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科协论坛》2013,(7):14-15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如何抓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中的科协工作,本文就这一问题作出初步的理论分析、探讨。一、把科技工作者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上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战略"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党领导我国科技事业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底蕴深厚、前途广阔的  相似文献   

2.
国家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科学教育领域发展进入攻坚期,我国在科学教育发展观念、体制机制、发展模式上与欧美科技大国、科技强国存在一定差距。以人为本,高度重视高精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积极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发展道路,最终赶超欧美科技大国、科技强国,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改革开放初邓小平重申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提出并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命题,再到江泽民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全面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又到胡锦涛提出自主创新理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党中央领导核心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国内外不同的形势和历史任务,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科技强国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切实贯彻这些重要思想,对新时期践行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始终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自力更生、勠力同心,我国科技实力实现了跟跑、并跑乃至领跑的历史性跨越,我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并正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7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西方国家的全面封锁和国家发展百废待兴的局面,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确立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科技发展方针,中国科技事业由此开始建立自主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之初,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全社会共识,我国迈入了"科学的春天",确立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方针,中国科技事业由此全面融入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全面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世  相似文献   

5.
胡鞍钢  任皓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2):1341-134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与战略规划,开启了我国全面建设世界强国的新时代。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目标的实现与发展道路选择无疑成为我国当前科技工作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中之重。文章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大背景出发,通过回顾我国科技发展历程与战略路径选择,从人才、科技、经济、产业相结合的多重视角,前瞻性地讨论了2050年中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政策与路径选择,提出了中国特色制度优势是实现2050年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最大保障。  相似文献   

6.
白春礼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12):封三-封三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我国科技事业也从以跟踪为主迈向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新时代,实现整体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跃升,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40年来,党中央根据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改革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要求,不断丰富和提升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从"科学的春天"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志刚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10):1112-1116
<正>在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这既是国家发展阶段演进的内在需求,也是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奋斗的结果。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国家发展的每一个关键阶段,党中央都围绕科技创新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启了建设世界科技  相似文献   

8.
建国60多年来,中国科技战略思想经历了从自力更生到自主创新的演进.认真梳理这一历史进程,可以看到"自主发展"是贯穿中国科技发展的核心要义.在推进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进程中,进一步明确中国的自主发展的内涵及历史地位,对于深刻把握自主创新战略、坚定地走自主创新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今日科苑》2008,(2):1
纵览各后发国家的成长史,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证实了这样一条"追赶"经验,从"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向"出口导向发展战略"逐步递进直至嬗变为科技、经济的大国与强国。前者是内向型道路,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已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早在1956年,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此后召开一系列科学技术大会,部署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16年我国召开了举世瞩目的科技三会,标志着在创新发展的新征程上,中国把科技摆在了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正在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梦。  相似文献   

11.
从明治维新的技术引进到"技术立国"、"贸易立国"战略,再到注重基础研究和独创性自主技术开发的"科学技术创新立国"战略,日本从一个落后封建国家逐步发展为世界科技强国,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轨迹。本文从时间维度出发,梳理了日本各个发展阶段的科技发展背景、战略措施以及实施效果,总结了日本科技发展战略的主要特征,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正1978年3月,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入新时代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经改革开放40年的艰苦努力和奋勇拼搏,结出累累硕果,正在迈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3.
题词     
胡锦涛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F0004-F0004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正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我们一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实践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重大战略转型期,国家科学教育事业获得空前发展,但是与西方科技发达国家相比,在教育领域、科学领域还存在着明显差距.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加快科研教育领域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探索发展出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道路,最终创新发展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科技创新发展大国、发展强国.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了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恢复中国作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之一,必须真正用好科学技术这个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和有力杠杆,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用科技创新支撑现代经济体系,开辟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6.
周济 《学会》2012,(10):11-15
<正>各位嘉宾、同志们,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谈三点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依靠技术创新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我们国家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最根本是要依靠科技力量,最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有两个大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实体经济,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美国奥巴马总统在近四年中发布了四个战略计划,提出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管理》2006,26(3):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省份,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创新型省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原始创新和创新集成,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高度,强调指出:"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完善科技评价体系"。科技评价是科技活动的指挥棒和风向标,完善科技评价体系,对引领科技创新发展,弘扬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现阶段我国重要发展目标之一,中国已崛起为世界科技大国,但要实现科技强国目标还需要在体制和政策方面进行进一步改革。我国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时应具有创新生态系统观,需要从高科技产业需求、供给能力和制度设计三个维度出发看科技强国的形成与发展。最后提出,我国只有进行一轮深刻的体制创新,通过加强从下至上的科学决策体系、提升基础研究投入比例、破除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行政化和同质化、加大开放程度、重塑科技与经济的关系、增强科学文化建设以及让企业成为真正的科技创新主体,才能更快地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立国之本。中国制造业在40年的改革开放中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和第一制造大国。但总体看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尚未形成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驱动发展之路,除少部分通过二次创新实现快速追赶外,基本走的是以要素驱动为主,低成本为优势,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面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局面。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中国制造业必须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轨道的发展转变,嵌入全球创新链,加强全面自主创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实现制造业的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