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提高捐资办学基建效益的意义。广东是我国的主要侨乡。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约2000万人,占全国华侨、华人的70%以上。其中祖籍潮汕的华侨、华人近1000万人,占广东的华侨,华人的50%左右。也就是说,潮汕是广东的主要侨乡。港澳同胞500多万人,大多数祖籍也是广东。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向来具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特别是捐资办学造福桑梓  相似文献   

2.
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历来有爱国爱乡之传统。改革开放以来,他们以各种方式支持国内现代化建设,对广东高等教育也颇多扶助。我国及地方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政策,采取多种举措,鼓励华侨华人、港澳同胞为广东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今五邑地区过去通称四邑(新会、台山、开平及恩平).澳大利亚祖籍四邑的华侨华人为数甚众.目前在40多万华侨华人中,祖籍广东者占80%以上,其中又以四邑人为最多,其余为三邑(南海、番禹及顺德)、东芜、高要、中山、惠州、宝安、潮汕及梅县等地.四邑人大批移居澳大利亚始于19世纪50年代初,他们对华侨华人社会的形成以及推动华侨华人社会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广东改革开放中,华侨、海外华人、港澳同胞起着积极、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毗邻港澳、华侨众多是中央给予广东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重要原因;华侨、海外华人、港澳同胞为广东经济的起飞注入了蓬勃生机;华侨、海外华人、港澳同胞的大量捐赠,促进了广东侨乡两个明建设,华侨、海外华人、港澳同胞与广东相互之间的交往,促进了广东人的观念变革。  相似文献   

5.
台山县地处广东中部,濒临南海,地少人多.在旧社会,广大劳动人民处于内忧外患、生活贫困之中.从1819年起,就有人远涉重洋谋生,随后不断增多.至今台山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约有一百一十万人,比在台山原籍的人口还多.他们遍布于五大洲七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全县有七成以上人口同海外和港澳有亲属关系,是一个著名的侨乡.  相似文献   

6.
据《宁波侨乡报》1990年4月10日刊载:宁波市现在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共17593户,计53775人;比1987年侨情普查统计数增加2028户,5180人。从统计表上看出,宁波籍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现分布在世界六十四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较为集中的国家和地区,有:香港  相似文献   

7.
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交流创业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以各种形式在中国创业渐成潮流。他们中的佼佼者日前在北戴河举行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成果报告会,相互交流经验,共商发展大计。  会议总结交流了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在中国创业的成功经验和体会,了解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了如何进一步鼓励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在中国创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约有60多万。近年来,他们纷纷在中国创业,仅在各省、市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创办的企业就有3000多家。  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绝大多数是改革开放后出…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侨务思想认为,华侨华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有利条件;我国的改革开放应当重视发挥华侨华人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也应发挥华侨华人的特殊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重视华侨华人特殊权益的保护,推动侨务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10余年来,华人、华侨、港澳台胞在福建捐资兴学金额达12亿多元,全省有50多个县市2000多所学校接受侨胞和港澳台胞捐资办学,其中捐资千万元以上的有29人,他们以新的特点、新的形式谱写华人、华侨、港澳台胞捐资兴学史的新篇章。 一 华人、华侨、港澳台胞在福建捐资兴学呈现出以下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侨资办学是侨乡发展教育的一股重要力量。本文以台山为例,探索如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调动广大华侨和港澳同胞办学的积极性,切实办好一批侨校,对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大力推行改革开放的方针,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大大调动了广大华侨和港澳同胞捐资办学的积极性,各地侨资办学蓬勃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据台山市教育局1994年12月统计,从1979年至1994年,15年间,华侨及港澳同胞捐资建校和维修校舍金额达2.16亿元,相当于同期国家教育经费总投入的57.78%。现全市有中小学598所,其中华侨捐资支持学校建设的有520所,占87%。由于华侨捐赠资金的大量投入,使台山侨乡教育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84年基本实现了校舍建设的“一无二有”,1987年经省人民政府验收,授予“校舍建设特级县”的光荣称号;1990年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大推动了各类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侨校只有深化体制改革,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广东华侨华人旅游市场日趋多层次和多元化,入粤华侨华人游客在年龄结构、出游动机、访粤频率、旅程安排和消费水平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针对华侨华人旅游市场开发的现存问题,可以侨乡振兴、规模扩张、精益营销、区域联动四大战略举措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日益提高。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互动也日趋频繁,他们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和文明对话的桥梁,成为提升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华侨华人在经贸、文化教育和政治等方面,促进了中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提高。中国应开展软实力与华侨华人学相结合的研究,加强侨务和外交的合作,追求中国与华侨华人及其所在国多赢的局面,为中国崛起服务。  相似文献   

13.
广南国时期,大批华侨华人流寓越南南方,他们为南圻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为广南国的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随着形势的发展,广南政权对华侨华人的政策经历了从安抚到压迫,从拉拢到排挤的过程,华侨华人也顺应了历史潮流,逐渐融全于当地。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四十多年间,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生了错综复杂的变化,也是华侨华人历史上最深刻、最激烈的变化。如何看待及认识这种变化,对制定我国的侨务政策,促进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及合作,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都有密切的关系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就二次战后华侨社会变化的背景、变化的若干表现及其特点等问题作一概括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华侨 <辞海>的注释是:"侨居国外的具有中国国籍的人.不包括出国旅行访问人员,政府派在他国协助建设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国家派往外国的公务人员和在国外学习的留学生.已经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的人是外国公民(亦称中国血统外籍人),不是华侨".根据这一概念本人这样理解:长期侨居国外,一直保留中国国籍,而且又一直未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人才可称为华侨.对于生活在香港、澳门地区的中国人,他们本来就不是侨居国外,而是居住在中国领土上的中国人,所以根本不能称华侨,而只能称"港澳同胞".况且他们早已回到祖国的怀抱.因此,"港澳同胞"这个称呼是否可以继续沿用,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广州是我国最大的侨乡城市,目前有华侨57.1万人,港澳同胞84.5万人,连归侨、侨眷、港澳同胞亲属在内合计有260.7万人,相当于广州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因之,华侨子弟教育(以下简称侨教)便在广州教育事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叶剑英在主政南粤时期,根据广东华侨众多的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制定出完全符合广东实际的华侨政策,既维护了广大华侨的利益,增强了他们对新中国的向心力;又充分发扬了华侨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动员他们参加广东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华侨华人研究是一门以特定人群为研究对象的学问。20世纪初,梁启超先生的《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掀开了我国华侨华人研究的序幕。二三十年代,热衷南洋问题研究的学者又发表了一些有关华侨华人的著作。然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华侨华人研究只是一门不成规模的边缘学科。20世纪80年代至今,华侨华人的经济实力增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使华侨华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华侨华人研究也应运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研究领域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民族、国际关系等诸多学科的一门“显学”。但总体来看,我国的华侨华人研究还处在初级阶…  相似文献   

19.
《五邑华侨华人史》以世界华侨华人历史发展的大舞台为背景,着重考察一个有着重要国际影响的群体——五邑华侨华人的形成过程和个性,尤其是以五邑华侨华人的家乡为视角分析他们的行为特征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广州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之一,有135万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93个国家和地区。爱国爱乡,兴学育才,扶掖后辈,历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华侨、港澳同胞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华侨、港澳同胞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分关心,其中对教育事业更是鼎力支持。为此,1986年7月,我市召开了第一次集资、捐资办学表彰大会。从那次会议后,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办学热潮方兴未艾。据不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