学困惑重重”。首先得辩明章先生讲的“语言训练思维”指的是什么。章先生在1978年第4期《中国语文》上发表的《我对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几点想法》是这样说的:“感觉化为思维,形诸语言。语言和思维的这种辩证关系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表现得十分突出。”“语言对于思维的表达有高下之分,…  相似文献   

10.
大语文观念强调紧密结合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综合全面地开展语文教育。《侍坐》篇是《论语》中最长的篇章,孔子思想中的“仁”“礼”“中庸之道”、以礼治国、因材施教等教育观都能从《侍坐》中解读出来。将大语文观念应用于《侍坐》篇教学有利于跨学科学习,继承与发展因材施教、诱导启发等优秀教育思想。在基于大语文观念的具体教学中,可采取“重视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大教材’,进行‘大阅读’;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自《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了。“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育者不再囿于一孔之见,定于一家之言,而是尊重异端,容纳叛逆。课堂教学俨然成了多声部思维合奏曲。于是《亡羊补牢》既可以解读为为时未晚,也可以解读为追悔莫及;  相似文献   

12.
上一世纪九十年代初。上海《语学习》杂志“名作重读”栏目推出了北大名学钱理群教授的系列章。在这些章中,钱教授对鲁迅等名作家的名作进行了“换一种思路,换一个角度”的“重读”,“力图说出自己的见解.别出新意”。钱教授的“重读”,给曾经读过这些名作的读带来了震撼,也带来了全新的感受、莫大的启迪.更在中学语教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3.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历来语文界对其写景抒情、修辞运用等艺术特点探讨很多,也很深入,但对其结尾《西洲曲》的使用探讨甚少。《荷塘月色》在引用完了热闹的《采莲赋》以后又引用了《西洲曲》里有关采莲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人教版语文教学参考所摘用的资料(选自《名作重读》和《朱自清名作欣赏》)认为《荷塘月色》引用《西洲曲》里的句子是以“热”和“动”反衬“冷”和“静”,是“勾起了乡思”。  相似文献   

14.
<正>思维能力是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基于学生已有的思维能力展开,同时,有效的语文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力的发展,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课后习题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学段教学要求而设计的,是单元语文要素的文本化体现。  相似文献   

15.
徐颖 《教育文汇》2023,(12):39-42
如何将“思维发展和提升”这一语文核心素养训练落实到语文教学中,是令部分教师头疼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聚合思维训练则是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以《刷子李》一课教学为例,运用语文聚合教学理念,深入解读文本,巧妙设计聚合路径——聚于目标、聚于思维、聚于文化,旨在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建议和帮助,助力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丁晓燕 《教学随笔》2013,(16):134+139
经典小说的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重要的内容。当下重读经典小说,我们除了要考虑小说创作的背景、作者的情感倾向、小说的基本三要素之外,更要考虑现在重读经典小说的现实意义。《品质》一文的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对主人公格斯拉的把握来完成解读。  相似文献   

17.
封面解读     
《高中生》2005,(15)
本期“封面解读”活动是在湖南醴陵市四中举行的。四中的同学思维非常活跃,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并完成了精彩的“封面解读”。不知不觉,“封面解读”已走过了两个年头。在这两年里,“封面解读”成了《高中生》编辑与读者倾心交流的见面会。正如一位同学在“封面解读”现场所说的那样:“原来觉得那么遥远的《高中生》,现在是如此之近……”通过“封面解读”这个栏目,《高中生》编辑听到了同学们的心声,体会到了同学们的喜怒哀乐,这些信息为《高中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衷心希望《高中生》与读者的友谊,像春天的鲜花,开遍青春的每一片原野。有意参加“封面解读”现场写作的文学社请与《高中生》编辑部联系,电话是0731—4331505。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的评价》《口语交际的评价》部分明确指出:“应考查学生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态度,能否把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然而重读、写,轻听、说,已成传统,最明显的原因是考试中没有关于此类能力的专项考查,由于“应试”的思想作祟,轻听说重读写的现象顺理成章,久而久之,语文听力训练自然成了一种有弹性的“软”任务。其结果,只能导致语文教学的死记硬背、题海操练。把一门本来充满生机和无限生活情趣的学科搞得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刘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言与思维不可分。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要引导思维的途径、方法,鼓励独立思维。”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通过语言文...  相似文献   

20.
一、运用多元解读。训练发散思维。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材料说“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这正如古人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作品主题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正是文学作品多解性和丰富性的表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多元解读,拓展思路,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如欣赏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可以借鉴余秋雨先生对作品的多重解读:一是大众化解读,即尽管是悲剧,但毕竟正义战胜了邪恶;二是问题解读,英明的李尔王为什么不把王位传给讲真话的女儿,却传给了讲假话的女儿?三是人性解读.人性只有到了最低位或最原始的时候才能回归吗?又如对《祝福》、《孔乙己》、《装在套子里的人》及《边城》的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