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编导与摄像是交织协调、相互契合的关系。在拍摄过程当中,很多摄像师是很被动的,编导如何安排,摄像师就如何做,在拍摄时只管操作摄像机和素材,节目拍完就等于完成任务,这种行为显示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摄像师对画面的感觉应比编导更强,对摄像技巧的开发运用及画面元素的认识理解比编导更专业,摄像师在拍摄过程中理应具备一定的编导意识,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影视作品更加完美。编导意识的内涵与意义编导意识即创作影视作品时,从业者通过所掌握的影视技术对事件形成的认识和解析的意识。编导意识  相似文献   

2.
张述勇 《视听界》2006,(4):102-103
一、摄像师和编导摄像和编导是电视制作中两个重要的基础性环节。好的编导离不开好的摄像,好的摄像也需要好的编导提供平台。他们的工作是交叉关系。现在的情况是:很多摄像师在被动地工作,一切听从编导的安排,到拍摄地点就负责操机,拍完素材一扔,就算完成了任务。这样的摄像师不是合格称职的摄像师。摄像师理应比编导有更好的画面感觉,对画面元素的理解和摄像技巧的合理运用都应该比编导强,他可以帮助编导摄制更好更合理的画面,并最终确立整部片子的影像风格。二、什么是编导意识要达到上述的要求,摄像师首先要确立自己的编导意识。当摄像师…  相似文献   

3.
纪录片是人类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生动,最真实,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在前期拍摄中,作为纪录片摄像,是纪录片能否拥有良好画面的关键的一环,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摄像只是一个技术上的熟练操作者而已。作为纪录片主创人员之一,他除了应理解贯彻编导的意图之外,更要有自己的创作思维,也就是要具有一定的编导意识,才能更好地运用手中的摄像机为受众还原事件的本质,通过画面的再现为受众讲好故事。本文以《中轴线上的老福州》为例,阐述纪录片摄像应如何在编导意识指引下,运用专业技术手段,以真实的画面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4.
编导与摄像是电视节目制作的两大重要基础。两者的共同目标都是服务节目制作,编导为摄像提供节目拍摄思路的指导,摄像也可以向编导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为促进两者关系的发展,电视编导与摄像应具备积极的创新意识,彼此相互学习,深入沟通,从而不断提升节目制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电视摄像是电视台一个重要的综合型岗位,电视摄像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工作,它是艺术和技术的统一,外在图像与内容的统一。一个优秀的摄像不应只是眼前景象的记录员,更不应是一个按图索骥、被动听命于编导指令的操作员,而应是一个有着丰富知识、广阔视  相似文献   

6.
编导意识是当前电视节目制作当中的重要因素,关系到节目制作的全部过程,对于电视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电视台摄像记者编导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邓骄阳 《新闻传播》2009,(9):136-136
在电视节目的创作过程中最核心的人物是编导。为了打造优秀的电视节目,必须全面提升编导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全局意识等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邓骄阳 《今传媒》2009,(9):73-74
在电视节目的创作过程中最核心的人物是编导.为了打造优秀的电视节目,必须全面提升编导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全局意识等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电视是一门声画有机结合的综合性视听艺术,画面信息量的大小构图是否完美、准确,直接影响到电视节目的质量。一个优秀的电视记者不仅仅是一个只会按动摄像机开关,记录下眼前景象的“记录员”,更不是一个“按图索骥,被动听命于编导摆布的“操作员”。笔者认为,一个合格的电视摄像记者在娴熟地掌握电视摄像设备技术性操作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还应努力培养具备强烈的“‘画’不惊人誓不休”的创作理念和追求。而这些有赖于如下意识的培养和积淀。一、吃苦意识电视摄录设备自身的构造决定了电视记者就“劳动强度”而言,先天就要…  相似文献   

10.
李军 《声屏世界》2011,(10):39-40
对于一个电视摄像师来说.所谓的“第三只眼”就是电视摄像师的编导意识。编导意识就是在电视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制作人员用电视技术讲述事件的意识。编导意识不仅仅是编导的职责,它同时存在于撰稿人、摄像师、后期编辑人员的心中。摄像师的编导意识是用摄像机为电视作品提供有效的画面.完成电视作品的二度创作。当一个摄像师建立起编导意识后,  相似文献   

