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国内模型工业的制造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尤其在电动模型直升机领域更是发展很快,不少国内厂家都仿制或研发了450电直系列产品。虽然这些产品在选材和精细程度上与世界知名品牌还有一定差距,但其价格较优惠,性价比颇高,特别是丰富廉价的配件,大大降低了玩电直的维护成本。因此这类450电直很适合用作新手入门机型和老手3D进阶机型,既可快速提高技术水平,也不必为摔机付出太大代价,可谓“玩得起,摔得起”。在此,笔者就国产450电直的选配、组装和调试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模型产业的迅速发展,450级别的电动模型直升机已经逐步普及。其低廉的飞行成本和优异的飞行性能促使越来越多的模型爱好者选择它为入门机型。450模型直升机作为一款可以完成3D动作的电直,对有一定飞行技术和经验的老手来说,更需要一款动力充沛的心脏来驱动。笔者最近收到一款浩马特(Hobbymate)产450电直动力套装,为自己的450进行了动力升级。  相似文献   

3.
有些模型直升机初学者只想体验一下飞行,不会一直飞下去,那么电动共轴双桨模型直升机是最佳选择。新手对模型直升机了解不深,选择时更青睐价格低、到手即飞、抗风性好、3D性能佳的机型。但飞一段时间后,一些人不是惊呼上当,就是被技术障碍打消了信心和兴趣。在各模型飞行网站的二手交易区,常有新手自称不是飞电直的料,欲卖掉新购不久的机型。其实,飞不好的原因正是他们选择机型的失误。  相似文献   

4.
分析上腹部(腹直肌)肌肉肌电变化特点,找出肌电变化的一般规律,减少训练调控过程中的盲目性,为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和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右侧和左侧(腹)肌肉的肌电图,观察分析肌肉肌电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仰卧起坐运动中左右腹直肌的积分肌电值存在明显的差异,左腹直肌积分肌电大于右腹直肌积分肌电,左右腹直肌的振幅、肌电均方根均无显著性差异。在仰卧起坐运动过程中左腹直肌的收缩强度较大,左腹直肌比右腹直肌先进入疲劳,左右腹直肌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放电频率同步化程度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接触模型直升机已有一年多时间,爱机也从450SE V2逐渐进阶到了450 PRO(图1)。但由于动力原因,笔者的模型直升机在做连续快速钟摆等要求电机输出功率高的动作时,旋翼转速难以保持,模型高度逐渐下降,动作不够“干脆”,使飞行乐趣大打折扣。为此,笔者一直在探索能够提高450电动模型直升机(以下简称“电直”)动力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梦霄 《航空模型》2009,(1):24-25
现在城市日益拥挤,往往要奔波很远才能找到合适的飞行场地。为了能足不出户就过飞行瘾,笔者选择了一款室内电动模型直升机——华科尔HM4-3。市面上小电直种类很多,最终选择这款的原因是偏爱它小巧精致。华科尔HM43虽然只有巴掌大小(图1),但细节上毫不含糊。其十字倾斜盘和旋翼头都是金属材质,并且采用和大模型直升机相似的结构(图2);配套遥控器是4通道2.4G设备,能自动识别、精确对频、抗干扰能力较强;采用4通道比例控制。其它大多数同等尺寸的小电直机身为泡沫材质;  相似文献   

