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生失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表现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如由知识的缺漏造成的失分,概念不清、公式记错、定理与法则运用错误等均属于这类问题.而所谓隐性失分,就是指非知识性失误引起的失分,即因知识以外的失误造成的失分,如解题策略、思维定势、心理因素等,一般解题者很难自我发现.  相似文献   

2.
陈德前 《初中生》2002,(23):35-37
在考试中,失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表现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我们最注意的是知识的缺漏造成的失分(概念不清、公式记错、定理与法则运用错误等),而"隐性失分"却往往被忽视,且比例还相当大.所谓"隐性失分",就是指非知识性失分,即因知识以外的失误造成的失分(如解题策略、思维定势、心理因素等).在解题时,很难发现"隐性失分",因此我们要注意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所谓隐性失分,是指非知识失误引起的失分,如解题策略、思维定势、心理因素等,解题者一般很难自我发现。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历届江苏省对口高考试卷分析,解题心理性失误是造成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克服解题失误,提高答题准确性和高考成绩是每位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学生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以江苏省对口高考《机械基础》试题为例,分析解题心理性失误的四种类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一、思维定势“惯性”作用产生解题错误高考时不少学生解题总是习惯于调用已有的旧知识、旧观念、原有的思维方式等去硬套,使新旧知识在解题心理上交叉,造成旧的知识在思维习惯上形成如记忆定势、理解定势、类比定势等负迁移,从而引起解题错误。犤例1犦如图1所…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2002,(Z3)
在考试中,失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表现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我们最注意的是知识的缺漏造成的失分(概念不清、公式记错、定理与法则运用错误等),而“隐性失分”却往往被忽视,且比例还相当大.所谓“隐性失分”,就是指非知识性失分,即因知识以外的失误造成的失分(如解题策略、思维定势、心理因素等).在解题时,很难发现“隐性失分”,因此我们要注意其表现形式.一、忽视隐含条件不少数学问题的隐含条件有一定的迷惑性.我们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不严谨,解题过程(或思路)正确,结果却不正确.  相似文献   

6.
在考试中,学生失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引起师生注意的是因为知识的缺漏造成的失分,而另一种“隐性失分”却往往被忽视.所谓“隐性失分”就是非知识性失分,如因思维定势、心理因素、解题策略失误等等引起的失分,且这种失分很难自我发现.本文对考试中学生因“隐性失分”作肤浅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解题失误是指并非由于知识和技能的欠缺而造成的解题错误.它是学生在解数学题过程中存在的带普遍性的现象.在各类测验考试中,由解题失误造成的失分占有较大的比例.常听学生于考试后哀叹:“唉,又因一个小小的失误而全题皆错!”据报载,参加数学竞赛的尖子生也不少因害有“职业病”——不慎失误而影响战绩.有意味的是,一些解题能力很强的学生,竞赛时往  相似文献   

8.
所谓隐性失分,是指非知识性失误引起的失分,如解题策略、思维定势、心理因素等,解题者一般很难自我发现。下面,笔者就2004年四川中考语文试题中考生出现的隐性失分现象作一下归纳。一、会而不对———错答失分现代文阅读(B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用通俗的语言说明下面这个分数(人口增长率下降到0.5‰)的含义。绝大部分考生答案为:人口增长的速度放慢,每1000人中只有0.5个新生儿。初看这个答案没有错误,考生的确照应了题目,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所谓隐性失分,是指非知识性失误引起的失,如解题策略、思维定势、心理因素等,解题者般很难自我发现。下面…  相似文献   

9.
“隐性失分”,就是指非知识性失分 ,即因知识以外的失误造成的失分 (如解题策略、思维定势、心理因素等 ) ,一般解题者很难自我发现。一、会而不对——错解失分不少数学问题往往存在隐含条件 ,使问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一些考生因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思维缺乏严谨性 ,虽然解题过程 (或思路 )似乎完美无缺 ,但结果却不正确。  例 1.(2 0 0 1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题 )如图 ,点 P是半径为 5的○· O内一点 ,且 OP =3,在过点 P的所有○· O的弦中 ,弦长为整数的弦的条数为 (   )。(A) 2 ;(B) 3;(C) 4 ;(D) 5。误解 :设弦长为整数 m,易知其…  相似文献   

