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只擦一只鞋     
赵金强 《家长》2008,(7):15-15
只擦一只鞋,是一个提醒!只擦一只鞋,是一种强制!只擦一只鞋,是一个榜样!只擦一只鞋,更是一种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2.
一位母亲带儿子去看“月亮花”。当月亮花还是花苞时,倘若人们用手去轻轻拍打它.它会在十秒钟之内倏然开放.仿佛一个袖珍月亮。这位母亲在拍打月亮花时,她的五岁的儿子拉着她的表襟,小声地央告:“妈妈.不要拍它.让它自己开,好吗?”  相似文献   

3.
故园的夜     
母亲总喜欢住在山里的老屋,因此我总要隔几个月回去看看她。准确地说,是“把自己拿回去让母亲看看”,因为母亲对儿子的思念.远远超过儿子对母亲的思念。上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我又把自己拿了回去.一是让母亲看看,再是借机睡几个好觉。城里嘈杂,欲念又多.根本不能睡好。而山  相似文献   

4.
偶翻棋谱.发现有一种招法,叫做“以退为进”,它表面退却.实际上为下一着进取创造条件。笔者不由想起一期有关教育子女的实话实说节目:那位母亲对自己已上初中的儿子烦恼不己.无论她说什么,儿子都觉得她烦,母子之间的关系闹得很僵。母亲讲述时异常激动,而教育专家却十分平静地说:“你管得太多了!”这样的情形我们生活中很常见。  相似文献   

5.
笔者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母亲有次带儿子去看“月亮花”。当月亮花还是花苞时,倘若人们用手去轻轻拍打它,它会在10秒钟之内倏然开放,仿佛一个袖珍月亮。这位母亲在拍打月亮花时,她的5岁的儿子拉着她的衣襟,小声地央告:“妈妈,不要拍它,让它自己开,好吗?”  相似文献   

6.
在朋友家闲坐,无意中发现朋友为儿子擦皮鞋只擦一只。朋友解释说,这是她创造的一种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只为孩子做一半,另一半由孩子独立完成。譬如,学生的鞋脏了,就手把手教学生擦亮一只鞋,另一只鞋交给他自己动手擦干净;学生洗手时,只给他  相似文献   

7.
马际娥 《家庭教育》2007,(10S):30-31
有这样一位母亲,生活节俭,但对自己7岁的儿子却有求必应。有一次,母亲带儿子到公园玩耍,儿子看中了一瓶包装精美、近10元钱的饮料.母亲二话不说就给儿子买下了。儿子喝了几口不愿再喝,口干舌燥的母亲刚拿饮料送到自己嘴边,儿子就气冲冲地过来夺过瓶子摔到地上,并高声尖叫:“这是我的,不准你喝!”[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母亲带儿子去看“月亮花”。当月亮花还是花苞时,倘若人们用手去轻轻拍打它,它会在十秒钟之内倏然开放.仿佛—个袖珍月亮。这位母亲在拍打月亮花时,她的五岁的儿子拉着她的衣襟.小声地央告:“妈妈,不要拍,让它自己开,好吗?”  相似文献   

9.
程艳 《家教指南》2006,(6):60-60
读过这样一篇短文——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假如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玩渴了,一时找不到水喝,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那么你会怎么做呢?”儿子小嘴一张,奶声奶气地说:“我会把每个苹果都咬一口。”虽然儿子年纪尚小,不谙世事,但母亲对于孩子这样的回答,心里还是多少有点失落。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该怎样做,可就在她的话即将出口的那一刻,她突然改变了主意。母亲握住孩子的手,满脸笑意地问道:“你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儿子眨了眨眼睛,满脸童真:“因为……因为我想尝尝后,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那一刻,母亲的眼里隐隐闪烁着泪花,她为儿子的懂事而自豪,也为自己给了儿子把话说完的机会而感到庆幸。  相似文献   

10.
戴永祥 《师道》2004,(9):6-6
多年以前的一个晚上,有位年轻的母亲正在厨房里洗碗,她才几岁的小儿子独自在洒满月光的后院里玩耍。年轻的母亲不断听到儿子蹦蹦跳跳的声音,感到好奇怪,便大声问他在干什么。天真无邪的儿子也大声地回答:“妈妈,我想要跳到月球上去!”这位母亲并没有像其他父母一样责怪儿子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瞎想。而是说:“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呀!”  相似文献   

