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租界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众多的租界中,上海公共租界最为典型。英美等西方国家借口中国是“非文明”国家而将中国排斥于国际社会之外,从而否认中国在国际法上的独立主权地位,将上海公共租界变成完全脱离中国政府管辖的“国中之国”。国际法原则的普遍性决定了中国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国际法主体、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事实上承认过中国的主权国家地位以及上海公共租界的形成违背了国际法等几个方面都说明了上海公共租界在国际法上是属于中国这个独立主权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非脱离中国主权管辖的“国中之国”。英美等西方国家在上海公共租界实行独立干中国的统治,就是对中国主权的侵害,对人类公理的践踏。  相似文献   

2.
“会审”是中国近代一项特殊的司法制度,它是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所攫取的侵华特权,是列强在华行使其领事裁判权的重要方式之一。会审法庭最先创设于上海外国租界,并陆续扩展到鼓浪屿、汉口的外国租界和东清铁路,列强通过会审特权的行使,扩大了在华的领事裁判权。同时,列强在会审法庭中,不以中国法律为审判依据,干预法庭诉讼程序,不仅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的独立性,而且侵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会审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化加深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司法独立作为现代法治的一项基本法律准则,在清末沈家本所主持的法制变革中获得了正当性。作为一位坚定的司法独立主义者,他既是当时司法独立的理论阐述者,同时又是一名勇于实践者,他在清末提出并付之于司法实践的司法独立思想,体现了近代以来在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法律文化自觉转向西方、学习西方的历史趋势。他的司法独立思想不仅对近代司法改革具有直接的理论推动作用,而且对我们今天还要继续推进的司法改革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结束了与西方相隔绝的状态。作为较早踏上西方土地的一批中国人,清政府派驻外国的使节在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极为特殊的作用。他们对西方世界尤其是西方法律的直观感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中国传统法律向近代转型的视角;而通过对民国初年司法活动的考察,则让我们对这场法律转型的历史必然性有了更深的体悟。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17,(2):53-59
起源于中世纪的巡回法庭,在近代早期成为英国司法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巡回审判的司法垄断权。近代早期巡回法庭的组织结构日趋完善,司法职能与行政职能也获得极大发展。巡回法官由职业法律者担任,通常每年两次到巡回区审理刑事与民事诉讼。巡回法官作为中央政府的代理人,是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枢纽。巡回法官不仅传达中央政府的政策与法令,而且监督以治安法官为权力中心的地方政府,并指导业余的治安法官审理司法案件。巡回法官积极参与地方治理,为国家治理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6.
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审判机关是中国所有租界中数量最多,变迁最为复杂的。而这些建立在租界内的审判机关大多与领事裁判权息息相关。无论是租界当局还是中国政府对于设立在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审判机关都非常关注,因为这不仅仅是国家独立主权的一种体现,更是在独立法权与治权之上的“掠夺”与“对抗”。从在租界内设立的各国领事法庭,到以工部局为主要对象的领事公堂。从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到上海公共租界特区地方法院,从租界初期清政府在租界内拥有的完全的审判权到一步步被租界洋人所蚕食掠夺.再到中国官民不懈的对抗,一点点收回审判权,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审判权力变化纷繁复杂,租界内中外势力通过对审判权力的争夺,以扩展出各势力当局的行政权在租界中的博弈。  相似文献   

7.
论法庭口译在不同法律体系下的需求和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庭审判是在当事人、证人、鉴定人等参与的情况下对诉讼案件进行实体审查和判决的司法活动,是诉讼活动的中心环节。司法活动所追求的公平正义基本上是通过庭审实现的。而随着我国涉外庭审越来越多,对法庭口译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虽然法庭口译在西方国家发展得已成体系,并相对完善,但对我国来说法庭口译尚处于起点阶段。分析不同法律体系对法庭口译的影响,可以以此为根据,为我国法律体系下的法庭口译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巡回"一词既是对西方先进司法体制的引进,也是对中国历史审判体系的传统沿革,在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设置巡回法庭,其中心思想在于中央司法集权的分散。中国的司法体制改革为巡回法庭的设置创造了优越条件,使其在中国的存在有相当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同时,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设置的跨区域巡回法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机构调整、司法资源、财政经费等方面,面对诸多问题,中国应结合自身国情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9.
纳税人会议是上海公共租界的最高权力机关,工部局对其负责,受其领导。纳税人会议亦是上海西人参与租界治理的重要途径,西人通过在纳税人会议中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不断的创设、完善租界治理体系,推动了租界的持续发展,故纳税人会议是分析近代上海发展、演变的重要线索之一。而《土地章程》、《纳税人会议议事规章》是上海公共租界的根本大法,其不断推进、完善是构建上海公共租界纳税人会议制度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上海是近代中国的一个缩影。它既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据点,又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重要阵地。英美法等西方列强,在上海建立了我国最早的租界,实行一套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以外的殖民制度。由此,租界成为“国中之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使上海成为一个风  相似文献   

