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管愿不愿意,我们都得承认韩国围棋是当然的天下第一;不管你能否接受,我都要说韩国围棋才能真正体现棋道的真谛,给我以美的享受。曾经被贬为“丑陋的韩国流”以堂堂的战绩凸现出喧哗者的  相似文献   

2.
七、棋道人和《自出洞来无敌手》我国古代有本全局谱叫《自出洞来无敌手》(山东邵次明曾刊印过),题纯阳道人撰,也有题“齐道人”,其实一个意思,均为“棋道人”。这个故事发生在南宋时代,据宋·姚宽《西溪丛语》记载:  相似文献   

3.
孔德 《武当》2001,(1):50-52
本首诗主讲戊己“彼我”大用。“中宫戊己自知音,二物媒来共一心。”“中宫”即五行之土位。五行之设,是古代圣哲对现象世界构成与演化,其基本元素类别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制约的生克关系(即一个循环圈态中各个环扣的特性与作用)所下的抽象分类定义名称。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土在五行中居于不偏不倚、利生四行、团结四行的中位。这个“中”是个抽象的“中”,即没有确切的定位,表示不内不外、无偏极、相对静止、具有理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五行”学说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五行”学说在其发展过程中,广泛地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也是理解中国茶道的一条主线。文章通过分析“五行”学说在制茶、泡茶、品茶、以茶养生等过程中的外在体现,探讨了“五行”学说对中国茶道的影响和应用,不仅有助于人们科学饮茶和深刻理解中国茶道精神的精髓,也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运用五行哲学思想于茶道生活美学。  相似文献   

5.
误入“棋”途十余载,学业、仕途皆为其所误,恨己玩物丧志,然不能自拔,反愈陷愈深,难怪古人称它是“木狐狸”。我自从学会了上网,便以显示器为棋盘,鼠标作棋子,在一杯袅袅香茗之中与一些素不相识、姓氏罕见、棋风怪异的棋道中人展开殊死搏斗,此乃人生一大快事。  相似文献   

6.
棋道士夺子     
清代著名学者纪昀在其《阅微草堂笔记》 卷十二中曾载记了这样一段棋坛趣闻: 河北省景原县原来有个真武祠,祠内有个道士酷爱下象棋,人们常常称他为“棋道士”,而其姓名倒渐渐被人们所遗忘。 有一天,纪昀的堂兄方洲到棋道士家作客。方洲见棋道士家的门开着,便径直走进客厅内。他环视了一下四周,屋内空无一人,  相似文献   

7.
围在网中央     
大场话题 棋道 大场,一个“大”字就表明了这个话题应该大气、大度、大局为重。但是在围棋的大局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本期我们选择的话题与以往不尽相似,这是一位职业棋手的心声,文字朴实,却可以带给我们另一种心灵的震撼。 找到家的感觉 我是一名职业棋手,1988年时39岁的我,在退役六  相似文献   

8.
李慎强 《武当》2004,(1):9-10
笔者在《太极五行步》一文说过,八卦图是五行顺行或逆行半角而形成的,在玄门中称“二五合真”。即八卦是由阳五行和阴五行叠合而成,实际上是九宫八卦混圆图。笔者在《玄真悟元功》一文中对上丹田“九宫”进行了详述。“太极五行步”功法修持第二层功境,实是下丹田内转而形成的步随身换,其表现形式为足下八法,将在“清虚自然拳法”中予以发表。本文重点介绍中丹田内转而形成的“手上八法”。  相似文献   

9.
致广大糖尿病患者:大家好!我就是大名鼎鼎的国医五行茶,可别小瞧我,我可是300年世医堂的镇堂之宝,也是老糖友的“大救星”。  相似文献   

10.
标准棋迷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每当父亲下完棋回到家,不仅脸上刻有“阴晴表”,而且爱唠叨的他会把一盘他认为重要的棋,一步关键性的棋等等一些事情,讲给我和母亲听。母亲是家庭妇女,不懂棋道,所以总是不等父亲的高谈阔论讲完,就横来一着“将军”:“难道赢一盘棋比吃一盘红烧肉还乐意吗?看看你这样子,输一盘棋比割自己身上一块肉还难过呢!”对于母亲的冷嘲热讽,父亲只当没听见,依旧我行我素,  相似文献   

