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词语教学的目标是这样定位的:"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这里实际上提到了两类词语的教学:一是"关键词",是能够体现文章特点,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在教学中要体会它们表达情意的作用;一类是"生词",是学生不认识或不熟悉又要求识记的词,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第四节 词语     
《中学文科》2008,(9):16-19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及表达效果。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长征 《教师》2015,(4):17-18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中年段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分别做了如下描述:"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对照低中年段理解词语教学目标,不难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高,词语教学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小学三个学段的词语教学做出相应的、不同层次要求。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理解词语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小学生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提高研究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小学阶段是学生理解、积累和运用词语的起步阶段。所以词语教学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在不同学段理解语词的要求和方法是不同的:第一学段对词语教学的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第二学段对词语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对词语教学的要求是“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第二学段词语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如何让词语教学充满灵性呢?一、借助表演,感悟词义教学《金子》时,我首先让学生从课文一、二自然段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让学生把这些词语写下来。结果学生自读课文后写出以下词语:“蜂拥而至、一无所获、扫兴离去。”通过朗读,在基本理解词语意思的基  相似文献   

7.
理解词语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是中年段词语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理解词语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是中年段词语教学的要求。怎样让中年段学生更轻松地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呢?本人有以下几点想法。一、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语文教学多的是语义的教学,很少涉及语意的层面《。语文课程标准》中写道“: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借助词典阅读,理  相似文献   

10.
正词语是组成文章最基本的单位。反过来也可以说,词语是获取文章基本信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切入点。关于词语教学的目标,"课标"在三个学段中分别这样表述: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一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词典和生活积累  相似文献   

11.
<正>长期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词语作为语言结构的基本单位,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词语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中年级是词语学习的关键时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2011年版)中对这一学段的词语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词语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是语言内化的前提.理解了词语,才可以丰富语言积累,增加语言储备.小学中年段对词语教学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那么小学中年段词语教学如何进行?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白鹅>教学为例谈谈.  相似文献   

13.
钟思琪 《广西教育》2014,(29):54-5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分别规定:"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义","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在理解词语时比较吃力。在练习和测试中,笔者提出"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教学要求,不少学生不是表述不清,就是不能切合语境中的意义,词语教学效率不高。为此,笔者尝试运用"分解——组合"的字理析词方法,引导、启发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的语文课中,有些教师仍把词语教学单纯当作为讲读课文扫除障碍的一种手段,常常在讲读课文前摘出生词单独解释。解释时又往往是依照字典、词典的定义,领着学生在概念上兜圈子。这种以词解词的死板方法,既不具体、生动,又不便于启发学生理解掌握词义,而且很容易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坏习惯。那么,词语教学怎样搞效果会好一些呢?结合过去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 讲解词语,不但要注意生词,还必须同时注意熟词。这里所说的熟词,是指学生虽然略解词义,但运用起来容易出错的词语;在课文中有特殊意义、用法或起关键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高段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成为了难题。学生往往只能够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在平面上滑行,却不能进一步明白句子深一层的含义,更不用说受到优秀文章的熏陶感染,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了。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16.
王捷 《青海教育》2013,(9):42-43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提出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立足语言,运用多种品词析句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特别是要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韩非 《基础教育研究》2010,(12):33-33,35
《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段词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为:“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那么如何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特点进行有效的词语教学呢?下面以《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学为例谈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词语教学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它在以发展学生语言为根本任务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老师,如何帮助、引导学生开掘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呢?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词语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三个学段的词语教学都有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综合起来可以看到,词语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将语境还原,让学生经历其特定语境背景下的感性现实,从而获得情感升华,深入理解鲜活立体的词语。那么该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20.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中年级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高年级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怎样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呢?一、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理解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它具有概括性。一些词语的意义往往在课文中已表达出来了。因此,理解这些词语,可以用书中的语言文字去理解。如《说勤奋》一文中,有一段描写生物学家童第周刻苦学习的文字:“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