11.
覆判是民国时期高等审判厅(高等法院)对非正式法院判处的未经上诉或上诉不合法的刑事案件进行复核、对刑事重案错误的一种救济方式。其在民国时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覆判机构、覆判对象以及覆判形式等方面。这些变化是由于慎刑与司法公正思想的深入和民国政府对覆判制度关注点不同及相关法律的变化造成的。其变迁的历程是中国近代社会及司法改良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is about how the Chinese Court deals with the enforcement of WTO agreement in concrete cases. In practice, the enforcement of WTO Agreements in China is indirect. Ifthe court cannot directly apply the WTO Agreements, the court has to find out which national rules are applicable.China has made a great effort for the corresponding modification or augment of national lawmaking to adopt the WTO Agreements. Also conclude the national laws what are made to adopt WTO Agreements and the judicial expression by the Supreme Court.  相似文献   

13.
Accord ing to th e content of W TO agreem ent,th e Ch inese court at leastsh all apply th e following aspects in th e jud icatory practice:1).trad e-related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TRIPS)2).Antid um ping agreem ent3).Non-tariff wall agreem ent.Neverth eless,how th e national court d eals with th econnection of W TO agreem ent and d om estic law,enforcem ent of W TOagreem ent?In practice,th e enforcem ent of international treaty in Ch ina m ainlyind icates th at accord ing…  相似文献   

14.
晚清王朝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打击下,被迫打开了古老的国门,由此拉开了封建王朝近代外交的帷幕.在弱国办外交的艰难过程中,一大批使臣纷纷走出国门,从他们特定的视角去审视西方社会.他们一方面惊羡于西方富庶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对其制度文明心存惊奇和疑惑,同时也进行深刻的省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本国内政的主张.从这些主张中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文化相遇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动磨合,可以取长补短,取优补劣,共生发展,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共性.  相似文献   

15.
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潮流中,司法ADR具有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节约国家司法资源,减少当事人诉讼对抗的价值和功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司法ADR在国际上逐渐兴起并成为司法程序内解决纠纷的新方式。对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法院附设调解制度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以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为契机,就我国法院附设调解制度的构建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人民检察院可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民事部分进行调解.为了完善人民检察院的司法权,促进人民法院合理量刑,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人民检察院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调解权应在《刑事诉讼法》中加以规定.根据现代司法理念和实践需要,我国应构建起完善的人民检察院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7.
浅论人民法院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提升司法公信力成为新时期人民法院推进司法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人民法院要秉持司法公正的最高法律价值,遵循司法规律,科学布局,从人民法院队伍素质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司法群众路线创新、司法知识宣传四个方面着力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正式确立了"调解优先"的原则,法院调解再次成为了学界的热点问题。但在"大调解"的背景下,法院除了调解还应有更大的作为。从替代论、利益论和力量论三个角度对法院调解进行再认识,可以看出目前的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应予以重构。  相似文献   

19.
《万国公法》是丁韪良在华期间翻译的第一部国际法著作,其中文版的问世是近代国际法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也是国际法学东渐之肇始。身为一介外国传教士,丁韪良翻译并积极谋求出版此书,是与当时西方列强对华政策的深层背景紧密相连的,有其特殊的深层用意。但此书的翻译出版在客观上使晚清人士从正面第一次对西方国际法有较全面的了解,而它所传达的西方文化观念和国际社会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变革中的近代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20.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在我国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但是,随着社会政治与经济环境的迅速发展变化,法院调解制度的诸多弊端逐步显现,并对法院形象与司法公正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在新时期,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立法和司法成果,果断的废除法院调解制度,建立和完善诉讼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