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者不应"说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先生的文章《用事实说话 不是新闻写作规律》发表在2002年第4期《采·写·编》杂志上。我基本同意陈先生的观点。 我理解,陈力丹先生的基本主张是,新闻记者是不应该“说话”的,反对记者在采写新闻的时候用自己的文字或语言发表观点。很明显,所谓“用事实说话”,说话者并不是“事实”,而是人  相似文献   

2.
郝雨 《今传媒》2007,(1):61-62
新闻是要"用事实说话"的,而新闻理论则必须"用概念说话"."用事实说话"的新闻人人爱看,"用概念说话"的理论却显然不会有多少人喜欢.  相似文献   

3.
搞新闻工作的人,一切要从事实出发,"所见"是第一位的,"所状"是第二位的.先有事实发生后有状况描写.但是"状"有实"状"与虚"状"之分.所谓实状,是实打实的描摹事实,而所谓虚状,则是采用分析综合的手段,进行联想,既通常人们所说的合理想像.虚状描写的作用是更好地再现新闻,表达新闻事实所蕴含的道理,表述记者的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4.
郝雨 《今传媒》2006,(4):15-16
几年前,关于新闻是否“用事实说话”的问题,以及“用事实说话”是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问题,曾经在学术上引起了一场争议。这最早是由尹连根博士发起的。2001年,他在《新闻传播》上发表文章,提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观点;接着,《新闻界》刊载了季为民的文章,呼应尹连根的观点;此后,陈力丹又在《采·写·编》上发表了题为《用事实说话是宣传方法而不是新闻写作的规律》的文章,从更高的层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到2003年,《新闻记者》、《新闻爱好者》等杂志还连续发表争鸣文章,前者如何光珽的《论“用事实说话”》,后者如李时新…  相似文献   

5.
刊林漫步     
新闻文体总的说来是一种叙事文体,但叙事与叙事之间还有差异.有的事情简单报告一声就行,有的事情则要原原本本、详详细细地叙述.于是新闻文体就有消息,通讯之分。消息体裁是报纸上最常见的新闻体裁,它的特点就是报道事实.……消息写作不要详细的描绘,周密的论证,它只要求简明扼要及时把所发生的事情说清楚就行.所谓说清楚,就是把事情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以及和人物、时间、地点的联系作一简略的交待.不管它  相似文献   

6.
论"用事实说话"--与陈力丹等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有同志向我推荐了几篇文章,这些文章一致否定“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却又对新闻写作有无规律不置一词,这样,他们就在实际上否定了新闻写作学,从而也否定了新闻学。这事是由尹连根博士引起的。前年,他在《新闻传播》上发表文章,提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观点;去年,《新闻界》刊载了  相似文献   

7.
谈起新闻写作,有的同志说,写新闻,不像写小说,把一件事情告诉读者就够了,不必讲究写出什么形象。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只是叙述事实,有些新闻可以这样写,但是要把它写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就做不到了。有的同行又说,“新闻报道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而客观事物是千姿百态的。要把这个千姿百态夏映出来。真是难上加难啊!”当然,也有的同行掌握了一套“看家”的本事:写戏剧演出是“婉转动人,妙不可言”;写音乐演奏是“美妙的乐章。动人的旋律”;写现场又是“场面极为壮观,实属罕见”……这些形容词虽然是前人创造的结晶,但毕竟没有具体描写出报道对象的形象,而且用得多  相似文献   

8.
秦殿杰 《新闻三昧》2006,(10):47-47
通讯员应该掌握多种写作文体,但是,笔者认为首要的需要下大力气主攻“消息写作关”。理由如下:通讯员生活在基层,每天接触到单位、社会以及身边发生的种种新闻事实,特别是那些生动感人的故事。最适合用消息的体裁,以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简炼的文字,向受众报导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正如陆定一所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从写身边的新闻做起,对通讯员来说也是最容易的事。消息写作,一定要抓住一个“新”字。内容必须注意“新”,“新”就不是历史,而是报道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抓新”,不是有闻必录,更不是追求千奇…  相似文献   

