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晨 《青年记者》2017,(19):12-14
早在2014年11周年社庆时,新京报的全媒体发展战略就被明确,“革故鼎新”,下定“蜕变”决心.①此后,新京报开始对内容及其生产流程,包括从业人员的结构,进行根本变革. 2015年,新京报提出“新京报+”和“+互联网”概念,把原创内容优势与IT公司的技术、渠道和资本优势进行嫁接,先后创建了大燕网、动新闻、热门话题等新媒体产品,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1月27日,首届世界媒体峰会全球新闻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共产生4个获奖者和19个提名奖获得者。这些获奖作品充分体现了各国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对传媒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对新媒体技术的娴熟运用。全球新闻奖获奖作品在议程设置、形式创新和媒体融合等方面的卓越表现,为媒体如何保持和提升影响力竖立了新的标杆。  相似文献   

3.
随着2006年第二十三届“河南新闻奖”评选的落幕,“河南新闻奖”的各单项奖也名花有主。笔者不想就整个参评作品和获奖作品评头论足,也不想就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作学术上的探讨,仅想就本届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的评选发表一点感想和意见。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化,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已成为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重头戏”。为了鼓励和检阅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每年取得的成绩,在“中国新闻奖”的奖项设置上专门设立了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的奖项,每年评出10个获奖作品。河南新闻奖虽未单独设立该奖项,但在评选中还是认可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的…  相似文献   

4.
11月14日,在以“蜕变”为主题的新京报创刊11周年联谊晚会上,新京报社长戴自更向社会各界表明了完成全媒体转型的决心。戴自更表示,新京报在两年前就已开始实施全媒体计划:以进一步增加新京报的影响力、确保经营业绩继续上升为基础,开发并运行好新媒体平台。为了达成这一“全媒体战略”,新京报需要对内容及其生产流程,包括从业人员结构做根本变革,实现“蜕变”。  相似文献   

5.
每年一次的安徽新闻奖评选,在省内都是一件备受关注的事。近年来,阜阳日报社把作品创优和诠释党中央重大战略的生动实践相结合,和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相结合,和践行“走转改”相结合。本文以阜阳日报社2021年度安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对重大主题策划、基层创新工作采写和媒体融合作品打造进行解读,和业界共同探索创优作品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技术在传播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传播格局的颠覆性变化。智媒体时代,渠道多元化、内容故事化、生产智能化、传播场景化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新的趋势。本文基于安徽新闻奖媒体融合类获奖作品,探求媒体融合传播演变特点,以期给行业实践提供多元视角,全面提升新闻舆论“四力”。  相似文献   

7.
2018年,中国新闻奖增设“融媒创新”奖项,成为主流媒体优质融媒新闻作品的重要价值标尺。5年来,获奖作品较为集中的反映出主流媒体融媒新闻内容生产的长足进步与创新成效。本文基于新媒体视听三维文本分析范式,从形式、内容及技术三重维度,对2018~2022年中国新闻奖79件创新类获奖作品进行全样本考察,全面洞察其创新趋向,为行业整体提升提供有效指引。研究显示,形式层面,奖项引领、标题设计、样态多元深度满足受众新闻内容获取与应用需求;内容层面,融合策划、语态革新、互动升维全面助力融媒新闻内容破圈;技术层面,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双向提升,“技术应用创作”转向“应用技术创作”,深化融媒新闻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8.
范孟娟 《编辑之友》2015,(12):71-74
2006年开始,网络新闻作品开始参评中国新闻奖,成为常设奖项.通过分析近十年的获奖作品,发现网络新闻奖项评选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隐性限制及问题,文章在结合国外网络新闻奖评选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网络新闻奖项的优化策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分别是中国新闻界和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通过对两个奖项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其新闻价值取向,然而目前基于获奖作品文本的分析较少,或是时间久远,因此本文选取2001年至2010年两个奖项获奖作品进行分析,运用内容分析法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而看出中美新闻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四把握获奖额度的科学性1999年3月10日,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领导,以提高获奖作品的“含金量”为由,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广播电视文艺新闻政府奖评奖工作的通知》,《通知》的主要内容是把现行的评选获奖节目数量削减一半,具体规定了“广播新闻奖”、“广播社教节目奖”、“电视新闻奖”和“电视社教节目奖”的每个奖项,原则上一等奖不超过两个,二等奖不超过4个,三等奖不超过9个,  相似文献   

