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论辛亥革命时期湖南会党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全国范围而言,湖南是会党势力较为雄厚的省份之一,“此年各省湘勇大半遣撤。游勇与游士散而归者数且十万。”这些“游勇与游士”大批投入秘密结社,从而使湖南会党的声势更加浩大。而辛亥革命时期,会党运动已进入高峰时期;加以湖南革命党人十分注意联络会党投入反清斗争,使湖南会党运动空前活跃,湖南会党在1900年自立军起事、1904年长沙起义、1906年萍浏醴起义、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1911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时期会党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会党运动,绵延数百年,活动范围遍及二十余省,会众难以数计,声威震动寰宇,而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其高峰。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间,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组织和领导下,会党被纳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轨道,出现了大联合、大统一的趋势,在革命党人发动的历次武装起义中,会党几乎“无役不与”,且不少次起义是以会党为其主力的,会党已经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坚力量而活跃于中国近代政治舞台,成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的会党运动无疑是史学工作者一项迫切而又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十余年间,即辛亥革命期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革命高潮时期。随着这个革命高潮的到来,已有二百几十年悠久斗争历史的会党运动,也同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使会党运动发展到了它的历史的高峰。这一发展对伟大的辛亥革命运动起了巨大而广泛的促进作用,成为辛亥革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4.
在辛亥革命时期,湖南因其特殊的历史机缘成为举足轻重的省区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如在国内率先发动的长沙起义、震惊中外的萍浏醴起义、社会广泛参与的湖南保路运动、声势浩大的长沙抢米风潮以及首先响应武昌首义、派遣湘军援鄂等都是辛亥革命史链条中的重要环节。而湘籍志士作为一个群体在整个辛亥革命运动中广泛开展舆论宣传、深入进行组织发动、拥戴和捍卫孙中山的领袖地位以及领导反清武装起义等方面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时期湖南会党的性质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时期会党的性质、作用及其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关系等问题,史学界看法极不相同。本文试图就辛亥革命时期湖南会党的性质、作用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会党的关系略加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一辛亥革命时期的会党主要是长江流域的哥老会和闽粤一带的三合会。两者都是天地会的支脉。而湖南的哥老会又是长江流域哥老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哥老会的性质是什么?要明确这个问题,就要搞清楚它的基本成份和结社宗旨。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前后的江西会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会党在辛亥革命前的反清斗争,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但辛亥革命后走向了反面,起了分裂革命、破坏新生政权的消极作用。江西都督李烈钧对会党采取宽严结合的政策,予以取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是他治赣的一大功绩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会党运动,绵延数百年,活动范围遍及二十余省,会众难以数计,声威震动寰宇,而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其高峰。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间,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组织和领导下,会党被纳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轨道,出现了大联合、大统一的趋势,在革命党人发动的历次武装起义中,会党几乎“无役不与”,且不少次起义是以会党为其主力的,会党已经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坚力量而活跃于中国近代  相似文献   

8.
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党联络会党反清有四种形式:广东型,利用海外洪门与华侨发动反清起义;浙江型,设立各种形式的组织吸收与招纳大小头目;湖北型,受革命熏陶的会党领袖在同盟会内部自行组织反清革命团体;湖南型,通过熟人、老乡等关系实现革命派与会党的联合。而孙、黄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联络会党的主观原因是:第一,革命党人尚未成熟到能动员农民参加其阵营的地步;第二,民族资产阶级对清态度不一,实现不了反清的武装联盟;第三,革命党运动军队也存在一定困难。客观条件是:第一,会党日趋向城市郊区和商业交通要道集中;第二,会党反清日益组织化、经常化。因之,革命党与会党实现了联合,并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时期,会党反清斗争经验的丰富和政治经验的缺乏,注定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积极争取的社会力量;会党简单、率直、行侠好义的性格特点,以及革命派对会党这一性格特点的准确把握,则定格了革命派与会党之间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为争取会党参与,革命派采取了必要的手段与方法;在革命派领导发动的武装斗争中,主要领导皆为会党首领,会党徒众可以说是“无役不与”,革命派利用会党是一种非常成功的策略。在完成反清大业后,革命派对会党的态度骤然变化,无情地将昔日的盟友抛弃,对会党组织加以取缔、镇压。这种现象的发生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软弱性、会党的革命『生与破坏性这些本质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会党是活跃在近代中国的一支社会力量。陕西会党在同治、光绪年间发展迅速,势力遍布全省。会党活动的主流是联系下层社会民众,进行反清反帝斗争。辛亥革命前夕。会党逐渐接受革命党人联合斗争的主张,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当然,由于会党成员以游民为主体,故而它也存在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消极方面。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前期,安徽革命志士在芜湖创办了《安徽俗话报》、安徽公学和岳王会,许多著名革命党人荟萃于此,使芜湖一度成为仅次于上海、广东、湖南的"中江流域革命运动的中心"。安徽革命志士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投身于发动新军的工作,安庆马炮营起义打响了全国新军起义的第一枪,开创了利用新军发动武装起义的范例,在客观上成为资产阶级发动武装起义的工作重心由会党转向新军的具体标志。为响应武昌起义,安徽革命党人发动淮上军起义,光复皖北各州县,客观上成为南方革命军的前沿阵地,捍卫了南京临时政府的门户。  相似文献   

