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晏乐安 《新闻前哨》2006,(11):23-23
抢先到位意识 足球运动员“抢先到位”,能捕捉到许多破门得分的良机;记在激烈竞争中如能先行一步,则可顺利完成采访任务。社会生活中各种关系错综复杂,这些关系无一不反映到采访和被采访的关系中来。因为你的采访活动常会遇到职业、职务的障碍,年龄、性别、化障碍,语言、性格、环境障碍等等。要尽快完成采访任务,达到抢先到位的目的,就必须千方百计克服这种或那种障碍,处理好采访和被采访或单位的关系,处理好与编辑的关系,赢得各有关方面的理解、认可与合作。  相似文献   

2.
新闻现场采访前应扎实准备、心中有数——"心至"要掌握新闻事件背景及相关资料,打"有准备之仗"。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采访活动的成功与否。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确定采访任务和采访对象后,必须做好相关的资料准备工作,比如: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现状及问题的症结;了解被采访对象的工作、生活状态;理清自己的采访思路及欲达的目的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打"有准备之仗"。  相似文献   

3.
要写好一篇新闻报道,必须掌握大量、生动、真实的新闻素材;要获得这些素材,作者必须深入现实生活去挖掘,而要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挖掘反映时代精神主题的素材,作者必须讲究采访技巧,才能获得好素材,写出好新闻。《现代汉语词典》对"采访"的解释为:搜集寻访,调查  相似文献   

4.
刘枫 《军事记者》2007,(2):15-15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要当好喉舌,出色完成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任务,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鼓与呼,就必须牢记肩负的历史重任,养成良好的采访作风。只有这样,才能采访到真正能折射社会生活的“那一滴水”。  相似文献   

5.
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往往是新闻报道的难点。我们杭州日报在新闻实践中体会到,要搞好热点引导,必须在把握宏观的基础上,从微观入手。 把握宏观就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某个社会热点的形成,总是有着纷繁复杂的社会原因,只有把某一事物或现象放到丰富的社会背景中去加以考察和分析,并且做到胸有全局,才能真正把握问题的关节点,使我们的热点新闻报道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指导性,才能避免盲目跟风、人云亦云或不负责任地推波助澜。 从微观入手就是要通过深入、扎实、细致的采访,切实把握事实的真相,按照新闻规律,运用大…  相似文献   

6.
当好一名党报通讯员并非易事,必须具有“四快”素质。 ——腿快。就是通讯员要发挥自己身处基层的优势,多跑动,多在第一时间到第一现场去采访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反映时代特征、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鲜活新闻。只有腿动得快起来,多起来,生活的积累才会越来越丰厚,可供筛选对比的新闻素材才会越来越多,才能目光敏锐,用自己独到的思维与方式去  相似文献   

7.
记者(通讯员)要采写出好新闻来,就离不开四处奔跑。新闻界有句流行的说法:“脚板底下出新闻”。新闻记者(通讯员)作为社会舆论的触角和时代的号兵,敏感从何而来?信息从哪里来?写作素材从哪里来?回答是肯定的,只有跑向社会,从社会生活的实际中来。这有如地质人员发现矿藏需要不辞辛苦地爬山越岭,涉河过涧,进行艰苦细致地勘测一样。作为一名记者(通讯员),要想写出好新闻来,就必须不怕凤吹日晒,雪打雨淋,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认真挖掘。“好新闻是跑出来的”。采访农村应跑到村镇,最好住在村子里;采访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的制作,不仅需要采制人员亲临事件现场拍摄大量的再现客观原貌的声像资料,而且还要深入采访写出补充解释画面的解说词,然后再经过播音员配音,剪辑成片,才能作为可传播的电视新闻与电视观众见面。因此,电视新闻制作中要有剪辑意识。 何为剪辑意识?剪辑意识是电视记者贯穿于采拍、制片过程中围绕和配合剪辑的一种形象思维。电视新闻从构思选题,到采访拍摄,后期剪辑成片,这个生产过程,就是剪辑意识活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采访的情境?“情境,主要指与采访主、客体相联系的一种客观环境,一种能够影响采访者或采访对象心理变化的社会环境、采访场合、他人关系等。”上述的主体指记者,客体是指采访对象。社会环境的分析。社会环境通常指经济生活条件、社会文  相似文献   

