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8 毫秒
1.
现代广播是俄罗斯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大众传播手段。根据近年来的调研统计资料显示,在俄罗斯居民中只有18%的人口不听广播。也就是说,俄罗斯的广播听众占总人口的82%,这种结果比纸介媒体的读者高出2%。阅读纸介媒体的受众占俄罗斯总人口的80%,纸介媒体在俄罗斯大众传媒中排在第二位。广播比电视更能使受众得到满足。在俄罗斯全体媒体受众中,喜欢看电视的占65%,  相似文献   

2.
现代广播是俄罗斯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大众传播手段。根据近年来的调研统计资料显示,在俄罗斯居民中只有18%的人口不听广播。也就是说,俄罗斯的广播听众占总人口的82%,这种结果比纸介媒体的读者高出2%。阅读纸介媒体的受众占俄罗斯总人口的80%,纸介媒体在俄罗斯大众传媒中排在第二位。广播比电视更能使受众得到满足。在俄罗斯全体媒体受众中,喜欢看电视的占65%,  相似文献   

3.
2005年有一系列调查数据出台,从中首先可以看到我国广播的受众规模和媒体地位。我国总人口是13亿,有34亿个家庭,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4.1%,据此框算的听众规模超过12亿,这是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广播网络和最大的广播市场。《2005 中国广播收听年鉴》给出了确切的数字。在全国范围内,有 30%的家庭拥有收音机,其中城市家庭为48%、农村家庭为24%,其余70%的家庭(52%的城市家庭、76%的农村家庭)没有收听设备。东北、华北、华东三个地区的收听设备拥有率达到平均每户一台,而其他地区还达不到这个水平。据CSM媒介研究在全国64个市县的调查,2004年广播实际听众规模为42142.8万,其中城市为14566.1万人 (为34.6%),农村听众为27576.7万人(为65.4%);各占其10岁以上人口比例的37%、57.5%和31.2%。从数字中可以看出,农村人均接收比例低,但接收基数  相似文献   

4.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不仅仅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作为受众,同样也需要融合转化。新的时代背景下,该怎样引导传统广播听众转化为新媒体的“粉丝”呢?本文从广播媒体从业者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媒体融合创新的日渐推进,以“即时、开放、参与”为核心理念的“互联网思维”已经在新闻传媒业界深入人心.其中,“受众介入度”成为衡量媒体传播效果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但以此指标来衡量,新闻媒体正面临着严峻挑战.调查显示,新闻网站的数据流量仅仅占据整个互联网的3%,而其中只有不到10%的受众会通读整篇文章.  相似文献   

6.
如果按照专家学者们的共识,把198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首都新闻学会调查组开展的“北京地区读者、听众、观众调查”(简称“北京调查”)视为我国受众调查历史起点的话①,那么,我国受众调查已有近20年的历史。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北京调查”的时候,“受众”一词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异常陌生的,所以,即使是这次调查的组织者仍然沿用传统而繁琐的说法——读者、听众、观众,更遑论普通百姓了。如今,“受众”一词已经广为应用。你只要在任何一个互联网站的搜索引擎中输入“受众”两字,就可检索到一长串的文章。对于传媒而言,对受众的重视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无论是创办新媒体,还是改版、扩版,抑或开设新栏目、新节目和新板块,决策的依据都离不开受众调查。有些媒体甚至将受众调查的结果作为对记者、编辑奖惩的依据。由此可见,这20年来,我国的受众调查从无到有,发展是何等迅速。  相似文献   

7.
高文平 《记者摇篮》2009,(7):108-109
所谓“有效信息”,就是媒体向受众提供的可用、可信、满足绝大多数读者、观众、听众心理需要的信息。反之则是“无效信息”或“垃圾信息”。广播有效信息就是广播电台向听众提供的可用、可信、满足绝大多数听众心理需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当前,受众细分化,已经是媒体市场的发展趋势。所谓广播类型化就是分众的产物,交通广播的出现及快速发展是适应我国汽车加速进入家庭这一变化的必然结果。随着这几年有车群体以几何级数增长,加上新媒体的冲击,广播的居家收听听众规模不断萎缩,而车载收听听众规模迅速扩大,这使得车载收听需求多样化,面临听众细分的要求。如何应对这一趋势,更好地满足听众需求,加快自身发展,成为当下广播媒体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消费时代,大众正在从被动走向主动”,在这样的传播背景下,传者和受者之间的互动要求更加突出,过去单纯由媒体向受众传播信息的模式受到空前的挑战,电视等各媒体都在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吸引受众,由于广播声音的即时同步效应,广播与听众可以实现即时参与,传者和受者之间得以近距离的沟通,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听众的心理需求,互动让广播更生动,为广播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一、互动,带来了更多的听众过去我们办广播的形式主要是“我播你听”,这样的结果我们离听众越来越远,渐渐的失去了听众,尤其是面对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竞争,广播…  相似文献   

