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江生  梅黎 《新闻世界》2010,(10):36-37
湘西少数民族的身份认同是一个历时态过程,在这过程中媒介对于少数民族身份认同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传播主流社会价值观,发挥语言文化的教育功能,传播社会经济信息技术,促进了少数民族接纳吸收主流社会文化,有利于塑造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意识、国家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2.
文化记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共同记忆,是确立民族身份认同和建构"想象共同体"的重要根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和互联网的崛起,文化记忆在被不断地遗忘和解构.电视媒体作为主流媒体,肩负着重构文化记忆的重要使命.本文以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为例,认为《国家宝藏》从仪式化、符号化、娱乐化三个方面重构了文化记忆,用现代的方式激活了古老的文化基因,引导大众关注并传承历史文化,打造了文化综艺节目的新标杆.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节目作为大众媒介传播的表现形式之一,对社会认同、民族认同的建构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促进作用。其在时代精神影响下的社会认同建构贯穿于传统文化节目的制作、传播全过程,其认同结果的实现取决于时代精神影响下的社会语境,以及传统文化节目在呈现与表达过程中的建构路径、建构方式与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4.
时统宇 《青年记者》2010,(13):102-102
媒体在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不仅将大众社会化为一国人民,而且还将一国人民转变成一个民族,更为重要的是,媒体的传播使得人们有一个认同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从地缘关系与大众媒介作用出发,以福建长汀为研究区,结合调查问卷与网络爬虫两种方法,以文化认同度与文化参与度为评价指标,对本地人、非本地人、大众媒介受众三类群体的文化认同内容差异与文化认同接纳、认可程度差异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本地人与非本地人文化认同差异不大,而大众媒体受众与其它两类群体的文化认同差异较大;虽然社会是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但它不一定是关键因素;大众媒体受众对具有实用性的器物文化较为认可,而对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较为漠视。  相似文献   

6.
赵婷婷  冯萌 《今传媒》2015,(3):131-132
大众媒体所营造的媒体文化和国家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交流与对话关系。本文以《西藏商报》为研究对象,考察城市媒体文化对西藏社会的影响。研究认为,西藏城市媒体有效地结合地域文化与受众的特色对藏族群众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国家认同观念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媒体在对事实进行报道时都有选择性,与真实现实并不完全等同,这就构成了媒体的虚拟现实。而鉴于其在实现社会文化认同上的重要作用,大众媒介构建出来的虚拟现实与真实现实间的差异就会影响整个社会文化的认同。本文从文化角度入手,探讨大众传媒在实现社会文化差异性认同领域所起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下的澳门认同与电子媒体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区域性的传媒,澳门传媒的发展受到诸如地域、语言、历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社会、文化和殖民史的多重作用下,回归后的澳门展现出的一种新的文化认同形态,即澳门认同,在媒体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被媒体影响。澳门认同与媒体塑造之间是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建立稳定的澳门认同环境有利于媒体的传播,同时也是保全澳门整体文化环境的有效方式。建立一个具有归属感的环境对促进澳门认同构建和大众传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形象是城市意象的综合而简约的集成,不仅是高度提炼于城市发展过程中最本质的要素,还是城市文化的高度具象化,同时也是城市营销的重要手段.城市形象的优劣可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城市的认同与评价,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而城市形象的传播始终离不开大众媒体的作用.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传承并形塑了形形色色的城市文化,在媒介深入渗透人们日常生活的今天,媒介参与和改变着城市的生活文化,同时也在构建、展现城市形象上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物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符号和元素。大众传媒在塑造、重现大众的集体记忆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凝结爱国主义情感、强化国家认知、建构国家认同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以央视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为例,探讨文物作为重要的文化符号重构大众集体记忆的方式,分析集体记忆与国家认同的内在联系,以及国家认同的建构过程,最后总结《国家宝藏》对重塑集体记忆、建构国家认同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卢强 《传媒》2022,(3):75-77
电视公益广告具有鲜明的社会感染力与广泛的大众传播效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创新性地融入到电视公益广告中,不仅有利于提升电视公益广告的制作品质,还有利于大众对电视公益广告的文化认知与价值认同.央视公益广告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表达从书法、剪纸、曲艺和民俗文化等几种创新的展现形式对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命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和民族自信和唤醒民族记忆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浪潮对各民族国家的文化要素作出了调整与重组,传统文化因此受到解构与冲击,人们对本民族的文化符号、价值认同趋于弱化.民族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传播类型,在保护族群记忆、传统文化认同上起到重要作用.探求价值嬗变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路径,以及叙事困境,是"非遗"微电影生产、传播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3.
刘漾波 《今传媒》2016,(1):156-157
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日益呈现碎片化趋势,其中,媒体的碎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传播主体、传播时空环境、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在碎片化媒体环境中,我国民族文化认同遭遇一定程度的危机,主要表现为主流价值观面临解构、传统文化沦丧、文化泛娱乐化严重.本文通过分析媒体碎片化特征,进而分析媒体碎片化对民族文化认同造成的影响,最后就这一问题提出相关对策,旨在引发各方思考.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一种解读体育传播政治功能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体育传播为切入点,考察中国改革开放前和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以及在进入21世纪后和平崛起三个阶段,分析了官方媒体通过体育传播对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的建构方式.中国官方的体育传播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建构功能,这种建构功能主要体现在民族情感的建构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全球化时代及我国后奥运时期,体育传播应以奥运精神的传播和培育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文化认同作为传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阅读文化经典提高综合素质——《周易文化十二讲》评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化经典,通常是指那些经过历史沉淀、实践检验、大众认同,对于某个文化传统而言最具典范性、权威性、原创性、奠基性,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中产生过广泛积极影响的文化典籍和优秀著作。文化经典指示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走向,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石、精神支撑和创新资源,它对于塑造人们的灵魂、启迪人们的智慧、陶冶人们的情操、鼓舞人们的斗志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郑州大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课中,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名著”讲座.聘请了多名校内外专家,讲解、阐释中国文化名著中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我这里就阅读文化经典、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展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活动及《周易文化十二讲》等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正>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经济、政治三位一体地提出来.强调经济、文化、政治要协调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要有繁荣的经济.也要有繁荣的文化.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提到“综合国力重要标志”的地位.这对于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 Z义文化.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并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霞 《传媒》2016,(14):69-70
中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戏曲表演艺术,而且构成了中国文化的诗性特征与民族文化的价值体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但戏曲艺术却在大众文化盛行的今天被边缘化,它曾经光芒璀璨,如今却黯然失色。各大电视台的经典戏曲栏目不得不调整播放时段,甚至停播。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引领社会大众正视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戏曲艺术,成为当下媒体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语言多样性问题与大众传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俊军 《现代传播》2007,34(2):71-73
当代大众媒体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其单语化和单向传播现状对语言多样性有重要影响作用。大众媒体应肩负起保护和促进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历史使命,积极唤起民众意识,创造条件,逐渐实现在地域媒体中的双语或多语传播,这对于确立弱势语言和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角色,有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伊斌 《大观周刊》2011,(51):23-23
由于大众的旅游需求向文化方向过渡,文化旅游发展迅速.文章在以甘肃的民族旅游发展为背景,以民族旅游中的回族为对象。有旅游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民族旅游与族群认同的关系和彼此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何谓政党认同?学者柴宝勇认为,政党认同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对政党所产生的一种思想、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①结合群体认同的研究者们得出的结论,政党认同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认知层次、情感层次和评价层次。②在这一过程中,大众媒体在培育和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意识,提升个体认知政党的能力和水平,进而将政党认同上升到情感和行为的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