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围棋天地》2010,(18):77-78
这道题的灵感来自于几年前李世石和崔哲瀚的一盘对局。本来是想精简一下,做一个类似实战棋形的形状,不过后面改得却是越来越夸张了……最终形成了一个和实战棋形基本没什么关联的死活。  相似文献   

2.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1,(1):94-94
这道题是早期模仿韩国死活题的时候创作的题目,当然现在的我已经不再于一·一这种奇怪的地方放棋子了。做死活题最基本、也是多数人最终希望达到的目的,说来无非是为了实战中的计算力提高和培养对棋形的感觉;而像这样的题目更多的应该说是少数人的消遣罢,实战中的借鉴价值几乎为零。仅作消遣^_^  相似文献   

3.
《围棋天地》2010,(16):80-81
本题非常的经典,是我创作死活至今唯一一道在实战中自然成形的题目,连一个子都未精简,这种概率似乎连百分之一都不到。这取自两个孩子的实战,当时我看到以后先是觉得棋形非常非常有意思,然后就把棋形摆出来想精简一下,形成一道死活,最后的结果是,我发现不需要精简了……这道死活其实不应该说是我的创作,应该说是两位对局者孙权和张琪所创作的:)  相似文献   

4.
我的尝试     
作为死活题的一种,我对于对杀题的创作确实并不太擅长。本题也是出自我的实战。当然,每个人在创作死活题的时候各有所长。比如就我来说,也许更擅长于封闭型的死活题。换句话来解释的话,就是先将一块棋完全(或几乎完全)围住这样一种类型的死活题。对于出题人而言,特点是相对于验算来说,以先期的计算为主。  相似文献   

5.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0,(11):94-94
印象中这是我两年多前创作状态不佳时作为调剂而出的小作品。像这种角上硬生生加上好几个不可能正常出现的棋子的题目,我还是不喜欢的。个人认为做死活题就是为了练习实战中出现死活问题时的棋感,而像这种棋型,虽然也可以说有“棋感”存在,终究属于另类的感觉,无法从中借鉴而在实战中加以运用吧。  相似文献   

6.
《围棋天地》2010,(6):91-92
2009年全国个人赛之前,有一天国少女队的队员们来聂道场下对抗赛,我看到了一盘张瞍和王祥云的实战,提炼出实战图形。我当时觉得这个形状很有趣,就拉着训练室的几个人一起创作出了问题图。创作时间大约是不到30分钟,只能说人多就是力量大。要是30分钟就创作出一道死活题,我觉得每天来10道可是相当舒服的事。  相似文献   

7.
我的尝     
尹航 《围棋天地》2011,(19):85-85
作为常见的死活常识,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三路沿边的时候,六子可活,四子必死。本题的棋形是黑五子沿边,外带小尾巴一个,从棋形上看不是死形。虽说普通下法难以奏效,然而现在白棋依然有利用二路一子之力威胁黑棋生存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段嵘 《围棋天地》2011,(18):89-91
大飞守角是实战中常见的棋形,与无忧角相比,大飞角多占了一路,看起来似乎效率高一点,不过,哪怕只是想多围区区两目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9.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0,(20):82-82
印象中这是我2005年还在聂道的时候出的题目。记得那时我热衷于难题,觉得这道题实在是太简单,要点就在第一感上,没什么意思。不过孟泰龄对此题的评价认为还可以,实战性很强。现在回头再看,我当时对于创作的题目在难度上面的追求超过一切的想法,对我的计算确实有很大帮助;但也留下了些许遗憾,有很多觉得简单的题目我当初就直接不管了……  相似文献   

10.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0,(21):89-89
在死活题的做活方法中,最常见的莫过于扩大眼位和首先占据要点。要说接近的棋形下哪种解法给人的感觉相对更难,我觉得是扩大眼位的题目,特别是先行方扩大眼位之后双方再去寻找要点的那种题目,印象中发阳论第二题就可以算作这种类型。记得小时候做的时候,感觉总应该在里面下,不容易往外面去想。当然了,一家之言难免偏颇,我想对多数人来说,自己的经验才是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下棋的时候,能在对方空里闹事儿出棋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这需要对棋形有敏锐的嗅觉和精准的计算力,我们来看几个实战例。  相似文献   

12.
《围棋天地》2008,(4):79-82
本期是实战中经常出现的角部死活,每组题都是在基本图上稍加变化而产生,但是结果却大相径庭。个别题目不止一个正解,是为了读者朋友们对常型有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1,(10):100-100
在做死活题的时候,碰上自己没见过、也没有什么灵感的题,可以这样考虑:寻找前几步双方必然性最大的下法,对变化已经减少的棋形先做计算;如果不成立直接舍去,寻找下一个可以减少变化的图形。  相似文献   

14.
研究死活是学棋的必经途径。初学者在背熟了“刀五”、“板六”、“盘角曲四”之后,实战中必然会发现远远不够用。真正比赛中千变万化的形势使死活这一基本技巧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只有对多种情况下的死活都饶有兴趣地研究下去,才能增加临场搏杀的勇气与自信,才能进一步加深对围棋的了解与领悟。 (一) 如基本图,黑白两条龙纠缠在一起,都未成活。黑单独成活是不可能的,想吃死白棋也不现实,只有利用白的缺陷做成  相似文献   

15.
这道题的创作很是意外。可以说是很无意中摆出来的棋形,但是这道题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那就是从定式的基础上创作死活。虽然说这道题的难度并不是很高,但是对我来说它的意义是重大的。这是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也可以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相似文献   

16.
刘国锦  昕东 《垂钓》2010,(3):14-16
老吴、老孙和我,钓起来鱼一向是三入同行。“三人行必有我师”,这话真是一点没错!我们仨在钓鱼上各有路数,大家闲来无事时总在一起探讨钓鱼,时常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钓鱼的时候谁也不服谁,总是暗自较劲,比比谁钓得多。不过,说到理论过硬且总能联系实战、常让我们心服口服的,那还得是老吴。  相似文献   

17.
赵兴华 《围棋天地》2010,(20):83-84
从定式的图形里找灵感去创作死活,一直是我动力最大的一种创作方法。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因为这种创作会非常有成就感。虽然说成就感不能当饭吃,不过能够使自己的心情非常愉悦,这似乎也是一种无上的享受吧。  相似文献   

18.
湖中人 《垂钓》2013,(11):50-52
师叔长山大师,生平两个爱好:打高尔夫球、海钓,据闻是高球界海钓第一,海钓界高球无二。师叔其实年纪比我小,只不过不知道什么时候,他认识了我大学时代的一位先生,二人居然结成了兄弟,他死活让我按“辈分”叫他师叔……尊师重教的道理我懂,那就叫着吧。  相似文献   

19.
赵客 《围棋天地》2006,(22):68-70
压卷之作 很多死活题集都有自己的压卷之作,我的业余“官子谱”虽然规模很小,但我也努力地想编一道达到职业难度的题目作为压卷之作。最终的成果就是图一中的“寒潭月影势”,不过,这可实在是一道难产的题目。  相似文献   

20.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1,(20):87-87
作为老生常谈的话题,角的特殊性是死活题当中永远也绕不开的常青树。由于角部易想到、不易想到的变化众多,无论是死活题创作还是在实战当中,经常会在角部有出彩的表演。用一句话概括,角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防守方容易做眼、攻击方容易弃子后成杀、气的计算上会与常识发生出入等方面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