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伴随着大学扩招,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导致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前处于一种高压状态,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对学生的求职信心、职业期望值、心理健康水平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高校应密切关注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建立一支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师资队伍,完善就业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将团体心理辅导融入到班级德育活动中,帮助大学毕业生摆脱就业心理困境。  相似文献   

2.
陈新 《文教资料》2011,(34):199-200
高校毕业生职业教育与培养是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课题。关系着毕业生对职业素质要求的真正理解,有利于毕业生尽快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与职业目标。美术类毕业生的职业心理具有特殊性,影响和决定着他们的就业行为和结果。因此,分析其职业心理特征.研究高校对美术类毕业生的职业心理辅导和职业教育对策.对提高美术类毕业生就业能力和质量,促进美术类毕业生成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让毕业生以健康的心态参与就业竞争,是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试从毕业生就业心理特征、就业心理辅导的基点、毕业生就业操作的心理指导等方面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高职生的就业问题。本文对五年制高职毕业生职业心理进行调查研究,针对五年制高职生的职业心理调查研究结果提出教育对策。通过职业心理辅导引导高职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和正确的择业观,做好不良择业心态的疏导。  相似文献   

5.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多数存在着就业心态不正,或高傲或自卑的心理,而且对现实认识不清,对求职过于理想化。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能够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现况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对毕业生求职择业心理进行"集体辅导"、"个别辅导"和"主动干预"三个环节有机结合的心理干预完整体系,来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干预的新模式。并对此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高校毕业生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分配就业形势缺乏正确的认识,存在着个人就业意愿与社会需求十分矛盾的择业误区,造成心理挫伤。为了做好高校毕业生教育工作,运用挫伤理论,分析毕业生的心理.指导做好毕业生挫伤疏导和避免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针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紧张、焦虑、消极等心理误区,通过加强就业教育中的心理辅导,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利用朋辈辅导,构建"三级网络"体系,进行自我调试等多种渠道加以疏导,是帮助大学生顺利度过就业寒流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笔者分析了造成当前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包括就业竞争压力、缺乏就业支持、自信心不足、对就业前景担忧等,探讨了帮助毕业生克服择业焦虑的教育对策,并对团体心理辅导帮助毕业生克服择业焦虑的心理教育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大学生毕业期间,毕业生因毕业分离、就业压力、情感危机等出现酒后闹事、破坏公物等行为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环境。高校应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心理辅导,引导毕业生理性处理情感问题,组织有意义的毕业活动,避免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与需求会催生新的新闻报道形式,"心理新闻"就是一例.而为论述"心理新闻"存在的合理性,可以正式提出"心理事实"这一概念.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在实际生活中,所谓"事实"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物理事实,二是社会事实,三是心理事实.传统新闻理论和实践过多强调了对前两类"事实"的报道,而对第三种"事实"有所忽略.所谓"心理新闻",就是时近期发生的、积累了一定阶段的"心理事实"的报道.目前,在新闻实践中,这种新闻产品已经出现,但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急需理论上的探讨与完善,以期对新闻实践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生学源性心理障碍与学习心理辅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源性心理障碍是指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要因素引发的,表现在学生认知、情感、自我意识、个性及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障碍。目前,学源性心理障碍已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源性心理障碍具有弥散性、后效性、渐进性、多源性等特点,是由于学习活动的风险化、学习期望的外压化、学习环境的异常化、学习评价的单一化、学习方式的机械化、学习指导的简单化、学习主体的消极化等原因造成的。消除学源性心理障碍必须遵循重点辅导与全面辅导、主体辅导与协同辅导、过程辅导与结果辅导、互动辅导与体验辅导、发展辅导与矫治辅导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支持性策略、训练性策略、调整性策略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问题,提出应科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通过加强组织建设,构筑学校、院系、班级三大平台的工作网络;利用主渠道,科学规划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利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校园环境和文化,创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等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心理教育工作者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比较了国内外不同学者提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进而结合教学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随后分析了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并提出心理咨询工作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精神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定义、生理心理机制和诊断标准,讨论了与创伤记忆和创伤模式有关的理论和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作者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心理游戏,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参与、体会心理感受,避免了该课程的教条化,达到真正对学生有所启迪的目的,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通过自编的技校生心理求助行为问卷对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35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回归法分析影响技校生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心理因素,为技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结果表明,影响技校生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心理因素主要是自我隐藏与自我揭露、自我效能感、已往咨询感受、归因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时代呼唤心理健康,人才呼唤心理健康.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实施这一素质教育工程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师符合时代要求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在心理学的“理解”与“解释”的关系问题上,维果茨基和皮亚杰各有优势与不足。维果茨基是理解有余而解释不足。皮亚杰是解释有余但理解欠佳。“视界论的转向”有可能在超越维果茨基和皮亚杰的基础上将理解心理学与解释心理学统一起来。因为视界论具有哲学释义学、符号学和意义论的维度。  相似文献   

20.
课堂心理气氛是指课堂里存在于师生之间的某些占优势的相对稳定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师生双方的心理因素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关键和根本。本重点对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师生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把握心理规律,合理调控师生心理,创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具体措施,即:适度唤醒学生心理、控制适宜焦虑、激发教学中的“情”、“趣”因素、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