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心雕龙》有五分之一的篇目谈到了《楚辞》,并设专节讨论屈原。《文心雕龙》深刻论述了《楚辞》的意义和价值,进而从理论上肯定了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文心雕龙》全面分析了《诗》、骚之同异,肯定了屈原"自铸伟词"、追求新变的文学史意义;《文心雕龙》还从"诡异之辞"、"触类而长"、因方借巧、"重沓舒状"等方面总结了《楚辞》的审美特质。《文心雕龙》的《楚辞》批评,直观地传达出了刘勰本人进步的文学史观,而且对六朝的文学创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楚辞类居于集部之首,具有文学典范性质。屈原自觉地追求清词丽句,创造出一种新的节奏形式,将遥远的上古神话传说、虚幻神秘的楚地巫风以及个人超群出众的想像力揉合起来,建构成一幅幅浪漫神奇的艺术画卷。汉代人研究《楚辞》,将屈原看作是有志难伸、忠而被弃文人的典型;南宋以后,屈原被看做是忠君爱国的榜样,人们注释《楚辞》,体察屈原性情,阐发忠义至理。  相似文献   

3.
汉代以来,非议屈原之词甚众,王船山一概弃而不论,却对给予屈原以相对好评的朱熹耿耿于怀,在《楚辞通释》中多次责难朱熹的"过于忠"论。究其原因,是因为《楚辞通释》的创作目的在于传承蕴含于楚辞之中的刚烈雄健的文化精神,以号召救亡图存运动;朱熹"过于忠"论所倡导的儒雅温驯的文化精神,与船山的文化精神取向和《楚辞通释》的创作意图相左。  相似文献   

4.
文学史上第一部骚体类文章的总集与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就是以屈原为主写作的《楚辞》。《楚辞》中的地方色彩表现得较为浓厚,在《楚辞》中有大量的楚地方言声韵、文学样式以及风土物产等。自《楚辞》面世以来便备受各界人士的喜爱,从古至今有无数的学者对《楚辞》进行了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楚辞》以及楚辞研究史已经成为了一门研究的学科,被称之为"楚辞学"。基于此,对屈原及楚辞研究的分期及近三十年来的屈原及楚辞研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旨在进一步明确屈原及其《楚辞》的研究价值,并对关于屈原及楚辞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刘勰《辨骚》篇列于《文心雕龙》"文之枢纽"之总论,是第一篇全面而高度评价《楚辞》之专论。"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没有屈原便不会有楚辞体的产生。作为才士,屈原的意义不仅在于其继承了北方文化,更为重要的是,《楚辞》"取熔经意,自铸伟辞"的通变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一在当代楚辞学界,有两位同龄而高产的专家,第一位是号称奇才的萧兵,十年内贡献出《楚辞新探》、《楚辞与神话》等十部著作、百篇论文,字数已逾三百万;第二位则是本文要专门评述的对象——黄中模,他已完成《屈原问题论争史稿》、《现代楚辞批评史》、《郭沫若历史剧〈屈原〉诗话》、《中日学者屈原问题论争集》(编著)、《楚辞研究与争鸣》集刊第一辑(主编)、《与日本学者讨论屈原问题》、《楚辞概论》七部著作,加上二  相似文献   

7.
《楚辞》的体例和《招魂》的对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定《楚辞》的体例,不宜以颇有附会之辞的王逸序言为依据,而应考察《楚辞》各篇的实际情况。由于《楚辞》成书不同阶段所收屈原作品有“疑不能明”的误传因素,增辑者所附己作的主旨和体式亦有不同,故《楚辞》并无所谓“非屈原作品,均代屈原设言”、“以屈原为第一人称口气抒写”的统一体例。因此,用这种“体例”去推断宋玉《招魂》必为“代屈原自招其魂”,是不科学的。宋玉《招魂》的创作背景,当与楚襄王射猎云梦、惊兕失魂有关,其所招应为楚襄王之生魂。但宋玉只是借此作为创作这篇瑰玮辞章的由头,《招魂》本身并不是巫师实际招魂的咒文。  相似文献   

8.
楚辞源于汉水文化。楚族起源于汉水流域,楚辞受到汉水流域“楚声”、“楚歌”和《诗经.二南》的影响。屈原的祖先发迹于汉水上游,这里是屈原的故乡和神往之地。他有着浓郁的汉水文化情结。他通过汉水流域吸收北方文化,其政治生命的跌宕起伏、文学激情和人生历程等,都和汉水流域息息相关,甚至楚辞的地域范围和屈原生命的终结都在江北汉水流域,而不是江南洞庭、湘水。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楚辞》西汉人刘向在天禄阁(汉朝国立图书馆)校书时,把屈原、宋玉、唐勒、景差、东方朔、荘忌、淮南小山、王褒的作品以及他自己写的《九叹》编辑成一部书,定名为《楚辞》。东汉人王逸为楚辞作注释,又加进他自己写的《九思》,成《楚辞章句》。宋人朱熹,作《楚辞集注》。“楚辞”这个名词,在刘向以前就有。汉武帝时人朱买臣,能“说春秋,言楚辞”。不过“楚辞”这一名称在当时并不成为这种文体的通称。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乃作怀沙之赋”。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屈原赋二十之篇”。可见西汉早期称  相似文献   

10.
从《楚辞》相关作品中可以看出屈原有着浓厚的道家思想,而这一思想的产生主要源于楚人的文化传承。上世纪初相继有学者论及屈原道家思想和楚文化的关系,但是学术传承不明。梳理这段学术史,有助于把握屈原的道家思想,深化对其思想的认识,同时对于《楚辞》中一些是否为屈原作品的认识也有着积极的考辨意义。  相似文献   

