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邵锦梅 《青年记者》2017,(20):46-47
女排夺冠:《人民日报》头版“女排梦”报道 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夺得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重新登上了世界排球的巅峰,这对于中国竞技体育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次日,《人民日报》在头版用大篇幅报道了中国女排夺冠的历史性时刻,本文将《人民日报》头版对中国女排夺冠的报道简称为“女排梦”报道.① “女排梦”报道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适合表现竞技体育特有的图片报道形式,因为竞技体育是展示运动员身体美的比赛形式,视频、图片等报道形式更具有视觉的冲击力,也更能够深化报道的主题.《人民日报》头版以“中国女排王者归来超越金牌不忘初心”为题,对中国女排夺冠的瞬间进行了图片报道,配以简单的消息报道:“当地时间8月20日,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图文点透了报道主题.  相似文献   

2.
孙彪 《视听纵横》2008,(1):19-21
2007年9月2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刊登了我省杭州市武林广场上,人们用十五万朵鲜花"绣"成的巨幅五星红旗的图片报道。至此,从2006年开始,《人民日报》已是第二次于国庆前夕,在头版显要位置刊登由我们浙江广播经济频道策划、组织的"国庆,让五星红旗飘  相似文献   

3.
观“气候”而发布新闻是新闻界的一种宣传性现象。无以名之,姑且叫作“气候新闻学”吧! 1988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通讯《三下西阳》,报道了山西运城市委书记与农民改造中低产田的事迹。我认为,这篇通讯之所以登了“大雅之堂”,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对了“气候”。  相似文献   

4.
每逢元旦、国庆等重大节日、纪念日,报纸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社论或评论员文章,以示重视和祝贺。“节日评论”是新闻评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它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众多读者这样认为:每年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都代表党中央新一年的路线、方针,事实也如此。不少人至今未忘,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这篇社论产生  相似文献   

5.
观“气候”而发布新闻是新闻界的一种宣传性现象。无以名之,姑且叫作“气候新闻学”吧!1988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通讯《三下西阳》,报道了山西运城市委书记与农民改造中低产田的事迹。我认为,这篇通讯之所以登了‘大雅之堂”,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对了“气候”。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我国新闻媒介上,“专访”作品已成为新闻报道常见的、为广大受众所欢迎的体裁之一。著名女记者——柏生则是“专访”的开拓者。 柏生姓陈。 1949年5月17日(北平刚和平解放不久,新中国还未诞生前),柏生的首篇新闻专访《北平房屋问题条文公布后叶剑英市长发表谈话》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直至1993年3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她采写的最后一篇专访《前沿上的陈氏‘莫比乌斯作坊’》,在45年间先后采写、发表的新闻“专访”达300余篇。  相似文献   

7.
中央、地方党报和企业报在国庆50周年的宣传报道中,八仙过海,各显其招,把国庆报道和专版办得流光溢彩。不仅栏目丰富,版面新颖,五彩斑斓的彩版,更令集报人爱不释手。《人民日报》8月25日正式启动了国庆报道;《工人日报》推出“振兴国企篇”、“风流人物篇”和“职工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西部的希望》:深度报道的新探索人民日报记者部1996年5月27日至6月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连续10天推出10篇文章,构成一组深度报道,总标题冠以《中西部的希望》。10篇文章共分5组,分别是《观念转变篇》《资源转换篇》《产业转移篇》《区域经济篇》《...  相似文献   

9.
3月10日,是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的日子。这一天的人民日报,在报道开幕消息的同时,叫响了一个名字:“任仲平”——头版下半版推出的长篇评论《上下一心打好今年改革攻坚战》的作者。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手持这份人民日报,十几天里,会上会下,议论纷纷。 关心政局的百姓争相转告:人民日报登了篇重要文章,讲为什么今年集中出台攻坚碰硬的重大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怀东 《青年记者》2017,(14):31-32
《人民日报海外版》传播中国文化的特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我国重要的对外传播媒介,其定位为:传达中央的政策,报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介绍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的动态,提供国内外各种信息. 1.传播内容涉及范围广 在2016年7~ 12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文化万象”栏目,共有340篇报道.根据这340篇报道所体现的内容,笔者将其分成了红色文化、戏曲歌剧、民俗民歌、传统工艺、现代文化、影视综艺、书画文学、传统美德等8类文化题材.  相似文献   

