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谦  浩然 《出版参考》2006,(9):42-42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第六》)  相似文献   

2.
中庸之德     
《全国新书目》2022,(12):98-99
<正>本书共分为12个部分,详细介绍了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主要内容和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方面的深刻影响,对普及我国优秀而丰富的古典文学,发扬古人“诗以言志”的优良传统,陶冶和提升现代国民的精神情操和文史素养均有助益。温柔敦厚的诗歌艺术风格受到后世的极大弘扬,其思想基础就是儒家的“中庸”思想。“中庸”是孔子哲学的基本原则,是他评价事物的基本标准。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中庸,也就是居于中位,不偏不倚,  相似文献   

3.
中性报道近年来在新闻界很时髦。记者笔下有“中性报道”,编辑笔下有“中性处理”,到版面上,就成了“中性标题”、“中性语言”。总之,人们常常挖空心思做中性文章。有人把新闻界的这一“伟大创造”叫做“玩中性”。中国人历来十分看重这个“中”字。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成了处人处事的最高准则,“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不过真正做起来很  相似文献   

4.
《中庸》是中国古代国学著名作品,被列入古代参加科考必学的四书五经之一,尤其是在儒家学派,《中庸》更是一部核心经典,它全面阐述了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思想,并主张君子应当遵循"中庸之道"来修身养性,并以此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最终期望天人合一、天下大同,因此《中庸》之作被宋代理学家伊川先生程颐程正叔誉为"孔门传授心法"。  相似文献   

5.
<论语>有日:"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注释者对这句话的解释分歧很大,兹取众说中之一说.罕,少.与,通"豫",喜悦,赞同,赞许.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孔子很少谈利;赞同天命,赞许仁德.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礼乐教育家.他曾向老聃学"礼",向苌弘学"乐",向师襄学"琴".孔子在周天子失去对各"诸侯国逾制"、"礼崩乐坏"的新旧社会交替、大变革的春秋时代,用自己的一套学说"礼"、"仁"、"中庸"的思想理论,来竭力维护将要崩溃了的封建领主旧的礼乐制度,故"礼"、"仁"、"中庸"是孔子音乐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仝冠军 《出版广角》2013,(13):34-35
就阅读来说,并不是国民富足了阅读率就会自然提升,阅读还是需要提倡,阅读习惯还是需要培养,阅读风气还是需要逐渐养成,政府机构与民间组织还是需要有所作为。《论语》中记载了冉有和孔子的一段对话: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是由庶而富、由富而教,其实是一种  相似文献   

8.
以儒道两家而言,他们所言之道,究其实乃至朴至诚之道,只是儒家名之曰中庸,道家老子不知其名,所言其道或无。笔者在此将儒道两家各言之道暂且同一于中庸之名,从其各自不同的视域对中庸之道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文杰 《海南档案》2006,(1):15-17
我国档案学界对件中心在我国可行性的论证已持续了十几个春秋,但目前仍无定论,不过大体上形成了三种论调:支持论、反对论和综合以上观点的“中庸论”。而“中庸论”往往因其观点的中和性而被称为“两面派”。但中庸之道,若能扬长抑短,择之非过。笔所持的也正是“中庸论”。  相似文献   

10.
郑冬晓 《新闻界》2013,(14):47-50
在中庸辩证思维框架下审视中国电影六十余年的发展,其问题症结在于"失中"。中庸之道作为中正致和、全面辩证的理论,为中国主流电影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及方法论启示。文化、价值观的执中与主体观众的普遍认同共同构成了主流电影质的规定性。"中道而行、融通致和"既是中庸思想的精髓要义,也是对创作主体德与智的要求,更是主流电影在文化立场、价值观诉求以及艺术品格方面应秉持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在各诸侯国混战、礼崩乐坏的大变革时代,孔子竭力提倡"礼""、仁""、中庸"的政治思想,试图以此维护封建的礼乐制度。《论语》中对音乐艺术的记述,集中记载着孔子本人的音乐修养及其音乐教育实践活动,饱含孔子音乐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2.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龆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相似文献   

13.
子张学干禄     
公案:《论语·为政》载孔子与子张之对话云:"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案:子张,姓颛孙,名师,孔子弟子,小孔子四十八岁。)  相似文献   

14.
一 "今日可谓乱极矣!……今日之乱非往昔所谓乱也.往昔之乱不过兵戈而已,兵戈既息,乱即止焉,人民安居乐业如故也,安静无哗如故也,礼教如故也,风俗人心如故也."甘鹏云这段关于"乱象"的惊呼不是针对清季,而是针对民国的.今昔之乱与乱不同,犹如顾炎武所说"亡国"与"亡天下"之不同.文中引了顾炎武《与人书》:"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阙矣.百年必世养之而不足,一朝一夕败之而有余."  相似文献   

15.
学着宽容     
说到宽容,我想先从一位智者谈起.那就是众所皆知的孔老夫子.有-天,孔子的学生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意思是说:"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子日:"其恕乎!"意思是:"那大概就是恕吧."所谓的"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  相似文献   

16.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孔子的目录学的思想萌芽于编订"六经"的实践,即作了一些与目录有关的工作.关于孔子与目录学的关系,历来争论颇多.姚名达认为:"与其过而尊之,不如付之缺疑.吾人考查目录之渊源,固不能曲援孔丘为其祖先也."[1]基本上否定了孔子在古籍整理方面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倪蕴盈 《军事记者》2008,(11):55-56
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其意大概为:花言巧语,一副八面玲珑的神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孔子不喜欢这种“巧言令色”的人,认为这种人不是君子。但是从古到今,人们大多喜欢“巧言令色”之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从小孩子到上年纪的老人,从男人到女人,从老百姓到高官,“巧言令色”之人处处受到欢迎。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中的道理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8.
寇准是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龙虎榜"进士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宋人评价他说:"惟莱公相天下,生能使一物不失其所,死能使枯槁复息,以昭其仁,以显其神,黔首戴之,子孙不忘,可谓灵矣!"[1]王旦也是"龙虎榜"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在真宗朝任宰相12年,执政共长达18年之久,在真宗朝的政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繁花似锦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学文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独树一帜,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孔子、孟子作为儒学文化的创始者和发展者一直受到世人的景仰,被人们尊为"至圣"和"亚圣"。子思子作《中庸》,上承孔子、曾子,下启孟子,作为儒学文化发展史上的承启之人功不可没。其历史光环虽然没有孔子、孟子大,但能被后人尊为"述圣",亦反映了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值得我们去研究和颂扬。  相似文献   

20.
文献"一词在古代中国最早出自孔子.<论语·八佾>记载:"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礼记·礼运>记载: "言偃复问日:‘夫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欤'?孔子日:‘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