11.
楚辞中关于龙和马的描写甚多,而据《周礼》"马八尺以上为龙"等文献所载,是龙也即马。而楚辞除多次写到龙与马以外,其中又比较多的写到玉虬、白螭等,玉虬、白螭也即事实上之白马。而据《礼记》"殷人白马黑首"及甲骨卜辞"白马"频出等传世与出土文献所载,殷人对于马特别是白马尤其重视。而楚辞的这种文化现象折射出楚辞与殷商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屈原与楚辞在文化上的多样性,凡此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屈原及其楚辞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最初神文化在上古之民之间只是用于表达他们对于长寿以及飞升的向往与追求,所谓的神仙神兽也大多是面目狰狞、无情无欲、颇具威严。但到了屈原的楚辞之中,神祇的形象开始变得华美且具有了人的情感。本文选用了《楚辞》中的少数篇目来简析神祗形象在其中的演变。  相似文献   

13.
一、善取舍,巧安排课堂教学要组织成功,能留出“空白”,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写好教案。备课,既要紧扣教学大纲悉心研究教材,同时还得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对大纲、教材、学生都十分熟悉、了解,备课时才能做到对将要讲授的内容善于取舍,重点、难点突出。我在教《涉江》一课时对此深有体会。一开始我考虑到《涉江》是屈原“楚辞”体作品,在这课之前,学生还没有学过屈原的作品。因此,我在备课时查阅了屈原的资料、“楚辞”的资料。我想,学生只要充分了解屈原及“楚辞”作品的特点,我再对文章进行串讲、分析,学《涉江》就不成问题了。在一个班我用了三节课的时间按课前设计进行了讲解。出乎我的意  相似文献   

14.
巫·舞·兮     
《楚辞》中大量出现的“兮”字,并不是屈原的创造,而是楚国巫风歌舞促成了“兮”字在《楚辞》中的频繁使用。固定地用“兮”作歌辞中的衬声字,并且运用得那样普遍,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特有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杨帆 《教学随笔》2015,(6):172-173
如何使楚辞得学习亲民化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师的不可回避的任务,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长河里,屈原和他的《离骚》成为楚文化的代表,但是诗人高尚的人格理想和文学成就在其他楚辞作品里也有体现,只是其影响力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相对薄弱,所以语文教学绝不能浅尝辄止,所以我选择了选修教材里屈原的另一部伟大作品《九歌·国殇》进行讲授,用激发兴趣为导学目标,不同诵读法体悟情感,利用总结的诗歌解读方法进行文本分析,让学生的楚辞知识储备加以扩大,对诗人的理解进一步深化,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新楚辞学建立的过程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新楚辞学的建构是从解构传统楚辞学甚至是解构屈原开始的,廖季平、胡适率先提出屈原否定论,此观点遭到陆侃如、谢无量等人的有力驳斥。稍后,梁启超发表了《屈原研究》之讲演,使新楚辞学的建立有了轮廓。此后,游国恩写成了《楚辞概论》这部新楚辞学的奠基之作,从而建立起完整的体系,推进了新楚辞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金开诚是当代著名楚辞研究专家,其专著《屈原辞研究》或选择文献内证,立足楚辞文本,对屈原生平研究有所突破;或围绕作品难点,通过制作模式进行系统分析,对《九歌》解读作出重大贡献;而对《天问》错简、《离骚》结构的探索,还有待深化。《楚辞选注》平和中肯,通俗谨严,是颇受欢迎的楚辞读本。  相似文献   

18.
潘啸龙教授是著名的楚辞研究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男 ,汉族 ,194 5年 11月生 ,上海龙华人。 196 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 ,1979年考入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现为该校文学院教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并任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等职。潘啸龙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 ,勤奋耕耘 ,成绩斐然 ,尤以屈原和楚辞研究最为突出 ,享誉学界 ,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了《九歌六论》、《天问的渊源及艺术》、《离骚的抒情结构与意象表现》、《屈原评论的历史审视》等 6 0多篇有影响的论文 (其中多篇被全文翻译介绍到国外 ) ,已出版的专著有《屈原与楚文化》、《楚汉文学综论》、《楚辞注评》、《屈原与楚辞研究》等 7部 ,参编《楚辞评论资料选》、《中华艺术文化辞典》等著作多部 ,获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奖及省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多次 ,并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本刊特刊发潘啸龙教授这篇谈治学经验与体会的文章 ,以飨读者。此文曾收黄中模、王雍刚主编的《楚辞研究成功之路——海内外专家自述》(重庆出版社 2 0 0 0年 12月版 ) ,本刊采用时征得作者同意并经作者修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文人论屈原与楚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北朝时期,《楚辞》训解、音义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文人在屈原思想行为的评价、《楚辞》文学特征和文学意义的探索上,也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构成了该时期《楚辞》研究的重要内容。寻其大端,一方面是继承汉代《楚辞》评论,另一方面又在新的文化思想背景下有了新的发挥,如对《楚辞》文学特征、《楚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多有创见,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20.
金开诚是当代名楚辞研究专家,其专《屈原辞研究》或选择献内证,立足楚辞本,对屈原生平研究有突破;或围绕作品难点,通过制作模式进行系统分析,对《九歌》解读作出重大贡献,而对《天问》错简、《离骚》结构的探索,还有待深化。《楚辞选注》平和中肯,通俗谨严,是颇受欢迎的楚辞读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