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正1900年,一场巨大的排山倒海般的排洋风潮,经直隶、山东交界一带滥觞后,席卷华北,直捣京津,这就是著名的义和团运动。当义和拳民蜂拥进入北京后,清廷也曾试图将这帮"乌合之众"归入其统辖和调度之中,但渐渐,慈禧发现局势已完全失控,凡是和"洋"沾边的统统被毁,易守难攻的东交民巷使馆区成为在京外国侨民最后的避风港。几千义和拳民在使馆周围彻夜呼喊口号,几次试图冲破防线,但都无功而返。在这场攻防战中,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丁韪良脱下道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史上,似乎没有任何历史事件如义和团运动那样备受争议、毁誉参半。而今,学术界以及民间历史爱好者又对义和团运动重新关注,并对义和团斗争的盲目性进行了分析与批评。  相似文献   

3.
1898年10月25日,山东冠县、直隶威县一带的义和拳民发动了反洋教起事。最初提出的口号叫做“毁教灭夷”。起事后的第一个行动,是烧毁了小里固和红桃园的两处教堂。风狂火烈的民众反侵略斗争,通过“闹教”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山东义和团运动兴起时的主要特点。为说明这一特点的历史必然性,并进而探讨义和团首起山东的社会成因,有必要考察这场运动的前导——甲午战后进发于山东各地的一系列教案。  相似文献   

4.
徐建平 《历史档案》2002,(3):102-107
在义和团运动研究中 ,人们对社会各阶层与义和团运动的关系已经有一些研究 ,如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 ,资产阶级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 ,地方官吏与义和团的关系等等 ,但对于直隶义和团的阶级结构研究尚十分欠缺。而直隶之所以成为抗击八国联军的主战场 ,与义和团运动在直隶的高涨 ,与社会各阶层对义和团运动的支持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直隶士绅积极参与和支持义和团运动 ,对当地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剖析直隶士绅与当地义和团运动的关系 ,来更好地认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一 直隶士绅积极参加…  相似文献   

5.
嘉庆十八年(1813年)八卦教起义时,山东金乡县义和拳的表现,是义和团源流研究中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戴玄之先生的《义和团的研究》一书(台湾省台北县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根据《金乡县志略》等记载指出:“嘉庆十八年天理教乱,直鲁豫交界各县多陷,惟金乡知县吴堦得义和拳之力,城得不破,可证义和拳原与八卦教为敌。”这个观点提出后,引起了国内外义和团研究者的广泛注意。方诗铭同志的《义和拳(团)与白莲教是两个‘势同仇火’的组织》  相似文献   

6.
东泽民 《历史档案》2006,(2):124-125
义和拳首领赵三多是直隶威县人,然而,在中学历史教材和相关历史著作中表述错误的不少。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实验修订本)中关于赵三多的表述是:“1898年秋,鲁西北义和拳首领赵三多在冠县蒋家庄竖起‘扶清灭洋’大旗,率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义和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在本体对应研究方面呈现三个主要特征:一是投入了更多关注,使相关研究日臻成熟;二是在开放语义网络环境下,研究人员更青睐于多本体的匹配与对应,并且本体对应已成为学术界构建适于分布式网络结构的多本体协同系统的主要手段;三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已经从基础理论研究转向了针对具体问题的实证研究。但开放性、分布式的语义Web环境对现有不同本体间的协调应用提出了挑战。通过对2000年以来国际学术界关于本体协调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梳理,阐明了以本体映射为核心的本体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对本体合并、本体集成与本体对应三条本体协调主要发展路径的前沿热点进行了分析,指出未来本体协调的相关研究将继续沿着"本体构建→本体合并→本体集成→本体对应"这一总体路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历史档案》2000,(4):133-133
本刊讯 由河北省社科联、中国义和团研究会、河北省史学会、邢台市人民政府、威县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纪念义和团运动10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9月14日在河北省邢台市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天津等地学者与河北省文史工作者共计5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对义和团运动的发展阶段、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性质与作用、义和团起源与民间教门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义和团史专家陈振江、黎文凯、房德邻等教授等作了专题报告。我馆研究馆员吕坚应邀出席了会议,就有关义和团运动百周年的回顾与展望作了发言,并介绍了我馆新近编辑《庚子事变清…  相似文献   