10.
李灿 《采.写.编》2021,(10):55-56
现如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互联网及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网络媒体的出现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众的生活、工作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格局.传统媒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是历史发展方向.融媒体时代对记者采访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必须要在采访方式上进行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电视人,最重要的莫过于做好电视节目,而采访是做好节目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记者采访时提问到位与否、精彩与否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成败。作为记者,我们应该在提问上下功夫。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笔者就采访过程中的平等意识、质疑精神、提问技巧做一些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所谓新闻采访,其实就是记者同一个或者几个采访对象面对面深入交谈,从而获得有传播价值的信息的过程,新闻来源于生活,它始于记者与消息来源之间的信任,最终发展成为新闻事件与受众之间的信任,也就是说,新闻采访的过程是建立在一个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那么,怎么才能完成好采访任务,快速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呢?一、找准切入点争取采访机会有人曾打过这样一个比方:"记者和产品推销员的工作有部分相同之处,他们都必须善于猎取自己的对  相似文献   

13.
高坤 《新闻前哨》2005,(6):35-36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化问题日渐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各媒体纷纷开办的老年栏目也因此顺应而生。要办好老年栏目,就必须在采访环节中,深入老年群众,贴近老年生活,反映其生存状态,反映其所思所想所盼所为,才能受到老年受众的欢迎。但是怎样接近老年群体, 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呢?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依据社会学理论,提出了诱导控制他人行动的四个方式:即示范、强化、说服、情绪激励。将此控制心理理论运用于对老年采访中,应是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要做一名优秀的财经记者,不仅要有专业的积累,还要有勤奋的精神、深度的思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体表现在:努力成为报道领域的“行家”、永远带着“问号”去采访、与采访对象建立长久的信任关系、站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去报道.唯有如此,媒体才能有效引导舆论,才能真正做到对社会有益.  相似文献   

15.
新闻来源于生活。记只有深入一线、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抓到“活鱼”,写出读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而要深入一线、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就必须具有一种能迅速与采访对象建立融洽关系的亲和力,这一点对于记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采访的成败。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的人士有一句口头语,就是新闻工作者头脑中一定要有好新闻意识。此话千真万确。好新闻意识是好新闻作品的源泉,是新闻作品成败的关键。那么什么是好新闻意识呢?好新闻意识是新闻工作者头脑中对新闻事实这一客观物质价值标准的反映,是一定的超于采访写作前对新闻事实的感觉、思维、判断、分析、提炼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做新闻工作的人脑子中必须有好新闻意识。  相似文献   

17.
当记者已有十八个年头了。在采访经历中,一直沉浸在专题新闻报道中,有时很懒惰。多年的采访,我突然有了一种不曾有过的感动,而且越来越深刻:那就是在采访中,要更好地把握人性美、人情美,体现故事性、情感性。那我们该如何把握好人性美的专题新闻报道呢?一、深入观察记者必须到现场才能找到新闻。到了现场,我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而要调动自己的鼻子、舌头、手、脚和头  相似文献   

18.
从"红心鸭蛋"到"茶水发炎",一面是记者的社会责任、公众的知情需要,一面是随时会陷入的责难、非议,甚至道德困境、法律纠纷。隐性采访,这种不公开记者身份,或者公开记者身份但不道出真实采访意图的采访手段,让记者们爱恨交织。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隐性采访对危害社会和公众利益等行为的舆论监督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把握不好又会伤及自身,甚至影响到记者职业的公信力。在实践中,对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可以进行隐性采访,对哪些人、哪些事又不便采用这种方式?在采访中,哪些事情不能做,或者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做?为此,需要在采访前做好哪些准备?隐性采访的底线和尺度在哪里?实践中应如何把握?本期就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贾金英 《大观周刊》2011,(41):110-110
规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要结合幼儿一日生活,建立常规,树立幼儿规则意识;利用形式多样的游戏,帮助幼儿了解各种规则;创设环境,营造氛围,帮助幼儿巩固增强已有的规则意识;设计主题教学活动方案,帮助幼儿深入理解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提升幼儿、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20.
<正>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这项特殊的社会调查活动,必须掌握最基本的采访方式及手段,才能达到采访目的。若为达到独家、轰动的新闻效果采用不当的采访手段,这时采访目的和手段极容易发生冲突,进而涉及到违法或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当采访目的与手段发生冲突时,记者又应该如何取舍?如何平衡呢?一、新闻采访的目的及常用手段(一)新闻采访的目的及确立新闻采访的目的就是获得事实信息,以事实为依托,真实地记录事实,向受众传播信息或知识,让事实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