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竞选正选战犹酣。志在连任的美国总统布什,动用自己的竞选班子,展开了全方位的竞选战略。广告战是布什面临的重要一役。一位以专门报道政治新闻著称的美国记者曾说过:“只要给我足够的资金,我能使一块砖头被选为州长”,广告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的确如此。美国总统候选人的广告战役汇集美国广告界精英和上百年广告实践之精华,历届总统候选人都要全力以赴地接受广告战役的考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梳理归纳了负面竞选广告相关研究的切入角度和结论,总结存在的分歧,指明未来研究的方向。综述发现,负面竞选广告研究大都基于西方文化背景和传统媒体,广告的使用受到候选人在任与否、民意支持度、所属政党、竞选阶段和文化的影响;广告发挥了候选人所预期的效果,但也可能产生反弹效果。此外,负面竞选广告对政治参与是促进还是抑制作用,已有研究结果尚存分歧。  相似文献   

3.
政治仪式中的媒介权力--大众传媒对美国总统竞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琦 《现代传播》2001,(1):52-55
大众传媒与美国总统选举密不可分.美国的总统竞选运动成为一种媒体策划下的"仪式"和"表演".大众传媒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表现为关于竞选过程的消息大部分来自媒体;在形成选民对候选人的印象上有着巨大影响力;媒体新闻报道的方式有助于确定公众认为重要的政治问题,从而影响公众对候选人的选择;媒体在投票日开展的离场民意测验对选民行为有一定影响.由于媒体在总统竞选中扮演的角色超越了它本来的功能,给竞选带来种种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2016年11月18日,第58届美国总统大选落下帷幕,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凭借304张选票击败了有着30年从政经验的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入主白宫。但值得思考的是,在选举投票结果公布之前,无论是主流媒体报道还是民意调查显示,希拉里的获胜几率都远远高于特朗普。"美国日发行量100强的报纸当中,公开支持希拉里的报纸已达43家,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大报,支持特朗普的媒体几乎为零[1]。"然而,特朗普却出其不意地取得了大选最后的胜利,有人说没有新媒体就没有特朗普,可见,新媒体开始逐渐成为美国总统竞选取胜的助攻。  相似文献   

5.
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选举总是给政界风云人物带来新希望。1988年又是美国的总统选举之年,早在1987年初,角逐民主党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竞争就已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在1984年的总统竞选中,加里·哈特几乎当选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但最终仍名落孙山,枉费了几多心血,还背上了130万美元的沉重债务。经过两年多的反思和准备,哈特又踌躇满志地力图东山再起。1987年4月13日,他正式宣布参加角逐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这一次他似乎时来运转了,4月底进行的民意测验表明,在战略上具有关键意义的衣阿华州,他得  相似文献   

6.
美国总统特朗普新闻发言人禁止《纽约时报》和其他一些媒体参加白宫新闻发言人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这标志着美国联邦政府和美国媒体之间的关系开始破裂. 在一个经常标榜新闻自由的国家,出现这样的事件不同寻常.对于美国总统来说,拒绝接受美国主流媒体的采访,是因为在总统竞选期间,主流媒体“一窝蜂”支持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商人出身的他在竞选中几乎是单枪匹马,浴血奋战.《纽约时报》和其他主流媒体毫不掩饰自己的政治倾向,在总统选举处于胶着状态的时候,不断披露特朗普的丑闻,从而使这位总统带着争议进入美国白宫.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研究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候选人马英九阵营推出的电视竞选广告,以品牌资产、定位理论为基础分析马英九阵营所使用的品牌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马英九阵营的竞选策略应概括为以领导品牌策略为主,适当情境下运用比较品牌策略,即主打领导形象,适时主动攻击。  相似文献   

8.
竞选广告是一种旨在改变选民态度,影响投票行为的政治传播手段.由于多年民主政治的传统,美国大选的竞选广告在数量与典型性上都颇有研究意义.本文以1952-2012年间历届大选出现的典型广告为案例,以相关劝服理论为基础,分析广告中视觉形象背后的劝服者的意图及其表达方式.主要包括塑造个性形象、建立视觉情绪关联、运用视觉形式风格等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
经过21个月的艰苦奋战,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终于完成了“不大可能达成的任务”,以压倒性优势战胜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的成功秘诀在于他及其竞选团队熟练地运用互联网而开展的政治营销。“电视总统”肯尼迪是第一位用电视直播方式进行政策阐释和新闻发布的总统,  相似文献   

10.
今年恰逢美国四年一届的总统竞选运动,“驴”、“象”之间的竞争又在吵吵闹闹中拉开帷幕。3月初,小布什和副总统戈尔已成为美国两大党的总统候选人,他们为成为未来白宫的主人正展开最后的角逐。大多数的美国民众,对于这场四年一次的“驴”“象”竞赛早已司空见惯。不过对美国民众来讲,看看政客们在这场被称作是“赛马”运动中的表演,也蛮有乐趣。应当注意的是,他们对这场竞争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大众传媒的蛊惑。大众传媒借助自身具有的议程设置功能影响着公众的日常议程,使这场旷日持久的竞选运动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中无法回避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政坛上活跃的领袖人物,对电视镜头有着天然的眷恋。当今社会,电视出镜次数已成为领袖人物政治命运的晴雨表。一个长期不露面的领袖人物,最终很有可能退出大众的视野,被挤到政治边缘。自从电视出现以来,美国各届总统都非常重视用电视来塑造自身的形象,最大限度地干预大众的思想倾向和政治态度。争夺电视观众已经成为美国总统政治天平上的一颗重要砝码。全新包装踏上政治列车美国总统的政治生涯是从竞选开始的。要获得美国政坛最富有光环的宝座,一位总统候选人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为了争夺选民,候选人想尽办  相似文献   