10.
葛向阳 《传媒》2016,(8):15-18
我国目前是“四级办广播”,除中央台之外,省、市、县都可以称为区域性广播媒体.但是,省级媒体的覆盖范围还是较大,如河南省台就可以覆盖18个地级城市,1亿人口,而县级广播的实力太弱,个别县级广播台只有十多个人,全年仅10万元的广告收入,因此,城市广播是最适合在一定区域发挥作用的传统媒体.随着移动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唱衰传统广播的论调纷纷出现.笔者认为,城市广播作为一座城市的“部落鼓”,有其一定的生存空间,目前仍然应坚守“内容为王”,强化调频广播的节目质量,满足听众需求.随着4G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资费的下调,受众接受音频媒体的方式会发生变化,要能够“借船出海”,主动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11.
李宇 《传媒》2016,(3):60-63
传播信息、提供娱乐和交流分享是当前媒体功能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交媒体迅速崛起的前提基础.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5年调查结果显示,美国65%的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而此前在2005年,美国成年人中使用社交媒体的比例仅为7%.在18 ~ 29岁年龄段人口中,2015年使用社交媒体的人口比例超过90%,而此前在2005年仅为12%.在30 ~ 49岁年龄段的人口中,2015年和2005年社交媒体使用比例分别是77%和8%.在65岁以上年龄段的人口中,2015年和2005年使用社交媒体的比例分别是35%和2%.  相似文献   

12.
正受众群细分化——媒体市场的发展趋势广播类型化就是分众的产物,交通广播的出现及快速发展是适应我国汽车加速进入家庭这一变化的必然结果。随着这几年有车群体以几何级数增长,加上新媒体的冲击,广播的居家收听听众规模不断萎缩,而车载收听听众规模迅速扩大,这使得车载收听需求多样化,面频次,可分为稳定听众和不稳定听众。按照广播频率明确的传播对象,又可分为核心听众和边缘听众。近年来,随着广播频率数量不断  相似文献   

13.
收视率不能承受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 《新闻实践》2010,(6):14-16
与纸质媒体注重阅读率一样,电视媒体把收视率作为节目内容质量的一项检验指标,体现了由“媒体主体”到“受众主体”的进步,在期待观众(听众)评判与检验的过程中迈向市场竞争前沿。  相似文献   

14.
王健  晓别 《视听纵横》2005,(3):117-118
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主动的信息搜寻。作为广播媒体,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首先要注重发掘和维系听众的注意力要素。应该结合自身优势从扩大规模、增强权威性和方便听众、增加效益等方面做章,发掘和维系广播听众的注意力资源。  相似文献   

15.
<正>在现代受众需求多元化的形势下,专业频率如何框定自己的受众范围,是关乎频率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问题。交通广播以其从“媒体本位”到“听众本位”的办台理念的转变,实现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与写作》今年第三期“管见篇”所载《受众异议》一文,以为“受众”一词是新闻理论家们“自视甚高”把“听众、观众、读者”摆在“受教育”地位,而“生造”的新名词;因而对它的存在与使用提出了“何必呢”的否定性异议。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据笔者所知,“受众”是20世纪40年代末兴起的“大众传播学”领域里开始使用的学术概念;是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已形成体系的背景下,与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流活动时对信息接受一方的称谓,他泛指所有信息媒体的传播客体。如果说“听众”专用于“广播”等听觉媒体,“观众”专用于“电…  相似文献   

17.
贺亚玲 《传媒》2015,(23):50-51
据全球著名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17年全美通过网络收看电视节目的受众规模将超1.45亿,未来两年每年将以高达7%的速度增长.电视台内容生产商、平台提供商和终端提供商都将发展重心转向社交媒体,截至2014年底,25%的电视观众因社交媒体而对电视节目有了更高的意识性,有超过50%的美国网络受众会因为Facebook上的分享去尝试观看未曾接触的电视节目.可见,社交化的时代趋势已经深入电视媒体,传统电视的用户交互特征日益显著,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将得到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18.
《新闻前哨》2008,(12):6-6
傅雪琴在2008年10月《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上撰文认为,媒体应保护受众“不知情权”。认为在信息泛滥的社会,你知道的越多,尤其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的负面信息越多,情绪就越受影响。受众有权知道自己该知道的.同时也有保护自己不应该知道的权利。媒体在满足听众知情权的同时.也当谨慎发表新闻和其他各类信息.保证不传播无用信息,不制造虚假新闻,保护受众的“不知情权”。  相似文献   

19.
王小珍 《中国广播》2008,(11):76-78
传媒发展已经进入了品牌时代,良好的品牌可以增强媒体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受众对于媒体的忠诚度,因此,打造品牌,已成为媒体增强自身竞争力的一个利器:而对台湾广播作为一个肩负着“传递两岸新闻资讯,沟通同胞心灵桥梁”的特殊媒体,面对台湾听众这样特殊的受众群体,如何适应新时期两岸关系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奥运会不仅是大型体育赛会,也是媒体竞争的"战场".在网络、微博成为新宠的当下,传统的广播如何争取受众?伦敦奥运会期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体育广播每天17小时播出奥运特别节目,带给听众及时、新鲜的奥运新闻,与听众畅聊奥运观感,受到广泛好评.在奥运媒体大战中,广播留住了属于自己的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