10.
考试考的是知识,是策略,是心态。三者中任何一方面的失误都会导致失分。因知识和策略造成的失误可以认为是知识性失误,而笔误、计算失误及某些习惯性错误可以归结为心理性失误。知识性失误与心理性失误常常交结在一起,成为考试失分的最大隐患,必须予以消除。1.切实落实双基强调  相似文献   

11.
对有关混合物组成的推断试题,由于考查内容比较广泛,考生在解题时往往由于考虑不周而造成失分.如果考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就会变得明朗,从而可避免失误.  相似文献   

12.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是正确、迅速解题的前提.学生常常对此掉以轻心,致使解题失误或陷入繁冗迷惘之中,影响解题速度,增多失分.本文对高考数学解题中,审题时要注意的几个环节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考试失分的原因有很多,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其中“隐性失分”往往不被同学们所重视.所谓“隐性失分”,是指非知识因素导致的失分,如心理因素、思维定势、解题策略等,考生一般很难自我发现.“隐性失分”通常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推断题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常因解题思路不清而造成分析失误,并导致题目的连带性失分.如何正确解这类题呢?本文通过三道例题帮助同学们打开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确运用数学高考临场解题策略,不仅可以预防各种心理障碍造成的不合理丢分和计算失误及笔误等非智力因素失分,而且能运用科学的检索方法,挖掘思维和知识的潜能,考出最佳成绩。下面,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谈谈高考数学应注意的事项及临场应对策略,以便使同学们在紧张的考试中沉着应对,并决胜之。  相似文献   

16.
物理考试中的非知识因素的失分 ,常在批改试卷时发现 ,如错别字连篇造成的失分、答题不规范造成的失分、怯场漏做造成的失分等等。这些非知识因素的失分 ,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考生的得分 ,并且在总失分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造成此种失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为了使未来的考生把非知识因素的失分减小到最低程度 ,下面针对一些常见的非知识因素的失分作一简单的分析。一、错别字造成的失分当错别字出现在物理概念、物理单位、物理仪器等有关的物理专用名词上时 ,表达的意思就会发生错误或无法表达意思 ,就会造成失分。例如将“熔解”写成“…  相似文献   

17.
一、审清题旨,理清语脉,避免因遗漏答题要点而失分首先,审清题旨,关注附加信息,如题目中赋分的分值、字数等要求。答题时要揣摩得分点的分配,赋分高则答题要详细些,赋分低则答题可概括些。其次,答题时还要注意材料信息中的关键词语、关联词语甚至标点符号,这些都隐含和暗示着答案要点。二、回答问题,把握技巧,避免因表述不清而失分造成表述不清的原因主要是考生对题旨中的一些术语、答题角度无所适从,在做题时不知所措,问牛答马。要想克服这种失误,必须在精读中领悟阅读技巧,在答题时摸索解题方法,在练习中把握解题要领。此外,造成表述不清…  相似文献   

18.
高考历史题中经常出现政治学科的术语.如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如果不能准确理解并进行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迁移,就容易造成失误。下面结合例题,谈政治学科常识在历史解题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解题的过程是知识的应用过程,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法则等形式,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是成功解题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解题者不能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就无法成功地应用知识,就会造成解题的失误.本文将分三个方面对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在考试中出现无谓失分是绝大多数同学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造成这种无谓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失误造成丢分.考试中,有些试题明明会做,但没能得分.主要包括两点:(1)在以前的学习中,有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如马马虎虎、丢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等;(2)考试中精神过于紧张,怕考不好,结果反而失误多多.2.做填空题和解答题时,由于书写不规范失分.填空题要求把最简洁的答案填入题后的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