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民事案件“执行难”已是司法进程的一大困扰。对此,司法实践将民事执行调解作为执行形式之一。然该执行手段仍未得到立法上的承认。从理论原理上讲,民事执行调解存在其可能性;从其确立意义上讲,民事执行调解具备必要性;从司法实践上讲,民事执行调解具有可行性。故将民事执行调解纳入立法规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民事执行权的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现行民事执行管理体制的积弊是司法体制改革不够深入的重要表现,民事执行权本质上属于司法行政权,应当由司法行政机关主导行使。这将使审判机关摆脱“执行难”的困扰专心行使审判权,且使执行权的配置及其管理体制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3.
民事执行难是我国执法过程中的"老大难"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损害了司法权威,解决民事执行难的问题迫在眉睫。克服法院民事执行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提高民众的法制观念、加强执行立法、推进执行体制改革,还要完善社会诚信机制和执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
民事执行权是国家为了实现已经过司法或准司法行为确认的私权利而设定的一种公权力,应归属于 司法权的范畴。其权力构造由实施权和裁决权组成,应由执行员和执行法官分别行使,以效率为主要价值取向。 执行权行使中加强听证等公开化程序,以权力和权利两种监督模式构建对执行权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5.
民事执行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司法公平正义价值的落实,和谐法治社会的构建。但民事执行工作一直是法院工作的难点。要克服民事执行混乱、监督不力的现状,创建完善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是关键。据此,需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具体工作部门及其责任机制、监督范围与对象、程序、保障机制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民事执行改革一直是司法改革的重点,但目前在民事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问题上,法院同检察机关的改革措施并没有很好的统一起来。笔者拟通过对一些典型理论争执的分析来思考我国应该建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民事执行权是法定执行机构为实现当事人的债权,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债务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权力,其在实践中表现出司法权和行政权双重特征。对民事执行权的性质与构成进行分析,有利于澄清认识,指导我们的司法体制改革和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8.
《太原大学学报》2017,(5):27-30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建立于2012年《民事诉讼法》中,作为一种法律监督的新制度,学界与实务界首先讨论的便是制度目的,其争议核心是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目的应否包括"执行难"。从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历史的重述,"执行乱"与"执行难"类型区分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对解决执行难的实际效果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可知,执行检察监督的目的不同于民事执行的目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目的应该聚焦"执行乱"。  相似文献   

9.
执行环境是民事案件执行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分析当前执行环境中信用体系残缺、法律客体法制意识淡薄、地方保护主义、"人情社会"以及司法队伍中贪腐分子等不利因素对民事执行的影响和干扰,提出改善执行环境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民事执行难已成为我国司法实践中普遍的难题,造成民事执行难的原因很多,从司法体制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分析其成因,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建立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内的全社会的信用体系,以促进依法治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加强了对民事诉讼程序正义的保护,对我国的司法实践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特别是针对我国民事诉讼中经常见到的对败诉方"执行难"问题,制定了详细的条款,为我国告别"执行难"提供了法律保障.本文笔者试图从什么是执行难,执行难发生的原因以及新民事诉讼法对执行问题的修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民事执行难已成为我国司法实践中普遍的难题,造成民事执行难的原因很多,从司法体制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分析其成因,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建立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内的全社会的信用体系,以促进依法治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民事执行立法体例涵盖了立法模式与立法构造两个方面,立法模式解决民事执行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外部关系问题,立法构造解决执行程序规则与执行措施规则的内部排列组合问题。各种立法模式与立法构造的特点鲜明,长短并存,瑕瑜互见。基于民事执行有别于民事审判的本质属性,结合我国民事执行的制度建设得失和司法实践需求,我国宜采取制定单独民事执行法的"审执分离"的立法模式,并在立法构造上选择以"总分结合型"做基础,附带吸收"完全混合型"与"完全并列型"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执行难、执行乱是当前民事执行中的一大问题,对此,检察院、法院两家在民事执行监督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相互配合,妥善处置了执行中可能会发生的影响稳定的一些因素,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影响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的社会问题,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既论述了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执行监督取得的成效,又分析还存在的法律上的不足,并进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主要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程序在我国确立已有三年之久,该制度自确立以来,即引起了各界的广泛探讨,在具体执行中亦逐渐暴露出若干问题。笔者通过近两个月的调查走访,结合相关理论,分析了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程序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了确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程序存在的必要性,最后对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程序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民事执行“难”问题严重困扰着人民法院,并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执行难”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护,也损害了国家法律的尊严。本文试图从剖析“执行难”的原因入手,兼析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错误认识,提出笔者对执行程序价值的理解,最后提出完善执行工作所应的树立的新理念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7.
民事执行措施是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的核心内容,在民事执行程序中举足轻重.本文从分析我国民事执行措施立法和实践中的缺陷入手,结合民事执行措施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完善与创新民事执行措施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加强对我国民事执行理论的研究,对推进立法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而民事执行救济的研究对整个民事执行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执行过程中,执行机关对执行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的侵害,可能来自程序上的,也可能来自实体上的。因此,执行救济的种类与方式也就有程序上的执行救济和实体上的执行救济的不同。我国此次民事诉讼法对执行救济的修改仍未到住,还应在现有的执行救济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执行异议制度,为权利人提供更为全面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民事执行,作为私权实现的重要途径,不仅决定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更关乎国家裁判的权威性与威慑力以及人们对国家的司法乃至法制的信任程度。大量涌现的“执行难”案件不断困扰着人民法院的工作,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故对“民事执行”进行了定义后,总结其特点,并对其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归纳了解决“执行难”的对策,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为更好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执行制度提供可行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缺少完备的民事诉讼生效裁决执行体系,以致一些实体裁决往往无法落实。民事执行中普遍存在的"执行难"、"执行乱"问题严重影响了债权人权利的实现。在此背景下,民事执行权的改革无疑将成为我国司法改革中亟待研究的课题。这就需要从执行权的本质出发,从逻辑上厘清执行权的内在属性,从理论上为我国执行体制改革提供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