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既讲究言教,又讲究身教,身教亦可称"无言之教". 无言,也是一种教育."无言之教",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而且是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适时运用,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甚至可收到一般教育无法达到的效果,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营造师生间的和谐氛围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因此在语文教学里,教师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里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放开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与老师密切配合. 所谓和谐,师生间就必须平等、互尊、合作,情感相通.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来说是无字之书,无言之教.人都是有感情的,课堂上,教师亲切的微笑,爱抚的动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倾听,睿智激励的话语,都无疑"在教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  相似文献   

3.
现时的语文教学比较被动,学生没有从内心真正喜欢语文,学起来索然无味,教师也教得了无情趣,教学效率低迷,但双方又都明白不能放弃,就这么"耗着"。试图从最"基层"找出其中的原因,通过探讨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得失,确立师生在教学中具体的位置,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以扬语文之名。  相似文献   

4.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者,或创设情境、或教师激情、或师生情感共鸣、或学生情感投注、或寓教于情之谓也。语文教学不只是感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过程。如今的语文教学在应试教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准题.不少学生畏惧、厌烦作文,下笔无言,一写就头疼;写出来的作文枯燥乏味,抄袭沿用、"假大空"严重.写作文被不少学生视为苦差.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用手中的笔写出无穷"趣味",是所有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如何将作文教好,学生如何将作文写好,是语文教学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如何教"与"如何写"是师生极为关注,却又非常头痛的问题.我尝试让学生先"说话"后写作,让学生对作文"有兴趣说--能说--会写--写得有意义",我用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作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梁碧群 《广东教育》2007,(10):35-35
教学不仅应该授之以鱼,还应该授之以渔.但是,在语文教学中,仅仅是授之以"鱼"和"渔"就足够了吗?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能力作为人的一种基本素质,已越来越引起学生、教师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视,而当今的语文教学改革更是成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多年,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以问带教"、"以教促问"是一种很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内地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课文只是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只是"例子",用课文这一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本清源.我认为新课改背景下文体意识的谈化是语文教学的无言之痛。  相似文献   

11.
受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一味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灌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积极性,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对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都有着不利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改变现有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增效减负,变"教课文"为"教语文...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作为阅读教学的生存状态,教学与对话是紧密联系的,教师提"主问题",学生倚之"提问题"实施探索性学习,师生之间频繁地使用对话以达成共识。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2011年"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于5月14-15日在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成功举办.60余位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省内的高校学者、教研员及中小学教学专家齐聚芜湖,<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编辑部也派员亲临会场,共商语文教育发展大计.本次论坛以"确立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主题,围绕语文"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4.
我从事语文教学二十余年,一直把热爱学生、发展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立足点,我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时,总是站在学生学的立场上,考虑自己"教什么"、"怎么教"和"怎样让学生学",在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时尤其注重三点:  相似文献   

15.
早就有"数学教学清清爽爽一条线","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的说法,这道出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迷茫,语文到底要怎样教?如何使语文教学的脉络清晰起来?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通过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海西行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观摩名师成功的课堂教学,我对语文怎么教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其实,语文教学也可以追求"清清楚楚一条线",这条线就是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教师的主要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理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它不仅要求教师把教材当做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凭借,使教材原本的功能得到合理发挥,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被教材束缚,因"材"制宜,以人为本,"咬定"教材不放松,实现教材资源的有机整合.下面以人教课标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以下简称五年级上册)为例,浅谈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用教材教"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7.
在我校,教学与教研都过硬的教师被师生们戏称为"椒盐大虾"."椒盐大虾"们是学校的筋骨,也是师生们的偶像,其分量不言而喻.不过,在过去,学校几乎没有能堪比现在这些"椒盐大虾"的实力派教师,其实,教师队伍中不乏能人,只是绝大多数是"瘸腿将军".有的教师教学上有声有色,在教研方面却跟不上趟.于是,我们学校就对症下药,着手改变能"教"不能"研"、能"研"不能"教"的被动局面,强力推动教师队伍教学与教研齐头并进,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吉利芹 《小学生》2013,(6):25-25
在教育改革日益呼唤人性化的今天,教学的"对话"艺术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有人说:语言对话就是师生灵魂碰撞的媒介。对话对于教育的进行,对于师生的交往具有重大的意义。克林伯格也说:"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之三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中要求我们重视对语文教学活动性质的定位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角色定位:"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学生学习语文,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习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教师在教语文的同时,要把学生学习的视角引向课外,引向其它学科,要有"一切皆可为语文所用"的学习意识,即"泛学"。同时,教师教课本中的范文,却要力求其"精":所教内容要精、教学步骤要精、采用方法要精。要把"精教"作为一种教学标准去衡量,把"精教"作为一种教学境界去追求。  相似文献   

20.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这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期望达到的教学境界."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需要教"是叶圣陶先生为我们指出的一种教学境界.这两种境界是相通的,教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成为"善学者",当学生确实在学的实践中学会了学习,教师即可以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这就达到了"不需要教"的境界,彼时不仅"师逸",而且可收"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