7.
采用表面肌电对人体16块肌肉进行肌电测试,结合录像解析,分析高水平旋转推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表面积分肌电贡献率的大小,结果表明该阶段主要的用力肌肉为右腹外斜肌、左腿股直肌、右腿股直肌、左腿腓肠肌、右腿腓肠肌、三角肌和胸大肌。该阶段发力肌肉积分肌电贡献率的大小与该阶段的技术动作特点有密切关系。在平时训练时应注意发展主要发力肌肉的力量,同时也应该注意发展与此相关的其他肌肉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对长拳、太极拳冲拳动作进行肌电实验,分析长拳、太极拳完成冲拳动作时所调动的肌肉及其iemg值,得出在研究对象本身无差异情况下,不同拳术冲拳的发力对肌肉的调动情况。研究方法:在肌电实验中,以固定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美国noraxon生产的t6无线导遥测肌电对练习长拳、太极拳冲拳时的上下肢肌肉表面肌电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长拳冲拳过程中,肌肉活动顺序为腹直肌、三角肌前束、股内侧肌、股直肌、腹外斜肌、股外侧肌、股四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竖脊肌;积分肌电显示在长拳冲拳阶段三角肌前束、肱桡肌的积分肌电最高;在整个长拳冲拳过程中,腹外斜肌的肌肉贡献率最大。太极拳冲拳过程中,肌肉活动顺序为肱桡肌、腹外斜肌、股内侧肌、竖脊肌、三角肌前束、腹直肌、股外侧肌、肱三头肌、腹直肌、股四头肌;积分肌电显示在太极拳冲拳阶段肱桡肌、股内侧肌的积分肌电最高;在整个太极拳冲拳过程中,腹内斜肌的机头贡献率最大。研究结论:长拳冲拳过程中,受试者较好完成技术动作,腹直肌首先放电,肌肉力量的发放大部分来源于肱桡肌、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集中于上肢腰部和手臂。太极拳冲拳过程中,受试者未能掌握技术动作,肌肉发力顺序不符合太极拳冲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很多模友可能平常并不太注意模型飞机的外观改造,其实这方面也乐趣良多,有机会不妨动手尝试一下,可做的工作有:改善成品机涂装、细化模型像真机座舱、加装附件(高像真起落架、航行灯)等。笔者的一款LamaV3小电直,被遗忘在角落很长时间了,破旧不堪。对其进行外观改造和细化后,焕然一新,令人很有成就感。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测试法等,对原中国男排主攻队员隋盛胜在完成扣半高球起跳技术和杠铃深蹲及跳深动作中下肢肌肉表面肌电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隋盛胜扣半高球起跳所测肌肉中,积分肌电值和贡献率最大的是股二头肌,其次是臀大肌和股直肌。在缓冲阶段,臀大肌贡献最大,在蹬伸阶段,股二头肌贡献最大;杠铃深蹲和跳深动作均与扣球起跳技术的积分肌电值和贡献率不完全一致,相比之下,杠铃深蹲更接近于起跳;杠铃深蹲动作对发展股直肌效果最好。跳深动作对发展臀大肌效果最好;杠铃慢速深蹲对发展股直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腓肠肌外侧头比杠铃常速深蹲更为有效。23cm跳深对发展股直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腓肠肌外侧头比48cm和58cm跳深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
肌电疲劳阈与通气无氧阈和肌肉疲劳指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珂  吴飞 《浙江体育科学》2008,30(1):125-128
对12名被试的肌电疲劳阈(EMGFT)与通气无氧阈(VAT)和肌肉疲劳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肌电疲劳阈的检出率非常低,且与通气无氧阈和肌肉疲劳指数之间并无相关。此外股内侧肌(VM)、股直肌(RF)、股外侧肌(VL)的肌电疲劳阈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研究希望通过对肌电疲劳阈低检出率这一现象进行解释,为以后改进肌电疲劳阈的检测方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15名男子游泳选手腹直肌在仰卧起坐练习下肌电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向心收缩过程,还是离心收缩过程,斜靠仰卧起坐姿势时,锻炼效果最好;(2)在仰卧起坐动作练习时,采用斜靠仰卧起坐动作且使用加速起(快起),减速落(慢落)的运动节奏,对腹直肌训练效果较好;(3)提出了练习仰卧起坐动作的动作要领。  相似文献   

13.
以内蒙古女子拳击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测表面肌电仪记录运动员各种出拳技术过程中相关肌肉的电活动,建立运动员不同出拳技术时肌电特征模型,结果发现:在拳击的各种出拳技术动作中,主动肌的积分肌电百分比要显著高于拮抗肌,拮抗肌能够积极参与到出拳技术动作中;在后手直拳技术动作中,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的电活动最活跃,分别为15.7%和18.0%;在勾拳技术动作中,肱二头肌、三角肌前束、背阔肌电活动较强,分别为15%、14%和17.4%;在后手摆拳技术动作中,三角肌外侧束的做功百分比最高为16.7%,其次为肱二头肌13.6%、腹直肌13.7%、背阔肌14.3%.鉴于不同出拳技术动作的不同,各块肌肉工作表现出不同的工作特征.  相似文献   