11.
太极五行步是练习太极阴阳手纯熟之后,需要进一步修习的自然功法。这是武当紫霄玄真神剑门秘传“清虚自然太极拳”所要求的练功步骤。 太极五行步与“七星玄璇步”、“九宫流星步”,共称“玄门修真斗罡法”,是由玄门禹步演化而来的修真秘术。五行步内合五腑,外应五方,是玄门中乘道法,若能与武当紫霄玄真悟元功之五行阴阳功同修,内功效果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青年时代的藤泽先生很喜欢写诗,是吧?在《棋道》杂志上也曾发表过先生的诗作,能为我们介绍一首与围棋有关的诗吗?“我向神明请教棋为何物,神明亦不能解答。有人告诉我下棋不能贪婪,要在控制之下进行,此为最善。名垂棋史的名人所下的棋为最善,我亦不作此想,到底以何为明灯指引我前进呢?这是我这个凡人所不能解答的问题。”这首诗道出了先生的围棋观吧。与诗人们的关系我是像拼命探索棋的奥秘那样来对待诗歌的,至今,这种对诗歌的摸索和向往也没有什么改变。我喜欢诗歌,一直都在读,有时候也用自己的方式写。提到诗歌,昭和时期的…  相似文献   

13.
2月14日第五届农心杯颁奖仪式结束后,林海峰、加藤正夫、李昌镐不约而同回到对局室,探讨最后一局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幕两代棋人执着追求棋道的感人至深的场面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这也是传承棋道、李昌镐真正接下围棋衣钵的场面。不过,李昌镐很快就碰到了梦魇般的“黑色八天”。 李昌镐求变还是低迷?或者兼而有之?答案是肯定的,李昌镐毕竟是李昌镐。他正在进入而立之年,等待他的是黄金般的十年。  相似文献   

14.
王丕民  付明仁 《精武》2010,(7):65-65
中拳是五行通背拳中的一个典型的单操手法,它的拳型、动作和劲路都有明显的独到之处,在五行通背拳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五行通背的“松肩探背,放长击远”,“出手为掌、打上为拳”和“腰似蛇行脚如钻”等技术特点,以及闻名于武林的“鞭子劲”等,  相似文献   

15.
二、拳理中的不同之处 在进行拳理对照比较时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是十分惊人的。然而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在相同的拳理中,又有许多差异。 1.拳之“五行” 前文提到形意拳与温家拳均有“五行”之说,且均将其分为内外五行。内五行均为心肝、脾、肺、肾,但外五行却不同了。形意拳中为劈、崩、钻、炮、横,温家拳则将外五行分为五手和五脚。五手为崩、搏(拨)、钻、带、拿,五脚为圈、点、查、摆、踢。《温》中讲:“武术之家是内外连而为一。五行要顺者,五行配五脏,五脏配五手、五脚。故习五手、五脚可以养五脏。”且在其“内外…  相似文献   

16.
五行通背拳述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琦光 《精武》2005,(3):28-29
五行通背拳。简称“通背拳”或叫“通臂拳”、“通臂掌”,古称“通背门”。继又称“白猿门”、“通臂猿门”。五行通背拳的技法主要取法于长臂猿的动作。出手以掌法为主。以摔、拍、穿、劈、攒(对应属金、木、水、火、土)五行掌的基本掌法、劲势为拳法的主体而得名。现在通臂拳传流的内容很多。主要的有五行通背拳、沧州通臂拳、白猿通臂拳、螳螂通臂拳、沙氏通臂拳、少林通臂拳和洪洞通臂拳、通备拳等等。虽名目相近。而其风格、特点、技法则不尽相同。但其理是一致的。本篇未能一一尽述。仅着重介绍五行通背拳(以下简称“通臂拳”)。  相似文献   

17.
央视《武林大会》开播之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全亮 《武当》2007,(9):4-5
作为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传统武术擂台赛的专家评委,我先后参与了“五祖拳”、“梅花桩”、“八极拳”“形意拳”“武当太乙五行拳”等几个拳种的擂台评判工作,通过执裁《武林大会》,有这么两点想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静磨剑 《中华武术》2000,(11):22-22
内家拳有“五行”之说,尤其形意拳更是对“五行”说推崇备至。一般流行的由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联系到劈、崩、钻、炮、横五拳相生相克。其实笔者以为这些都牵强附会,毫无拳学意义。如此“五行”说不知毒害了多少形意拳修炼者,他们按五行生克理论来打五行拳,机械呆板,在激烈的实战中往往被打得落花流水。教训可谓深矣!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举办“首届中国象棋文化节”后,棋界对“道”(指象棋之道)的探讨开始起步了。以《棋道论天下》为名,中国文史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了首届文化节上的的论文。随后,许银川在为广东东湖棋院的题字中也突出了“道”的地位(许银川的题词是:“半壁河山半攻守,半争成败半悟道”)。许银川强调象棋中的“道”,用他的话讲,  相似文献   

20.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04,(11):50-53
尽管日本棋院理事长是加藤正夫棋道生涯中获得的最大“头衔”,但是他最希望后人记住“名人加藤”的称号。从胜负师到棋坛政要究竞有多远?5月8日,在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的邵宏伟先生的协助下,这个集“杀星”、名人、棋院理事长于一身的传奇人物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