12.
1960年9月26日的美国总统竞选辩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将总统竞选与电视媒体相结合的案例。从此,不仅诞生了第一位"电视总统"肯尼迪,同时,也使电视这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体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周刊》2004,(41):33-33
1884年 民主党格罗佛·克利夫兰 (Grover·Cleveland)VS共和党布赖恩 从最后的票数上看,这次竞选异常激烈; 但从过程上看,它堪称是美国历史上最为庸 俗的一次竞选运动。一篇名为《可怕的故事》 的报道,披露民主党候选人克利夫兰11年前 有了一个非婚生子,而民主党人则攻击共和 党候选人布赖恩的第一个儿子是在父母结婚 未满三个月时出生的。不管这些攻击是真是 假,双方都已陷入了道德丑闻的泥潭而无法 自拔。  相似文献   

14.
1948年3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闹剧百出的第一届国民大会,根据忡华民国宪法》选举总统、副总统。众所周知,蒋介石当选为国民政府第一任总统,似乎顺理顺章,无可争议。其实是有“选”而无“竞”,形式重于实质。而副总统的竞选,群雄角逐,竞选十分激烈,成为国内外人士关注的焦点,在民国政坛上演绎了又一出闹剧,尤其是孙科的加入,更使竞选增添了一份戏剧色彩。 不当“吃闲饭”的副总统 当时公开参加竞选者,有国民党的李宗仁、于右任、程潜,党外人士有莫德惠、徐傅霖,各位候选人为竞选紧锣密鼓,积极筹备。国民政府副主席、立法院院长孙科最初无意竞选,但后来成了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孙科态度的大转变,反映了国民党内部的倾轧和斗争的剧烈。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恐怕没有比四年一度的总统竞选更大的“故事”了,而这一届竞选更是吸引了众多的竞争者——毕竟,二十年来,现任总统不再要求继任还是头一遭,这就更加鼓舞了美国两大主要政党的有志者。作为美国官方广播电台,美国之音从1987年就开始了一周一次的关于总统竞选的专题报道,因为竞选活动极象一场马拉松比赛,虽然第一个主要竞选者杜邦(Pete Dupont)正式宣布参加竞选是1986年9月的事,但另外有些竞选人实际上是从1984年,甚至1980年就已经雄心勃勃地想进入白宫了。  相似文献   

16.
4年一次的美国总统选举年初已拉开帷幕。虽然总统选举大体上要包括组织竞选班子、确定竞选方针、筹措竞选资金和安排新闻宣传活动这4大内容,但直接影响选民投票的主要是新闻活动。因此,美国不少政治学者与新闻学者说,美国总统的竞选,其实就是竞选人之间的新闻宣传战。在竞选总统的新闻宣传战中,影响面最大、最迅速、最直观的是电视上的画面和声音。为了使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7.
有学者曾提出:"政治是传播的主神经,传播是政治的控制器".①2008年美国总统竞选中,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针对国际国内的特殊传播环境,全面、充分、有效地利用现代多元传媒的优势和利益集团、传媒和公众三足鼎立的传播调控态势,准确定位媒介传播的主体对象,聚焦经济民生的传播主题,运筹帷幄,讲究策略,彰显自身为"变革总统"的魅力.这使他不仅成功地以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入主白宫,而且使这次选举成为美国政治文化传播中的一个新的举措而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8.
4年一次的美国总统选举年初已拉开帷幕。虽然总统选举大体上要包括组织竞选班子、确定竞选方针、筹措竞选资金和安排新闻宣传活动这4大内容,但直接影响选民投票的主要是新闻活动。因此,美国不少政治学者与新闻学者说,美国总统的竞选,其实就是竞选人之间的新闻宣传战。在竞选总统的新闻宣传战中,影响面最大、最迅速、最直观的是电视上的画面和声音。为了使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9.
台湾的政治选举可以追溯到日据时期,但是选举广告的盛行却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1989年以前,台湾的选举法规定不得利用大众传播工具刊登广告以从事竞选活动,20世纪80年代末,刚刚对选举开放的报刊业只允许刊登一些新闻事件的报道,并没有成为参选人为自己宣传的一个媒体渠道。1991年,电视媒体首次播放政党政治广告,此后,大众传媒工具在台湾大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以台湾五都选举中高雄市长竞选为例,对不同候选人的竞选广告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黑人总统奥巴马在第57届总统大选中成功击败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实现连任。本文以全媒体发展趋势作为背景,探讨竞选传播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并从新闻传播角度深入分析奥巴马竞选获胜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