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牧读书坚持博采众长的准则。他曾于《在探索学问的道路上》一文中将自己的读书方法总结为鲸吞与牛嚼:只需知道一个梗概的书报可以泛读,但要面广,犹如大鲸吸水;要求彻底弄明白的和记住细节的书报,必须精读,就像老牛吃草,慢慢咀嚼,细细品味。这就是后来被人称之为“鲸吞牛嚼的读书法”。  相似文献   

2.
鲸吞与牛嚼,本是动物的不同进食方法,但却被作家秦牧巧用来形象地比喻读书方法——泛读与精读。秦牧读书坚持博采众长的准则。他曾于《在探索学问的道路上》一文中将自己  相似文献   

3.
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书报杂志,广博地积累知识。结果,他写出的作品宛如由知识的珠宝串成,闪耀着独特的光彩。秦牧在谈到读书时,主张采取牛和鲸的吃法,即"牛嚼"与"鲸吞"。那什么叫"牛嚼"呢?他说:"老牛白日吃草之后,到深夜十一二点,还动着嘴巴,把白天吞咽下去的东西再次‘反刍’,嚼烂嚼细。我们对需要精读的东西,也应该这样反复多次,嚼得极细再吞下。有的书,刚开始先大体吞下去,  相似文献   

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读书也一样,不能一味地用蛮力气去读,也要讲求方法技巧,方能事半功倍。本期"阅读一点通"选发四篇小短文,分别从精读、泛读两个角度给你开启阅读之门以有益的启示。《认真读好一本书》强调精读的重要;《鲁迅强调博览群书》又说明广泛阅读的必需;而《阅读的速度》《秦牧主张"牛嚼"和"鲸吞"》两文在说明精读与泛读的同时,着重强调两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翻开语文课本,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字优美,语言博大精深。读好课文是学好语文的根本。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林语堂提倡读书要读出自己的性灵来,秦牧主张读书要"牛嚼"和"鲸吞"。可见,语文教学还应"以读为本",读不仅能观其"言",还能品其味、悟其神。  相似文献   

6.
书海茫茫,浩森无垠,人一辈子读书可以“破万卷”,但不可能读尽天下书。所以,我们读书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读,有目的地读,切忌盲目性和随意性。当然,更重要的是要讲究读书方法。读书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异。若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若方法不当,贝费力不讨好。根据笔者的读书经验,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牛食鲸吞”的读书方法,也许会对同学们的阅读和学习起到帮助作用。如果一本书的价值很高,非常值得一读,就应象牛)L吃草一样反刍,反复阅读、咀嚼。思索,力求弄懂弄通;重要的句子和段落,要记录下来,还可写上自己…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酷爱读书,读书方法也非常巧妙。一、多翻法鲁迅先生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之所以学富五车、著作等身,这自然与他远大的理想、高尚的品德以及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于刻苦钻研、笔耕不辍有关。而选择科学适用的读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读书质量,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鲁迅先生的读书法概括起来有三:即多翻法、跳读法和选择法。  相似文献   

9.
反刍是指反刍动物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再返回嘴里细细咀嚼,然后再咽下去。牛就是这样一种反刍动物。牛靠反刍,将草料细咀慢嚼,充分消化,化为养料。“反刍式教学法”就是将牛的这种“反刍”原理借鉴应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温故知新的反刍和不断触类旁通的迁移,让学生充分消化知识营养,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学习认真。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一生不仅勤读不辍,而且很讲究读书方法。他常常把自己在读书实践中积累的好方法介绍给青年。现摘其若干,简述如下: (一)多翻法。鲁迅在1934年写过一篇叫《随便翻翻》的短文,专门介绍了他称为消闲的读书的“多翻法”。他说:“书在手头,不管它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之所以学富五车、著作等身,这自然与他远大的理想、高尚的品德以及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于刻苦钻研、笔耕不辍有关。而选择科学的读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读书质量,从而使短暂的人生收获智慧的富有,让奋斗的足迹留下灿烂的辉煌,不能不说是又一个重要的因素。鲁迅先生的读书法概括起来有三:即“多翻法”、“跳读法”和“选择法”。仔细研讨,颇多启迪。  相似文献   

13.
茅盾是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曾任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他的著作很多,《子夜》、《林家铺子》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人们称他为“文学巨匠”。“三遍”读书法是茅盾先生在1 942年总结出的一种粗精结合、学用结合、多次反复的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剧作家魏明伦自幼酷爱读书 ,对于读书有独特的心得。他认为读书要有韧性、记性和悟性。有韧性没记性 ,书是死书 ;悟性至关重要 ,一举则满盘皆活。然而单有悟性而没有记性 ,就等于没有库存 ,犹如“皮包公司” ;没韧性则建不成大仓 ,好似“短途小贩”。倘若“三性”俱全 ,那么才能称为“知识富翁”。魏明伦的“三性”理论颇有道理。读书而没有韧性 ,不可能把书读好。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曝十寒 ,读书做学问尤其要有锲而不舍的韧性。我国著名散文家秦牧 ,有一次在谈到读书需要韧性时 ,深有体会地说 :“保持毅力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得和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正>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16.
少年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曾问过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可先生拒绝回答,“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先生为什么不回答呢?真的是因为他“不知道”吗?当然不是,他脸上的表情就是明证。少年鲁迅由此懂得了“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  相似文献   

17.
商友敬先生说自己“爱读书,爱写作,爱旅游.爱交友”。在朋友们的印象里,他也确实是这样的“四爱”之人。其核心是“爱读书”。他是一个有着传统气息的现代读书人。这是他的人生之路。也是他为师之道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他的一生,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努力学习。现仅就学习鲁迅认真读书这个问题,略抒管见,聊表景仰之情兼以自勉。 鲁迅先生学习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他说:“革命是要有经验的,所以要读书。”他还有句名言:“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最充分地表现了鲁迅为革命事业需要刻苦攻读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从小酷爱读书。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这样坚持读书。读书时,他有自己的秘诀,就是坚持“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有一次,他在读《花镜》这本书时,发现书中写道:映山红这种花只能长在山上,移到家里必须用山上的原土才能种活。为了印证书中的说法,他就从山上移来几棵映山红,栽在自家院子里。通过试验,他发现用不用山上的原土对映山红成…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曾带着诗人的韵味说: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当我回望20年前那个草长莺飞的季节时,看到了语文教育家张志公的“希望”,听到了诗人刘国正的“祝愿”,还发现一代名师于漪先生亲自用双手“打开人们心灵的窗户”。也许叶圣陶先生的回答最为严谨,因为20年的每一本都有他的钤印。由孙犁开讲的“我的读书生活”,已经有冰心、夏衍、曹禺、曹靖华、臧克家、冯至、叶君健、萧乾、舒芜、丰村、光未然、李霁野、姚雪垠、峻青、刘白羽、唐、秦牧、黄秋耘、韶华、茹志鹃、王蒙、宗璞、刘心武、刘绍棠、陈忠实、陆文夫、谢冕、叶文玲、马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