9.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一步一步地由封建社会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东北地区从1894年到1911年,经历了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和甲辰日俄战争的摧残,经济上遭受严重破坏,人民生活越来越困苦。辛亥革命爆发前,奉天地区又  相似文献   

10.
侯宜杰 《历史档案》2007,(3):136-136,F0003
1900年5月义和团运动进入高潮,杀害洋教士和洋人的事件也随之开始,其中突出的一件是5月31日义和团在直隶省雄县枪杀由保定到天津逃难的洋人.搞清有关事实,对于研究义和团运动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在去年纪念义和团运动爆发90周年之际,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的《义和团档案史料续编》一书,在中华书局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及时出版,并且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广泛欢迎和重视。现将此书的大致概况及我们编纂此书的指导思想,略作概述。一《义和团档案史料续编》一书,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继1959年编纂的《义和团档案史料》和1983年编纂的《筹笔偶存》两书之后,而编纂的第三部反映义和团运动史实的档案史料专书。全书共辑录有关义和团运动的档案文件1400余件。起自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  相似文献   

12.
四川偏处西南地区,虽然不是受帝国主义侵略最早、最深之地,但从1862年至1911年这49年间,四川"教案"风起云涌,连年不断,教案之多,冠于各省之上,特别是20世纪初在该地区又形成了义和团运动的高潮.  相似文献   

13.
毓贤受戮记     
邓明 《档案》2014,(6):22-23
正兰州是从东南一带赴新疆的必经要道,清代流戍新疆的罪臣大都取道兰州西行。清末"庚子事变"后,有位谪臣却在兰州被正法,成为清代唯一未能越兰州赴新疆戍所的罪臣,他叫毓贤。毓贤(?—1901年),字佐臣,内务府正黄旗汉军。监生。署理过江宁将军。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任山东巡抚,支持义和拳反洋灭教,改义和拳为义和团,命团旗皆署"毓"字。教士请求保护,置之不理,于是义和团声势大张。法国公使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提出抗议,清廷便将毓贤调回北京。毓贤借机  相似文献   

14.
景廷宾起义发生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三月十六日的山东省广宗县,对于民变不断的清末而言,这不算是一起很严重的事件,但是由于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教训,以及该次民变与义和团运动的渊源,引起了各方的忧虑.在清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直隶总督为中心,在周围省县的配合下,对广宗民变进行严厉镇压,最终在五个月内将之消灭.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许多专家学者撰稿发文,回顾、纪念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作为这一纪念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术界对有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研究和论述再次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从总体上讲,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具体时间和史实做了大量的研究和界定,这对后人真实地了解和认识中共创建  相似文献   

16.
战略家莫利逊 导演了日俄战争 俄国以义和团运动为借口,向满州大举进兵,镇压了义和团运动后,还让军队赖在那不走,开始玩弄侵占满州的诡计.  相似文献   

17.
清朝末叶,中国发生了剧烈变化。1900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西方帝国主义组成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等地,对我国肆意劫掠蹂躏;1901年腐败的清廷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我国进一步沦入帝国主义控制宰割的灾难境地。随着帝国主义政治、军事、经济的侵略,必然带来文化、宗教活动的入侵。  相似文献   

18.
在有关义和团运动的大量史料中,恽毓鼎《崇陵传信录》一直享有极高的声誉。恽毓鼎身为京官,长期居住北京,义和团运动期间,他出席了所谓“庚子御前大会”,因而人们将其书作为信史而广加征引是不足为怪的。但是,详加考究,不难发现《崇陵传信录》错误颇多,且对义和团运动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影响,很有澄清的必要,现仅就愚见所及,将《崇陵传信  相似文献   

19.
书香     
《陕西档案》2012,(6):55-55
《檀香刑》作者:莫言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在这部小说中,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活灵活现地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农民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  相似文献   

20.
东亚同文书院(以下简称书院)无论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还是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均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对书院的研究基本上只偏于日本一地——各种著述和回忆资料可谓连篇累牍,卷帙浩繁;而中国学术界却付诸阙如。这种状况如不改变,显然将难以对书院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本刊去年第5期刊出的苏智良《上海东亚同文书院述论》一文,从严格意义上可说是大陆地区公开发表的关于书院的第一篇论文,无疑具有开拓性意义。笔者最近三年留学东瀛,有机会接触了关于书院的众多史料和著述,深感中国学术界应该而且可以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