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1997年3月8日,犍为县政府大礼堂。省、市“普九”验收团副团长赵家骥庄严宣布:“犍为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经省、市验收团逐项验收合格!”顿时,会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饱含着57万犍为人多少艰辛和奋斗!实现“普九”为犍为县的教育谱写了新的  相似文献   

2.
当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农村教育作出承诺时,会场内外反应热烈。当日即有媒体以“2007年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为题进行报道。有网民因而感慨,3年后中国农村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学了!但记者经采访发现,这是一个被公众和媒体误读的信息。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说,全球190多个国家中有170多个国家已经实现了,免费的义务教育,除了发达国家以外,亚洲绝大部分国家,包括人均GDP只有中国三分之一的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都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从可能性分析,中国完全具备这样的国力与财政能力。  相似文献   

3.
采访手记 3月5日,当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宣布,从今年起,将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时,台下两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4.
农村 《中学教育》2005,(7):21-23
当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农村教育作出承诺时,会场内外反应热烈。当日即有媒体以“2007年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为题进行报道。有网民因而感慨,3年后中国农村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学了!但记经采访发现,这是一个被公众和媒体误读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看板     
数字◆172.7亿元截至2005年12月底,中国累计已审批国家助学贷款合同金额172.7亿元,资助了206.8万名高校贫困家庭学生。◆691所2006年春季开学,贵州有69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投入使用,70万农村学生将住进宽敞舒适的学生宿舍。◆80%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郑重承诺,从2006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将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一政策将惠及中国农村地区约一亿六千万适龄儿童,他们占到全国近两亿中小学生的80%。◆5名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和她的5名部队战友派代表…  相似文献   

6.
张慧 《中国教师》2005,(4):13-14
"令人振奋的消息!" 3月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这项政策的出台,表明国家决心帮助穷困的农民子弟,资助他们完成义务教育,这对于广大贫困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来说,就像久旱逢甘霖.新政策的实行将使中国农村的穷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起点上享受公平.  相似文献   

7.
《教育》2007,(10)
“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讲到这句话时,不仅让现场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更令电视机前无数关注着两会的百姓心头一热。义务教育是教育的一大重点。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围绕着义务教育问题,代表委员们就乱收费、教育公平、素质教育等等话题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8.
“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将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我们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都能受到教育。”——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0年之后,农村进行了税费改革,义务教育的改革最基本的变化是从农村教育基本由农民办,转移到农村教育基本由政府办,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教育部部长周济“…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之友》2005,(8):63-6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部长韩俊在“第三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上表示,以中国目前的财政能力和综合国力,在今后五年内完全可以实行九年制的免费义务教育。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两会期间,农村义务教育也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门话题。韩俊认为,“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要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2007年起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 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的这些话赢得了与会代表雷鸣般的掌声,因为他道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表达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心系百姓福祉,重视教育、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决心。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当前,全党正开展以实践“三个代…  相似文献   

11.
2003年3月18日上午,新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里会见中外记者。当温总理说到“在我当总理以后,我心里总是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今后的工作态度”时,会场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12.
“其实我只是一名教师” 8月7日。华中师范大学佑铭体育馆。一千多名农村中小学教师陆续坐定。 离开课还有5分钟。班主任开始介绍今天上午的授课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胡明道老师!”听了这一长串的符号,胡老师只用了一句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话:“这都是些虚拟的光环,其实我就是武汉六中的一名教师。”体育馆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毫无疑问,这掌声,是为“我就是武汉六中的一名教师”而响起的。  相似文献   

13.
“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讲到促进教育公平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14.
杨木 《教育》2007,(4S):32-35
“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讲到这句话时,不仅让现场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更令电视机前无数关注着两会的百姓心头一热。 义务教育是教育的一大重点。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围绕着义务教育问题,代表委员们就乱收费、教育公平、素质教育等等话题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郭庆 《教育导刊》2005,(7):9-11
一、实行义务教育免费的背景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3月5日开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这意味着中国贫困地区592个县约1400万农村贫困家庭的中小学生将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全免费教育,完成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6.
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大力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免除学杂费的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中央财政和省、市财政要增加对贫困县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党中央高瞻远瞩,看到了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我国大部分人  相似文献   

18.
新视界     
今年起向农村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全免费教育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3月5日开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这意味着中国贫困地区592个县约1400万农村贫困家庭的中小学生将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全免费教育。温家宝在报告中还说,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他表示,要认真解决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的问题。中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根据规定,在国家扶…  相似文献   

19.
一、课本转续使用提出的原因及现状分析 1.对教育资源浪费的反思 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但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外的农村义务教育又如何得以切实保障呢?  相似文献   

20.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今后5年国家财政新增义务教育经费累计将达到2182亿元。围绕这一目标,“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成为“两会”代表热议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