11.
人民日报在相隔不到一星期的时间内,先后刊载了有关蛇岛的两篇报道,内容互相矛盾,读后不禁哑然!6月9日头版,刊出“据新华社”的一条消息,开头就以乐观的语调告诉人们:“我国渤海蛇岛上的蝮蛇目前正以每年超过一千条的  相似文献   

12.
从8月12日起的整整一个月内,《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开辟专栏,每天发表一篇“现场短新闻”,很受读者欢迎。这是《人民日报》进行新闻改革、版面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在这方面,《人民日报》为各地报纸带了个好头。纵览《人民日报》发表的几十篇现场短新闻,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3.
传媒微语录     
《新闻实践》2012,(11):79-80
中央主要新闻单位每周刊播“走转改”报道保持在600篇左右。一年来刊发“走转改”报道总计超过3万篇,其中人民日报头版刊发231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217条。《新疆塔县皮里村蹲点日记》、《十年治荒山河披绿》、《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基调昂扬向上。内容生动感人,文风清新朴实,充满生活气息。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形成如此大的报道规模、涌现如此多的精品佳作,是我国新闻界多年来少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关注新闻的人隐约感觉,中国的重要官方媒体,正在悄悄变脸。 《追问南吕梁山隧道事故瞒报》的批评报道,意外地出现在1月3日的《人民日报》头版上;次日,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又刊登了另一篇批评报道:《武汉赫山无奈“解毒”代价高昂》。  相似文献   

15.
动态     
《传媒观察》2013,(4):64-64
3月27日.美国新闻博物馆位于宾夕法尼亚大道入口处东边的“今日头版”阅报栏中展示着当天的人民日报头版,这是人民日报头版首次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街头展示。与此同时,美国新闻博物馆内六楼展厅则展示着当天的人民日报头版。  相似文献   

16.
报纸宣传应以正面报道为主,这已成为大家的公识,但多年来宣传的都是大陆本土人物,很少见对境外或港澳台人士的报道。翻开2004年12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被一则告示吸引住,题为《今日十版刊登通讯(引题)温世仁:播下西部希望的种子(主题)》,我们翻到第十版详看内容,被这篇报道深深地打动了。  相似文献   

17.
王霞 《青年记者》2016,(9):95-96
丝绸之路在中国媒介中的呈现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时代丝绸之路的社会内涵与当时特定的社会语境紧密相关.本文对1949年以来以人民日报为主的国内媒体中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报道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社会语境下丝绸之路所蕴含的意义是持续变迁的. 新中国外交与作为文化记忆的丝绸之路 1.新中国外交背景之下的丝绸之路.新中国建立之初,丝绸之路是当时中国与亚非国家在外交上可以找到的“共同点”之一,新中国外交成为当时媒介呈现丝绸之路的社会语境.毛泽东曾经用“中间地带”来概括当时的中国在世界政治中的位置.在“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即“中间地带”.“中间地带”有两重属性,只有“中间地带”的国家和人民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扩张,才能避免第三次世界战争.  相似文献   

18.
深度报道在经过了一段迅猛发展后,似乎有逐渐消弱的势头,深度报道真的要昙花一现了吗?许多人有这种忧虑。此时,我们欣喜地看到了经济日报记者写的一组以国庆40周年为题的深度报道。经济日报这组发表在头版“写在40年大庆前夕”专栏里的深度报道共分5篇—《走向改革》、《走向开放》、《走向科学》、《走向小康》、《走向未来》(见该报9月20日至25日),每篇约四千多字。很显然,经济日报是把这组报道作为重头稿件,下了大气力抓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我采写的《清廉“财神”》这篇通讯,被评为陕西省1989年好新闻通讯一等奖。事后,我扪心自问:这篇通讯究竟算不算成功?从中应汲取些什么经验教训呢? 《清廉“财神”——建行安康扶贫受到交口称赞》,发表在1989年2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陕西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先后转载,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国家建设银行专门打电话给人民日报表示感谢:事过半年之后,习仲勋、马文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重大日子。《人民日报》的《国庆特刊》以丰富的内容、多种报道技巧将国庆报道推向了一个高潮。本文以此次《国庆特刊》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在国庆60周年盛典里的报道内容、报道技巧以及编排特点,从而得出国庆特刊要实现其传播价值,需要组织者和报道者精心策划。只有突出媒体特色,国庆特刊才能引起普通读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