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内容,主要讲述地球运动的特点和地理意义,是前两节"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内容的深化,为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作铺垫。这四节内容逐层递进,从宇宙空间逐渐缩小到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运动在本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二、知识结构及内外部联系分析  相似文献   

2.
“地球运动”部分一直是初、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之一。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关于地球运动有这样一条标准“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活动建议又指出“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模型。深入领会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常常采用地球运动的“假设”情形,形象演示地球运动,激发学生想象思维。但据笔所知,在一些老师的教学及一些教辅书中。关于地球运动的某些“假设”存在误区,致使误导学生思维。在此仅举如下一例与大家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序研究一个事物,首先必须确立一个体系,才能在一个体系内确立诸因素对所要研究事物(对象)的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从而弄清研究对象(事物)运动变化的本质。长期以来,广大地质工作者研究地球的自身运动及其一系列的地质规律,出发点都是就地球而研究地球,从而把地球自身运动的诸因素只局限于地球的本身,丢开了外界因素对地球的作用。因此,不能全面地把握诸因素(内外)对地球的综合作用,致使一些地球自身运动奥秘难以得到解答。地球作为天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又是太阳系的一个成员,自身的宏观  相似文献   

4.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地球运动一节内容,要求学生能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这一要求涉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的概念及特征等,这些内容空间性强又比较抽象,是本节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必须讲清讲透,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其概念及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地球的运动"一节是高中自然地理知识学习的基础,该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学习后面的大气运动和水运动的影响非常大。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地球的运动"深受命题者亲睐,因为这一节内容多计算,是客观题的最佳选择,且难度易把握,题目还可千变万化。但地球运动内容非常抽象,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很多学生没有空间想象能力,无法想象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更不用说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所以"地球的运动"这  相似文献   

6.
许婉英 《地理教育》2012,(Z2):18-20
一、知识构建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必修Ⅰ模块的重要基础理论,对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看,学生已了解到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及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但从学习能力要求看仅限于会用简单方法演示两种运动形式,会用一些地理事实说明地球存在的两种运动形式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相似文献   

7.
关于地球运动的知识一直都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查点。要提高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的复习效率,教师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构建地球运动的知识体系,掌握点和线之间的关系;在复习中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地球运动相关绘图能力;通过完善解题策略来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构建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必修I模块的重要基础理论,对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看,学生已了解到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及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但从学习能力要求看仅限于会用简单方法演示两种运动形式,会用一些地理事实说明地球存在的两种运动形式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同时,个别省区义务教育阶段选用的是历史与社会和科学课程标准,这方面的学习就更为薄弱。  相似文献   

9.
翟军 《考试》2014,(Z1):30-32
<正>"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及难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该部分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等多学科知识,对考生空间思维、抽象思维要求较高。广大一线教师对地球运动部分的试题关注度也最高,在本年度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的模拟考试中出现了一组"地球运动"的试题,引发了不少老师的讨论,从讨论中可以看出对于地球运动这部分的教学存在一些疑问需要辨析。先看一下试题。  相似文献   

10.
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标解读: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本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理沦,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地球同时存在着不同的运动形式。在中学阶段,一般只研究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即绕地轴自转和绕日公转。  相似文献   

11.
一、知识构建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必修Ⅰ模块的重要基础理论,对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看,学生已了解到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及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但从学习能力要求看仅限于会用简单方法演示两种运动形式,会用一些地理事实说明地球存在的两种运动形式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同时,个别省区义务教育阶段选用的是历史与社会和科学课程标准,这方面的学习就更为薄弱.  相似文献   

12.
正"地球运动"计算题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转换法是指在效果不变的前提下,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简单的问题的方法。在高考中,"地球运动"计算题是考生取得理想成绩的"拦路虎"。对此,很多教师归因于学生"立体几何知识掌握不牢"。"地球运动"计算题与"立体几何"有什么关系?"地球运动"计算题的难点又是什么?笔者通过对比"地球运动"与"立体几何"高考题中的转换法,剖析"地球运动"计算题的难点,进而提出"地球运动"计算题难点的突破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在广泛吸收现代地球化学新思想与新成就的基础上,冲破了地球化学研究地壳中化学元素——原子历史及阐明控制各种元素分配规律的传统观念的局限,按地球化学研究地球系统中物质化学运动形式,或地球化学为地球系统的化学的构想,提出了地球化学系统观念、地球物质化学运动  相似文献   

14.
王永民 《新高考》2008,(7):104-106
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了各种天体的周日视运动现象。天体的周日视运动轨迹都是平行于地球赤道平面的圆圈。对于地球来说,太阳却是一颗十分特殊的天体,由于太阳运行的黄道面与地球的赤道面并不平行,这就导致太阳半年在天赤道以北运动,半年在天赤道以南运动,造成了太阳周日视运动因地理纬度和时间而不相同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地球的运动》单元主要引导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地球的运动是复杂的。在学习本单元以前,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些粗浅的、模糊的或是错误的认识。教学要引导学生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观察到的现象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地逻辑加工,还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较全面的挑战。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论证、推理和修正原有概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课》2002,(Z1)
众所周知,地球在一个椭圆形轨道上围绕太阳公转,同时又绕地轴自转。因为这种不停的公转和自转,地球上才有了季节变化和昼夜交替。然而,是什么力量驱使地球这样永不停息地运动呢?地球运动的过去、现在、将来又是怎样的呢?人们最容易产生的错觉是认为地球的运动是一种标准的匀速运动,否则,一日的长短就会改变。伟大的牛顿就是这样认为的。他将整个宇宙天体的运动,看成是上好发条的机械,准确无误,完善无缺。  相似文献   

17.
一、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是地球运动状态的表现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的结果表现为太阳的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经纬度变化。地球的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化,地球的自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变化。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是理解地球运动意义的关键地球的运动导致太阳直射点地理  相似文献   

18.
国内直至1997年《力学》仍认为具有自转的地球其公转是平动 ;国外彦坂繁雄认为惯性离心力处处相等 ,FRANKD .STACEY虽已考虑到地月公共旋转轴 ,但却把地表任意点到旋转轴的距离固定为r ,也不符合地球公转同时有自转的事实。上述问题目前均未深入研究 ,以致广泛流行月球对地球潮汐影响大于太阳影响的原因 ,是月地距离较近、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大于太阳对地球的引力的错误 ,分析产生错误的根源和实质 ,是把地球绕日运动或绕地月公共质心的运动当作平动。根据牛顿观点以及月地日天体运动的基本事实和物理学关于平动的定义 ,可证明地球绕日运动或绕地月公共质心的运动都不是平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帮助考生学好地理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我们剖析几个例子供考生们参考。1.地球的运动及产生的地理意义碰到这样的问题,首先考虑地球有几种运动形式。(1)地球的自转运动,应马上反映出有关自转运动的基础知识:自转围绕地轴,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24小时。然后考虑自转运动产生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文萃》2001,(11):165-166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顺序性和持续性.如一天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个月是月亮围绕地球运转一周的时间,一年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周的时间.而空间则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或延展性.如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范围,以及同他物的位置关系.一切运动着的物质都有其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形式,也只有在一定的时空中才能存在、运动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