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雪莲 《大众科技》2011,(10):213-215
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认知材料和学习情境以及必要的感性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对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学风培养,以及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许香妹 《科教文汇》2008,(35):212-212
美术教育正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和美术创作能力为主要特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创造兴趣,加强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同时教师要不断研究探索课堂改革新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3.
幼儿手工制作是审美创造活动,它的生命力在于创造,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的关键也是创造,而材料是幼儿发挥创造力的载体,是幼儿展示自我能力的道具,地方特色材料和废旧的材料都具有可塑性、开放性的特点,利用这些材料,既培养了幼儿的手工创造能力,又激发了幼儿的创造乐趣。  相似文献   

4.
翁丽芬 《科教文汇》2008,(35):214-215
"快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创造轻松欢快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美术学科的特点更有利于实现快乐教育,让师生在欢乐愉快的教学中增加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美术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实现美术的终身教育。本文就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多元的教学资源、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快乐的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如何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实现教育的快乐进行。  相似文献   

5.
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和正确态度.在英语新课改中,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提高英语课堂质量和效益,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李静 《科教文汇》2007,(9S):119-119
美术课是一门传播美的知识、提高美术综合素质的艺术课程。美术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以崭新的视角探究美术教学的方式方法。在现代美术教学中,不再追求单纯的技能培训,而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美术综合素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张凡 《科教文汇》2014,(32):175-176
在提倡快乐美术教学的今天,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兴趣与学生学习的态度是息息相关的。倘若能够抓住、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会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教师需要考虑如何着手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特点。美术教学中,教师优秀的范画、赞美的语言以及适当的鼓励对于学生来说都可以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中学习并且快乐着。  相似文献   

8.
曲郸  王朝刚 《科教文汇》2009,(30):220-220
音乐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还不断地提升着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引入Seminar教学法,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培养综合应用所学音乐知识分析、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文杰 《科教文汇》2020,(13):175-177
民航英语是空乘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用英语口语进行客舱服务的应用能力。但空乘类学生多为艺术生,学习兴趣普遍不足、英语基础较弱;民航英语多由大学英语老师任教,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思维不利于口语应用能力培养。产出导向法(POA)主张“学用一体”,以产出任务激发学习兴趣并引领学习过程。用POA指导民航英语教学,制定基于民航岗位需求的教学目标,使老师走出“课本中心说”,一切教学活动皆为完成口语产出任务,产出任务要具有真实交际价值、可操作性、趣味性;完成产出任务之后的多元评价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产出能力。POA激发了课堂活力,提高了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明确指出:“艺术课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鉴赏能力,通过音乐、美术等各种艺术课程,使学生的各种艺术经验不断得到升华,从而获得更加完备的鉴赏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操”。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方式具有突出的优点,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本文主要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美术是一门综合造型审美艺术,美术教学立足当地自然条件和生活实际,充分发掘乡土造型媒材资源,不断培养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和审美创造能力,激发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潜能。  相似文献   

12.
邹绿冬 《科教文汇》2014,(33):165-166
课堂评价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培养美术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指出,当代小班化课堂仍沿用传统大班的美术课堂评价机制,存在很多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小班化优势的发挥。为适应小班化要求,应树立“学生中心”的课堂评价观。同时本文重点论述了多元评价方法的实施策略,强调美术评语要有“美术味儿”,以此激励学生,进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唤醒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之情,点亮小学美术课堂。  相似文献   

13.
吴强 《科教文汇》2007,(11X):135-135,137
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和创作意识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以激发学习学生兴趣为基础,提高审美意识和学习兴趣,注重创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内外结合,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陈彩霞 《科学中国人》2014,(4S):107-107
中等职业技校信息技术教学是指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职技校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主体教育”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的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应逐步适应“课改”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激发起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确保使每一位学生在自主、自动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现代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以下是在化学教学中,实施“主体教育”的几点尝试:一、增强师生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  相似文献   

1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而生活材料又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只要稍加改进、创新,就可以为我们所用。将废旧材料运用到户外游戏活动中,发挥材料的多功能性,既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发展了幼儿的身体动作,还丰富了户外活动的内容,加强户外游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和创作意识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以激发学习学生兴趣为基础,提高审美意识和学习兴趣,注重创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内外结合,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具有资源的丰富性、表现的多样性、交流的互动性、时间的高效性、效果的预见性、学习的主动性等特点。在课程中适当而正确地引用信息技术能促使学生的美术知识、美术理解力、美术探究力、美术创造力等得到更好的发展。a.改变传统模式,拓展教学内容。b.注重培养创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c.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9.
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教学。兴趣是人们认识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在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激发趣味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心理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应用“首因效应”拉近师生距离,运用“情感效应”激发学习兴趣,应用“反馈信息”强化学习动机,运用“碰撞效应”深化过程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