11.
我敢说“儿不嫌母丑”这句话如果不是母亲的一厢情愿。就是儿子已经长大成人,经历了许多事后.能以一个成人的角度来理解母亲时的认识。我还敢说,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百分之八十都嫌母亲“丑”。只是我们做母亲的不愿意承认罢了.只不过孩子们所嫌弃的母亲丑的地方不同罢了。有的孩子嫌母亲长相丑,有的嫌母亲衣着丑.有的嫌母亲语言丑.有的嫌母亲行为丑.有的嫌母亲灵魂丑……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下了岗又离了婚的母亲,靠上门做钟点工供养上初中的儿子。她对真实的家境闭口不谈,儿子要求买在同学中流行的“李宁”T恤衫,要求买价格不菲的参考书和英语磁带,要求和同学一起参加海南四日游,她都咬牙答应下来,宁可自己晚上不休息全天超负荷工作。这位母亲做出了很大牺牲,但这一切并不利于儿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小乐回家,看见自己的一只鞋已洗得干干净净地晾在门口,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乍一看,小乐还以为妈妈有急事,所以洗完一只就匆匆出门去了呢!但放下书包再看看那晾得整整齐齐的鞋和鞋带,小乐沉默了。“不像是匆忙的样子呀!”他心想,“莫不是妈妈在暗示我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动手?”再想一想自己都已是高出妈妈一头的大小伙子了,居然从来不会照料自己,活脱脱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典型嘛!小乐只觉得自己的脸颊有些发烫……不再猜测,不再犹豫,小乐冲进屋里找出鞋刷,学着以前妈妈洗鞋的样子精心地刷起了自己的另一只鞋……妈妈回来  相似文献   

14.
艾森夫人年近80岁时,失忆了。医生说她的失忆和她丈夫生前的失忆属于同类,是老年选择性失忆。对她的儿子艾森来说,这是件烦心事,每次陪母亲出门,母亲都会一遍遍问他:“家里的大门锁好了没有?”  相似文献   

15.
从幼儿园接回儿子,我对儿子说:“你的小肚子咕咕叫了,妈妈做饭,你自己玩一会儿好吗?”儿子答应了。  相似文献   

16.
【重点点击】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怎样通过一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的?【解决方案】作者主要通过四件小事:“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进行抚慰;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母亲临终嘱托要我们“好好活下去”。写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无限感激。难点提示】在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时,作者通过哪几个关键词写出母亲的情感变化?解决方案】当我问“什么时候”时,母亲“喜出望外”;我说“好吧,就明天”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我说“哎呀,烦不…  相似文献   

17.
儿子什么都好,可就是不肯自己洗脸。为此,我绞尽脑汁,“软硬兼施”,但是却总不尽如人意,不是把水洒了一地,就是弄了一身。就在我无计可施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对付”儿子的最佳办法。五一节,应邀去朋友家参加婚礼,儿子也要去凑热闹。妻子没法,赶快给他进行一番包装。就在这时,电话铃响了。妻子扔下刚擦完的一只皮鞋接电话去了。我进门发现儿子却在擦另外一只皮鞋,弄得满手乌黑,脸蛋花花的,走近一看,好家伙,鞋里鞋外全是鞋油,看好哪里就擦哪里,干得特起劲。我走过去问:“儿子,告诉爸爸,你怎么自己擦皮鞋?”儿…  相似文献   

18.
刘成伦 《今日教育》2007,(5S):37-38
感恩作业究竟有几成真实? 当下的孩子多数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普遍缺少蒙恩意识。早在三年前我就着手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诸如在特殊的节日设立感恩活动周.要求学生完成对同伴、老师、家长、班级、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感恩作业.并请家长签字督促。可是.日子久了。不少家长为省事。不管孩子是否完成.都照签不误。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位家长如此留言:傍晚时分.我向儿子提出一个要求——今天是妈妈的生日.为了感恩。你今晚给外婆洗一次脚好吗?哪知儿子死活不答应.我软硬兼施做了许多思想工作。儿子就是不肯。在我有些失望甚至想放弃的时候.我意识到光有要求是不行的.家长应该率先垂范。于是。我耐心地对儿子说:“儿子。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第一个要感恩的就是自己的母亲。因此我想为自己的母亲洗脚。你也参与。我们母子俩一人替外婆洗一只脚。”这样。儿子才爽快地答应了……是啊!读到此般留言。我不禁要问:每次给学生布置的感恩作业,究竟有几成真实?有多少学生因感恩作业而滋生了由衷的感恩之情?有多少家长用心地在培植孩子的感恩心?如何才能真正地让蒙恩意识在学生的心里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9.
一个15岁的男孩儿在洗头,母亲觉得水凉,端着热水往盆里倒,儿子不让倒,母亲坚持要倒,气得儿子大声嚷:“你少管闲事!”接着母亲认为儿子洗头液用得少,洗不干净,让他多用点,儿子又是一番抢白。洗完头后,母亲看儿子头上的水没擦干净,连忙拿干毛巾替儿子擦,被儿...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脚和父亲的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我照例要向大家讲一次话,题目是“母亲的脚和父亲的腰”。日本一所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到一家大公司去应聘。社长问他:“你替父母擦过身吗?”“从来没有。”“明天这个时候,请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来之前,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身,能做到吗?”这个青年从小丧父,家境贫寒,靠母亲当佣人挣钱生活。青年回到家,看着在外劳累了一天的母亲,决定要为她洗脚。母亲很奇怪,说:“脚,我还洗得动。”在儿子的坚持下,母亲坐下了。儿子端来水盆,把母亲的脚放进盆里,当他用手握母亲的脚的时候,发现母亲的脚像木棒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