9.
说起这个话题,有同行可能会误解这个题目,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还有诱惑吗?即使有"诱",也不可能有"惑".也许有的同行还会说,新闻就得"诱",才能吸引人们读下去,以达到报道事实,让事实推动更多事实发生的目的.这都不错,但不是本文的真意.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关于"用事实说话"的争论,是由尹连根引起的:1999年他在<新闻传播>上发表文章,提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不少通讯员"临到写作,就喊头疼".有的找不到适当的词儿表达自己的意见,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有的冥思苦想,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根据自己多年写作实践,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平时没有注意积累词语;二是平时没有积累新闻的素材.……  相似文献   

12.
不少通讯员"临到写作,就喊头疼".有的找不到适当的词儿表达自己的意见,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有的冥思苦想,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根据自己多年写作实践,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平时没有注意积累词语;二是平时没有积累新闻的素材.……  相似文献   

13.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用事实说话似乎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事情并不这么简单,几年前,关于新闻是否"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是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问题,曾经在学术界引起一场争议。2001年至2006年,《新闻传播》、《新闻记者》、《新闻界》、《今传媒》等刊物  相似文献   

14.
现在有的同志认为,经济新闻时效不重要,早几天晚几天没什么要紧的.在这种思想作用下,一些同志在经济新闻的写作过程中,往往不注意新闻时效性,"最近"、"前不久"、"日前"之类的"模糊时间概念"到处可见,有的甚至连这类的"模糊时间概念"都没有,从头至尾看不出新闻是何时发生的.实际上,"模糊时间概念"的背后,藏着的实在是"旧闻".  相似文献   

15.
《军事记者》2006年第3期发表张永红的文章《探析否定式新闻》。 文章说,有一种新闻不时出现在媒体上,尽管它也是以目击的形式出现的,但它选择的不是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而是没有发生的。“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作为新闻事实,它又确确实实是已经存在了的。这些新闻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用否定的角度比肯定的角度更适合表达新闻事实的典型性,也决定了否定式写法在新闻写作中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新闻写作“无米难为炊”.这强调的是必须深入采访,占有大量第一手材料,“用事实说话” 才能把新闻写好.从另一方面说,有了“米”则应巧为“炊”.编辑工作中,我发现有的同志好不容易抓到一些有新闻价值的事,却不知怎样来表达;有的不注意往深处挖掘材料的新意,不注意选择吸引人的角度,稿子难以采用.“医治”这类毛病,我以为:一是巧选“切入口”.开头开得巧,等于进入文章之“门”.进了春天的大门,还愁观赏不到万紫千红的迷人景色么!  相似文献   

17.
正"新闻策划"不是"策划新闻"新闻策划,是一个让新闻界的有识之士们褒贬不一的词,有的认为"新闻策划是提高新闻质量的法宝",有的说,"新闻岂能策划?"认为新闻不能策划、不该策划的人强调,事实第一,报道第二,新闻只能客观地发生,不能主观地策划。这种观点初听有理,其实不然。这里的关键在于对新闻怎么理解。目前国内新闻界一致采用的是陆定一同志给新闻作的定义,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按着这个定义,新闻策划这个词就站得住。也就是说,我们策划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不是去策划新闻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可以通过虚构情节来表达作者认为真实的事情,然而新闻(包括娱乐新闻),必须对事实做出准确、客观的描述.因而新闻与文学相区分的要点是核实事实.  相似文献   

19.
刊林漫步     
萧乾谈新闻写作的一些问题《对外报道》刊载萧乾答简妮问,谈论一些新闻写作问题。萧乾的谈话有以下几点: 一、真的美的语言是纯朴的,是不动声色的。我写东西的习惯一是靠事实说话,不加议论;二是用白描手法,不加渲染。二、新闻特写的语言就是真实。真实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感动人的不是文字,而是事实本身。所以我从不为了加强效果而虚构什么。我的特写基本上是用文字素描写生。一笔一划地刻画出来。艺术加工主要是在剪裁上。我从斯诺那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关于“用事实说话”是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问题,有一个讨论小高潮。2001年《新闻传播》发表尹连根的文章,提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观点;2002年,《新闻界》刊载了季为民的文章,支持尹连根的观点;接着,《采写编》发表了陈力丹的《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的规律》;2003年《新闻记者》发表何光珽的文章《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