14.
利用表面肌电对股直肌运动进行全程监测,通过相关指标判断在三种不同收缩方式、不同时间段股直肌疲劳的程度并探讨产生疲劳的机理.方法:(1)运动方式:以25%、40%、55%、70%、85%MVC负荷强度坐在肌力凳上采取向心、等长和离心收缩进行下肢负重蹬伸运动.(2)肌电测试:采用表面肌电测量得出表面肌电图各指标参数.结论:iMEG值和P-P峰值能较好地反映人体肌肉运动疲劳的状态;不同时间段肌肉一次收缩的时间是一个能反映肌肉疲劳的良好机能指标.  相似文献   

15.
2种不同起跑动作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测力台与肌电同步的方法对 4名一级短跑运动员的蹲踞式与站立式起跑动作进行了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研究结果 :蹲踞式起跑中水平支撑反作用力明显大于站立式起跑时水平支撑反作用力 ;蹲踞式起跑和站立式起跑中的肌肉活动顺序即肌肉用力顺序各不相同 ;蹲踞式起跑和站立式起跑中肌肉的肌电活动时间和幅度 ,即肌肉用力程度各不相同 ,在蹲踞式起跑中右股直肌用力程度最大 ,而站立式起跑中右腓肠肌用力最大 ;股直肌和腓肠肌是这 2种起跑姿势的主要用力肌群  相似文献   

16.
目前,随着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入,大用户直购电模式正在试点展开,但该模式尚存在管理办法不完善等问题,实施后可能对发电企业清洁发电及电力大用户电力节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大用户直供电模式对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大用户直购电模式将会对发电企业的清洁化改造和用能企业的节能化管理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院大用户直供电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电力用户用电成本,提高发电企业盈利能力,但尚需完成相关政策法规等保证大用户直供电模式实施后的节能减排工作。  相似文献   

17.
采用芬兰产Mega6000肌电仪和肌电仪器自带的Megawin2.4软件系统,让实验对象在做大腿后部肌群的力量练习手段如直腿后摆拉橡皮条、俯卧屈小腿拉橡皮条、俯卧后摆腿、俯卧跪起和仰卧挺髋力量练习手段的状态下,对实验对象的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腓肠肌内侧、阔筋膜张肌、股直肌和胫骨前肌进行肌电测试,并结合高速摄影技术分析肌电特征和肌肉的工作机制。结果表明,各块肌肉在力量练习过程中放电顺序、放电强度、放电时间、肌电积分值都不相同。因此,在力量训练时,应根据动作结构、肌肉收缩方式、收缩速度和力量大小等方面进行训练,使训练手段更能符合专项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3种不同深蹲模式进行肌电测试,以期探讨不同模式下动作的合理性,为教学、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不同模式的肌电测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动作模式1与动作模式2相比,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臀大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股二头肌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作模式1与动作模式3相比,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臀大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股二头肌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作模式2与动作模式3相比,股内侧肌、臀大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股直肌、股外侧肌有显著性差异(P〈0.05),股二头肌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种不同模式深蹲动作的股外侧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臀大肌的积分肌电数值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动作模式3优于其它两种动作模式。在深蹲训练中强调臀部肌肉的主动收缩,才能更好的提高下肢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热爱飞翔,做了近半个世纪的航模教练。虽然现在年近八旬,视力、体力渐渐衰退,没法继续飞一直钟爱的大型模型飞机了,但我舍不得放弃航模活动,就转而学飞LAMA共轴双桨小电直。如此高龄学习新技能很困难,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相似文献   

20.
《航空模型》2009,(6):44-45
这款电直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漂亮!机身外壳的像真度较高,因为采用丝印工艺制作,所以色彩亮丽、光泽良发。通过镂空的舱门窗口和半透明的“挡风玻璃”,内部结构清晰可见(题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