11.
当前,各城市电视台的融媒体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通过互联网平台,媒体融合作品的传播可做到一日千里,但这样传播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如何提升城市电视台主旋律媒体融合作品的舆论引导力,本文以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获奖作品为例,深入分析主旋律媒体融合作品舆论引导策略,认为要善于争夺关注和认同,巧妙设置议程,遵从情感律等,进而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闻战线》2023,(2):7-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为我们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如何推动地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践行的重要工作。近年来,长沙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重要论述,紧紧抓住“党媒姓党”这个核心,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媒体发展规律,摸准全媒体时代的脉搏,坚持内容和技术“两翼齐飞”,全力打造内容生产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不断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三峡融媒体中心以全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体系创新为突破口,整合全媒体传播资源,组建融媒体报道专班,探索全媒体报道形式;深入践行“四全”媒体理念,探索全平台互融的“全效融合”传播路径。在新春走基层专题报道中,直播“打头”,报纸“提气”,新媒体“升华”,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成果转化为全媒体内容生产的新活力。  相似文献   

14.
展江 《新闻记者》2012,(8):24-30
普利策新闻奖自1917年首次颁奖至今已达96届。作为世界上最知名的新闻奖之一,其奖项由少到多,不急不慢地因时而变,但是其授奖媒体几无变化,即固定在报纸媒体和两三家与报纸有不解之缘的通讯社,而与同为纸媒的杂志和在20世纪20年代和40年代崛起的广播电视媒体绝缘。然而,到20世纪末,普利策新闻奖的管理者和授奖者意识到,在媒体融合时代再  相似文献   

15.
2020年11月3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被中央列入“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无疑,媒介融合将成为未来媒体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自1999年媒介融合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以来,媒介融合经历了哪些传播实践?媒介融合研究了哪些内容?未来媒介融合将走向何方?这些都需要现实解题.文章通过对2000年至2020年CNKI期刊库相关文献的分析,梳理出中国媒介融合研究20年的语境变迁:媒介融合研究经历了从全媒体到融媒体到全媒体(“四全媒体”)的概念变迁;经历了研究者从单一到多元、研究学科从单学科到跨学科的主体变迁;经历了从市场竞合启动的媒体流程再造到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容变迁.随着媒介融合被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形成中央、省、市、县的全局纵深网络,未来媒介融合研究要强化先导式、引领性、系统性理论建构研究,形成中国学派,从而更好地指导中国媒介实践并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6.
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推动着全媒体时代到来,这就要求党媒创新传播理念、内容、形式、方式和手段.近期,众多舆论反转事件印证了“情绪”已经成为舆论引导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议程设置向情绪设置转变成为必然趋势.党媒要提高舆论影响力需要做出相应的反应.在2018年3月至11月中美贸易摩擦期间,《人民日报》借助“中央厨房”全媒体中心,通过“报网端微”一体化平台,采用营造情绪环境、多角度叙述达到情绪感染、及时提供情绪发泄渠道、引导正向情绪极化等手段,对公众进行情绪引导,实现议程设置到情绪设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孤岛 《当代传播》2002,(2):47-47
在当今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奖项要属普利策新闻奖了. 由于职业的需要,笔者从1986年开始接触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近年来,为适应新闻改革的尝试需要,又开始耐心地精读,忽然有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有了品尝新闻作品文本的甜头.  相似文献   

18.
2015年的"两会"总理记者会上,都市报26年来首次获得提问权,标志着以《新京报》为代表的都市报主流时政报纸的地位得到了认可。同时,在媒体融合的发展大势下,《新京报》在2015年的"两会"报道中,改变了纸媒以纸质报为核心的传统媒体融合的思路,既注重内容的独家、原创和与受众的关联性,又构建出全媒体化的报道体系,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H5动态新闻等多种方式复合报道"两会"。本文将以《新京报》的"两会"报道为例,对其全媒体、全平台传播的新模式进行研究,为传统纸媒的媒体融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周强 《新闻前哨》2021,(3):24-25
地市媒体融合是大趋势,融媒体中心建设是重要支撑,内容建设是融合的核心。地市媒体融合要实现从“相加”到“相融”,做到“全媒体、融传播”,打造全媒体时代的新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20.
2023年,作为国家战略的媒体融合进入第十个年头。在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5G、AI相关智能技术驱动下,媒体融合正进入智能升级快车道。“十四五”规划对媒体融合实践的路径与方向作出明确指示:做大做强主流媒体,以内容建设、先进技术、创新管理为根本,打造具有组织力、传播力、引导力的全媒体传播生态。生态重构是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转型的重中之重,在传播媒介泛在化、传受关系多元化的趋势中,紧紧围绕以“智”赋能,在全新的社会文化版图中找准坐标,打造公共议程设置、舆论引导能力,实现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重新构建传媒产业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