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初中几何课本第一册135页习题十第2题:已知:如图1,CD、CE、CM分别是Rt△ABC斜边上二的高、角平分线和中线.求证∠1=∠2.(*)  相似文献   

2.
初中几何课本第二册第66页题9是: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及E,求证:AE:ED=2AF∶FB。不难将此题简单地引伸为: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所在直线分别交于点F及E,则AE∶ED=2AF∶FB,如图。  相似文献   

3.
初中几何第二册《圆》一章的“7.5圆周角”一节的例题1是(见课本85页) 题1 如图1,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直径. 求证:AB·AC=AE·AD.(1) 这道题是在学生学过相似形后,第一次  相似文献   

4.
初中几何课本第一册复习参考题四第十五题是: 在已知锐角△ABC的外面作正方形ABDE和ACFG。求证:(1)BG=CE;(2)BG⊥CE。(证明略) 另一个常见题是: 在已知锐角△ABC的外面作正方形ABDE和ACFG。O_1与O_2分别是这两个正方形的中心,M是BC边的中点。求证:(1)Q_1M=O_2M;(2)O_1M⊥O_2M。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几何》课本第二册116页有这样一道习题: 在△ABC中,E是内心,∠A的平分线和△ABC的外接圆相交于点D.求证:DE=DB=DC. 这道题看似平常,但它揭示了三角形内心的一条重要性质,许多数学竞赛题都是由它发展、演变而成的.因此,熟练地掌握这  相似文献   

6.
下面是初中几何课本第一册第235页第26题。已知:一直线截△ABC的边BC、CA、AB或其延长线于点D、E、F,求证:BD/DC·CE/EA·AF/FB=1  相似文献   

7.
孝感市2006年中考数学第23题是一道源于教材(人教版《几何》第三册第199页第9题)的变式题.试题背景取于教材,将考生置于熟悉的环境中,让考生对问题感到既亲切又新鲜,增强了解题信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道中等难度的题目,解答方法多姿多彩,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个性发展空间,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数学的大众化.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题目几何课本第三册复习题七中有这样一道几何题:以直角△ABC 的直角边 AC 为直径作圆,交  相似文献   

8.
西南师大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课本(实验本)《几何》第三册复习题五第6题: △ABC中,AD是△ABC的中线,M为AD上的任意一点,CM的延长线交AB于N,求证:AM/MD=2AN/BN 此题是一个训练学生用添辅助线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曲型习题,对于开拓学生思路,发展智力,培养兴趣,提高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有用,现从不同角度出发引辅助线,可给出此题的十六种不同解法,简析如下: 一从D点出发添加辅助线  相似文献   

9.
新版统编教材《几何》第二册第233页有这样一道题:已知,△ABC中,P是边AB上的一点,连结CP。 (1)当∠ACP满足什么条件时,△ACP∽△ABC。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课本《几何》第二册第67页17题,我认为是道不妥的习题。现对这道题谈点看法,以供商榷。原题是:“已知:△ABC,AD是高,且AD~2=BD·CD。CD。求证;∠BAC=90°。”教材中只给出题目,没有图形。根据题设作图。  相似文献   

11.
现行初级中学课本《几何》第二册116页习题二十五的第17题是: △ABC中,E是内心,∠A的平分线和△ABC的外接圆相交于点D.求证: DE=DB=DC. 这道习题的证明不难(略),它揭示了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一个重要性质,我们归结为如下。定理三角形一内角平分线与外接圆的交点到内心的距离与该点到三角形另外两顶点的距离相等。应用这一定理,我们可以使一些难度较  相似文献   

12.
合肥市1983年高中数学竞赛的第4题是“设在△ABC中有cosA/(sinB)+cosB/(sinA)=2,证明△ABC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从表面上看,此题似乎很平常,大概只要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几步就可得出结论,其实不然,它还是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的。这不是一道陈题,但却是由课本上的一道练习题脱胎而成的。统编高中数学课本第一册,第168页有一道题“在△ABC中,求证:  相似文献   

13.
由初中几何课本第二册中的两道习题,利用旋转变换法,可发现费马极值问题及解法. 课本P73第7题:已知:如图,△ABD、△AEC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BE=DC. 这里易证△DAC≌△BAE,从而得到BE=DC。还可证明  相似文献   

14.
应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几何第二册第264页题19:“过△ABC 的顶点 C 任作一直线,与边 AB 及中线AD 分别交于点 F 和 E.求证:AE:ED=2AF:FB”.(图1)可巧解一类连比题.  相似文献   

15.
题目 如图1,已知:△ABC中,∠ABC=45&;#176;,H是高AD和BE的交点.求证:BH=AC.(《几何》第二册P118复习题三B组第2题)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九年义务制教材《几何》第二册第264页有这样一道题:“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和E.求证:AE:ED=2AF:FB.”这一结论为一类线段连比问题的求解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7.
已知△ABC中,∠ACB=90°,四边形ACDE和CBFG是在△ABC外的正方形,△ABC的高CH所在的直线交DG于M.求证:(1)DG=AB;(2)CM=12DG.(人教版《几何》第二册197页B组第4题)当我们做完此题后,不妨以此图形为引子,并弱化条件,使△ABC为斜三角形,作以下探究:命题1在已知锐角三角形ABC的外面,作正方形ACDE和正方形BCGF,求证:AG=BD.(人教版《几何》第二册196页A组第13题)分析:只要证△ACG≌△DCB(可通过两边夹角)即可.本题还可以得到AG⊥BD.命题2在命题1的条件下,若O1、O…  相似文献   

18.
初中几何第一册第225页第8题: 在△ABC中,∠C=90°,AC=2.1cm,BC=2.8cm。①求△ABC的面积;②求AB;③求高CD。要求高CD,一般的解法是先求出面积:S_(△ABC),再用勾股定理求斜边AB,然后利用面积相等的关系求出斜边上的高CD,如果不先求出面积和斜边上的长,能否直接求出斜边上的高呢?  相似文献   

19.
初中《几何》第二册(人教版)第49页有一道例题:已知,如图1,在△ABC 和△A′B′C′中,CD、C′D′分别是高,并且 AC=A′C′、CD= C′D′、∠ACB=∠A′C′B′,求证:△ABC≌△A′B′C′.证明过程详见课本.若把例题中条件∠ACB=∠A′C′B′换成 BC=B′C′,那么  相似文献   

20.
(本讲适合初中) 初中《几何》第二册P66的第9题是: 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和E。求证: AE:ED=2AF:F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