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教学改革 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两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1.社会转型致使青年学生产生了信仰危机。信仰危机本身是指个体或某个群体信仰体系相对于其生存的社会情境由于不适应而表现为缺失的状态。目前我国青年学生所面临的信仰危机从本质上来讲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价值体系断层的现象。即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所说的“现代化所带来的传统社会和文化特质的一种断裂”的表现。“两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知识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2.
英雄的思绪     
(一) 英雄,不仅仅是一个勇敢的同义词,也不仅仅是—个令人羡慕的字眼儿。它既是一种理想的归宿,又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它既是一种追求的定格,又是一种信仰的永恒;它既是一座丰碑,又是一面旗帜;它既是一个群体的代表,又是一个民族的化身;它既是整个社会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青年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当前,随着中国国家经济、政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国际化,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主流信仰模糊化、边缘化,功利化、世俗化等不同情况的危机.从青年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多种形成原因出发,分析研究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手段及对策,引导大学生养成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4.
(一)这两年以来,人们对“信仰危机”的问题议论很多。许多人认为现在的青年一代不信仰马列主义了,发生了“信仰危机”;也有许多人不大同意这种看法,认为青年人主要是对马列主义知之甚少,搞不清楚什么是马列主义,也就谈不上信仰不信仰的问题。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在一部分大学生中作了一次抽样调查。下面是在我们调查时部分学生对几个问题的回答。问:有人认为现在的青年中有一种“信仰危机”,你们对这个问题有些什么想法  相似文献   

5.
一“、两课”教学面临的困境1.社会转型致使青年学生产生了信仰危机。信仰危机本身是指个体或某个群体信仰体系相对于其生存的社会情境由于不适应而表现为缺失的状态。目前我国青年学生所面临的信仰危机从本质上来讲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价值体系断层的现象,即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所说的“现代化所带来的传统社会和文化特质的一种断裂”的表现“。两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知识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对青年一代的影响远比对前辈人的影响要小得多。虽然它还是知识体系的基础,但它的绝对性主导…  相似文献   

6.
当代信仰问题的哲学思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仰问题在今天十分突出。一方面,它作为个人道德自律及社会、民族凝聚力的内核,其重要性日益突显;另一方面,信仰危机、理想失落又是困惑当代人类的世界性难题之一。寻求强有力的信仰力支撑,是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就我国而言,信仰问题尤为复杂和严峻。人类的信仰到底具有哪些共性?如何评判一种信仰的对错好坏?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有哪些本质特征?如何应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信仰危机现象?如何教育人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面对这些尖锐的现实问题,必须给予明确回答。一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信仰显然千差万别,但是也具有某些共…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出现了严重的信仰危机,例如信仰的迷失、信仰的弱化等现象.由于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所以他们应该严格的要求自己,并全面的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还应努力的提升自身的总想认识水平,避免受到社会上各种事物的侵染和不良因素的影响.本文就大学生信仰危机这一问题为切入点,分别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角度来共同探析大学生信仰危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青年师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当前,在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信仰危机,针对这一现实,本文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结合重庆市开展的大学生"六个一工程"活动,分析了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党对高校青年师生信仰吸引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信仰危机·信仰对象·信仰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仰危机是一种精神现象 ,是社会变革在观念层面茫然状况的反映 ,也是个人生命价值追寻中的迷失。信仰危机发生相关的有两个主要方面 :一是信仰对象的统摄性 (权威性 )削弱或丧失 ,二是信仰方式扭曲或倒错。在与信仰对象超越性有关的“总的假设”论证中 ,明确研究定位是首要的 ,即必须明确信仰不是认识 ,所以不应当、也不可能在认识论中解决信仰和信仰危机问题。引起信仰方式扭曲或倒错的主要原因是 :信仰方式与信仰对象、信仰观念、社会基本制度的不契合。反省已有信仰方式的缺陷 ,及时进行调整修补 ,减少盲目性和绝对化 ,是舒缓和解决信仰危机的一个有效路径 ,同时亦有助于信仰主体及信仰观念的提升 ,对社会信仰重建具有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石春梅 《考试周刊》2008,(16):238-239
"居敬"既是一种传统的道德修养的方法,又是道德修养过程中所要保持的一种持久的心态.它既是对于普遍的道德法则和义务的敬畏,也是对于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的敬畏.现代社会中人们对道德价值的蔑视和道德信仰的忽视,使得"居敬"在当代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凸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