11.
摄像师要有编导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毅 《视听纵横》2010,(5):118-119
摄像和编导是电视制作中两个重要的基础性环节。好的编导离不开好的摄像,好的摄像也需要好的编导提供平台。他们的工作是交叉关系。现在的情况是:很多摄像师在被动地工作,一切听从编导的安排,到拍摄地点就负责操机,拍完素材一扔,就算完成了任务。这样的摄像师不是合格称职的摄像师。摄像师理应比编导有更好的画面感觉,  相似文献   

12.
一个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不仅需要优秀的主持人,而且还需要有优秀的编导。电视新闻编辑必须根据节目时段内的社会动态尤其是受众关心的社会问题,以敏锐和超前的意识加以推断,确定采访的对象和内容、新闻节目播出的形式和次序,修改新闻稿件和剪辑图像,撰写新闻提要和串联词,使整档新闻成为有机的整体。本文从切实加强新闻节目编导的社会意识;一个成功的编导要有善于变换编排方式的意识;切实加强电视新闻节目编导的平民意识;切实加强电视新闻节目编导的新闻意识等方面就如何强化新闻的编导意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电视摄像是电视策划方案、编导意图实施的重要手段,实践性很强,既有技术性同时又包含艺术性,即画面要有艺术感染力,能准确、充分、艺术地表达编导意图。所以,熟练运用摄像技术,对拍摄镜头的"平、稳、准、匀"、"推、拉、摇、移、跟、甩、升、降"的掌握是前提和基础,除此之外,能否拍出具有主题突出、立意明确、思想内容集中、生动活泼、富有艺  相似文献   

14.
电视摄像记者的剪辑意识杨笑拍摄中的剪辑意识,是指摄像记者要有蒙太奇思维的能力,要了解报道的总体构思。在这基础上,再对拍摄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拍摄。电视节目是集体的创作成果,尽管在创作中有前期拍摄,后期编辑三分,但是前后期各工作必须密切配合一致;摄像记...  相似文献   

15.
宓锐 《中国传媒科技》2014,(4):102-102,104
摄像是电视节目创作的重要部分,摄像的素材要经过剪辑加工之后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摄像的编辑思路指的是以编辑的思维对摄像进行指导,将编辑的思路贯穿在摄像过程中,这对电视节目的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电视作为一种视听艺术,摄像对各种表达要素的应用、主题的挖掘等,都会对电视节目的创作效果带来很大影响。对电视镜头作有条理的剪辑,是进行电视节目创作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6.
关于电视剧摄像创作问题的思考毛力一、摄像在电视剧创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电视剧是多种创作元素进行创作,合成为一种完整的、具有形象造型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剧种.其中,摄像是电视屏幕形象塑造及各种画面造型唯一的体现和表达手段.因此,它在整个电视艺术中占有相...  相似文献   

17.
剪辑意识就是剪辑者以编导的构思和人们对电视的语言习惯为依据对拍摄的原始素材进行选择性的加工,和摄像记者要自身培养的蒙太奇思维的能力。摄像工作者要了解摄像内容的构思和所要表达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去有目的去拍出拍摄对象。然后剪辑者根据再对原始电视素材进行目的性的组合加工,这是完成电视节目的后面的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这会影响塑造视听形象建立的成功与否。对电视摄像剪辑做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视听语言是关乎影像创作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影像、声音和剪辑。是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常设置在大一的第二学期,作为专业必修课,与之相关联的课程有电视画面编辑,电视摄像,专题片纪录片创作以及电视节目策划与编排。也就是由于电视行业中,从事新闻的记者编辑和担任节目编导人员都离不开视听语言的应用,这对从事视听语言教学的教师来讲,应该在侧重未来的应用的前提下,采取一门课程两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电视编导是指具有电视节目制作、策划以及创作等知识的人才,该类型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而且艺术鉴赏能力以及理论修养也相对较好,属于应用型艺术人才。我国电视创作发展至今,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律,编导极为注重对创作思维的运用,并加大了对创作思维的创新力度,但强负荷、大压力的工作环境,很容易使编导失去创新的积极性,对节目制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有关单位需要通过建立相应机制,对电视编导创新热情进行有效激发。为了对这一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本文首先会对电视编导工作的创新特点进行介绍,同时对电视编导创新机制的建立与内容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电视晚会的整体编导是由一个综艺节目晚会创作和编导的艺术组合,深化对电视晚会编导的实践与理论探究,对增强电视晚会编导效果优化具有显著意义。本研究通过探析电视晚会编排理念上存在的问题,阐释大数据时代创新技巧在电视编导中的应用,逐步提升我国电视晚会编导的创作创新效果,由此发展电视晚会节目的文化与艺术并存的举措,使受众在大数据时代发展过程中对于电视文化多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