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护私有财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课题.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个人全面发展、"重建个人所有制"等要求我们必须从实践出发,转变观念,修订完善法律制度,采取措施切实有效地保护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2.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修宪将保护私有财产纳入宪法,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保护私有财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课题。保护私有财产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修宪将保护私有财产纳入宪法,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保护私有财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课题。保护私有财产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宪法关于私有财产保护规定的历史演变,阐释了现行宪法对私有财产内涵的界定及对私有财产保护制度的完善,论述了现行宪法的修改,对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增强全民宪法意识,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入宪,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私有财产权制度,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这次修宪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是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得到保障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黄微 《华章》2013,(28)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有着最高的法律效力。而公民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落实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改善、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保护的意义。针对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现状,分析了现行宪法仍存在一些待于修正的地方。并从法制建设、私有财产保障法律体系建立等方面,阐述进一步完善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的私有财产宪法保护制度及其实践运作经历了一个从确立到倒退再到进步与完善的曲折历程。这一曲折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应充分认识到保护私有财产对于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社会稳定、国家强盛的重要意义;应重视法律在实践中的良性运作;应保持现有的良好制度不发生逆转;我国物权法必须坚持保护私有财产的宪法原则,不能动摇。  相似文献   

8.
保护私有财产的基本内涵是:进一步明确了私有财产的法律地位,加大了保护的力度,扩大了保护的范围,确立了征收和征用制度。保护私有财产的现实价值在于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构造安全的投资环境,有利于保护普通老百姓的利益,有利于保障人权,有利于增加国家收入,为社会保障提供更有力的经济支持。切实保护私有财产需要全社会要对立正确的保护和尊重私有财产权的观念,要及时出台及清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立法,行政执法和司法机关在法律的实施和适用中切实保护好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9.
成西霞 《中国教师》2009,(Z2):15-15
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精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中,"注重人文关怀"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企业作为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必然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理论,因此,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必须把"以人为本"这个根本要求贯穿并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过程中,从而达到促进企业与员工两者和谐发展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保护私有财产是西方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西方国家的宪法中几乎都能找到对私有财产进行保护的条文.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社会富裕和生产力发展,应当吸取西方国家的经验,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实行对私有财产与公有财产的同等保护.由于我国保护私有财产的理论与实践并不完善,所以在私有财产保护入宪的同时必须在理论上对其进行阐释,对相关实体法与程序法加以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