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是90年代以来我国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把握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脉络,本文以2000年到2010年核心期刊中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论文作为样本文献,首先对样本文献的文章总量做了定量分析,得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总体趋势,然后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两个分析维度入手对样本文献进行定量分析,最后从媒介素养教育内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模式五个方面对样本文献做了定性分析,了解了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样本文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总结了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后续研究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较为详尽地剖析了国际国内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概念,对媒介素养教育进行了溯源式梳理,用内容分析方法剖析了中国媒介素养教育10年来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典型概念定义的解读,给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定义,并归纳出: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学者的研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国内研究群体还很小,且主要分布在新闻传播领域,合作研究较少;学者们存在两大分野:一类是坚持媒介素养教育是面向大众的教育,另一类坚持媒介素养教育是专业新闻传播教育向大众的延伸。  相似文献   

3.
西方发达国家媒介素养教育从萌芽探索到全面融入公民素养教育,历时近百年,而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的中国,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还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当前,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如何促进国内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中外媒介素养教育进行对比研究,可以给我国深入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04年以来,我国的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为了对我国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现状进行清晰的梳理,并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利用内容分析法,分别从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三个维度对我国2004-2010年间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仍处于理念推广期,从研究目标而言主要集中于解释性研究及实验性研究,将逐渐向开发研究及评价研究过渡,并将陆续出现纯理论研究;从研究方法而言主要集中于定性研究及部分定量研究,但已有的定量研究存在问卷未经论证、调研结论重复等问题,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有机结合是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方法的正确走向;研究内容方面将从综述研究及调查研究逐渐转移到媒介素养教育策略、课程开发及应用研究,也必将出现相关政策及标准的研究.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在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上将更加多样化、合理化,在研究内容及结构上将更加务实,其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将不断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播网络的膨胀式发展使得媒介的影响无处不在,媒介素养教育随之也成为各国教育者研究的热点.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已经有近80年历史了.然而,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内地却刚刚起步,仅有十几年历史,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与港台地区相比,在诸如媒介素养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与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内地都还不尽如人意.在对港台地区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调查的前提下,重点在教育目的、推动力量和教育实践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港台地区成功的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干预课程、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多元化、建立合理的师资培训体系和建立国家、学校、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推动体系等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发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素养教育自1994年引入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研究规模,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日趋体系化,研究群体也不断专业化,并且形成了系统化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生培养制度。本文根据1994—2010年中国期刊网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论文所建立的媒介素养教育期刊论文数据库,通过对媒介素养教育研究17年发展阶段和特征的分析和梳理,试图探寻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这对于认识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历史脉络、推进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发展、提高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未成年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有关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中小学校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也刚开始探索。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理念与实践进行综述,提出着手建设我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生态系统,来提升未成年学生媒介素养的课题,接着讨论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对其内部内容和外部结构进行充实,提出我国开展未成年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并提出若干具体实施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媒介素养是信息社会的重要能力。在我国当前尚未形成有效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形式下,大学英语学科与媒介素养教育进行整合具有诸多优势。本研究通过质性分析和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媒介素养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证明,大学英语课程与媒介素养教育整合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在当前环境下不失为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该研究也反映出学生媒介素养水平偏低的现状,需要引起有关人士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末,国内学界对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的探讨不断深化,但较多关注媒介素养教育现状,缺乏对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历史的梳理与研究。本文大体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从大众媒介意识的初步培养——正式开始——发展形式及民国时期学界关于“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的探讨等方面,对我国1949年以前的媒介素养教育萌芽进行初步的考察,以此来探索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本土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愈来愈强,但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缺乏,大学媒介素养教育水平低下,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十分迫切的任务.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媒介、对媒介内容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批判、同时学会使用媒介的一种方法,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使得高校有必要向学生传授媒介素养的相关理论,培养大学生运用媒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媒介素养教育,是大众传媒时代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在高校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尤为迫切的问题。本文对新疆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性格及思想特点,提出了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现代远程教育的实现建立在媒体技术支持的基础上。远程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一支高水平的技术人员队伍来保障,这就对媒体技术支持人员的媒体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Critical media literacy is not an op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of critical media literacy and analyzes four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teaching it. Combining cultural studies with critical pedagogy, we argue that critical media literacy aims to expand the notion of literacy to include different forms of media cultur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new media, as well as deepen the potential of literacy education to critically analyz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dia and audiences, information and power. A multiperspectival approach addressing issues of gender, race, class and power is used to explore the interconnections of media literacy, cultural studies and critical pedagogy. In the interest of a vibrant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educators need to move the discourse beyond the stage of debating whether or not critical media literacy should be taught, and instead focus energy and resources on exploring the best ways for implementing it.
Douglas KellnerEmail: URL: http://www.gseis.ucla.edu/faculty/kellner/kellner.html
  相似文献   

14.
“山寨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范式,具有模仿性、平民性、娱乐性等特征。一方面,山寨文化会降低大学生媒介分辨力;造成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缺失;妨碍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山寨文化又有利于大学生张扬个性,争夺话语权;使平民获得对主流文化冒犯式的快感。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可从如下方面入手:提高大学生自身价值观及媒介分辨力;批判吸收山寨文化合理成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开设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并借助新兴媒介构建校园媒介管理;建立大学生媒介素养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以及行为方式。本文以浙江六所地方高校为例,旨在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媒介接触利用、媒介认知水平以及媒介道德自律等方面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地方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安徽省芜湖市2所高校的辅导员进行调研,分析高校辅导员媒介接触、媒介认知、媒介应用、媒介批判、媒介道德、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认知等方面状况,从树立媒介素养主体意识和建立培训平台等方面提出了提高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知识社会培养人的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的统合,需要这两个研究领域的通力合作。然而,二者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去理解和阐释这两个舶来词汇,因而见仁见智,目前尚不清楚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是否是彼此的子集或单独实体。以科学引文数据库(WOS)为信息源,基于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通过实证地对比它们的研究范围、讨论它们的异同来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两个领域共享相同目标,两个领域的出版物在学科领域、国家分布和研究主题均有重叠。两个领域通过合作可以找到共同点,来提升知识社会中的新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8.
媒介素养教育目标制订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提,也是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必须突破的领域。通过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借鉴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关于人的素质结构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按照传媒教育的特点,建立了媒介素养教育的三级目标体系,并对每一目标体系包括的内容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9.
媒介素养教学方法和教师培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全球文化急剧变化以及素养在提高个人、社会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如今的素养概念已经扩展为包括数字、视觉和电子媒介以及流行文化在内的一种内涵;这也就提升了媒介素养教育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在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环境下进行,它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师生关系的改善、公民技能的提高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众传媒的现代发展对大学生的认知和人格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从媒介素养教育的功能和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实状况分析,建构和实施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重构大学生媒介行为,增强教育效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