12.
苏元春早年参加过天地会张高友部,这段经历使他在以后的宦海生涯中比一般的文武官员更了解会党以及与之有密切联系的游勇,在实施剿抚兼施的策略时也往往更加有效。苏元春对陆荣廷等会党游勇剿抚兼施的处置策略是广西各种政治军事势力互相斗争、互相平衡以至互相妥协的结果,有着客观的合理性。它为边防建设提供了现成的兵员和劳力,减轻了边防的压力,有利于维持清政府在广西的统治。苏元春治军不严与他管辖的地方部队有关,他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勉为其难,得过且过,部队时有失控,在所难免。说他"纵兵殃民"是言过其实。广西会党游勇泛滥成灾自有其外界的和自身的多种因素,其中中法战争的战后遗留问题,资产阶级各派在境外对本地会党的联络争取是广西特有的省情,苏元春一些做法不是也不可能是广西会党游勇问题的勃发的惟一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朱执信是革命党中与会党关系密切的革命者,他注意把会党作为革命的依靠力量之一,在辛亥革命前后,朱执信与广东会党进行了大量的接触,使广东会党在广东光复和二次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辛亥革命时期会党二重作用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党,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种特殊历史现象,作者把它集中放到辛亥革命这一广阔的历史背景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经济、政治、军事、意识形态诸多方面加以考察,深入地分析了会党的二重性及其在辛亥革命中的二重作用,还会党以应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1904年11月,革命党人黄兴、蔡锷等曾在上海余庆里举行会议,商讨反清起义的战略。这是辛亥革命准备时期中革命党人举行的一次规模较大的会议,也是一次值得注意的重要会议。十九世纪宋二十世纪初,中国大地上正酝酿着新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1894年孙中山创建了我国最早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并在广州发动起义,打响了反清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周叔川、谭人凤等组织会党在湖南中部新化图谋起义,后事泄未成,周、谭逃亡日本。随后,各地也发动了一些起义,但均未成功。1901——1905年间,我国又先后发生了拒  相似文献   

16.
会党起义是太平天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大量的近代史著作和论文中,几乎都把清朝官私文书中记载的“会匪”视为天地会,这就抹煞了近代秘密结社的复杂性、多样性,抹煞了非天地会系统的其他会党的存在及其历史作用。本文仅就管见所及,对这一时期会党运动发展的若干问题作一探讨,恳请海内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7.
1906年12月初的萍浏醴起义(又称丙午萍醴之役),是由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等所组织,以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为宗旨,以会党群众为主力而发动的一次规模巨大的武装斗争。这次起义虽因遭到清军残酷镇压而归于失败,可是它在辛亥革命运动史上所起的深远影响却是永远难以磨灭的。由于史学界对于这次起义的评价还存在  相似文献   

18.
成立于1904年冬的光复会,是浙江这块社会土壤的必然产物。其政治主张、组织、行动颇具特点,其功勋足以传世;而由于其与同盟会的分歧所造成的历史悲剧,尤其值得我们分析和总结。一进入本世纪初,由于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和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浙江会党起事频繁。1900年有诸暨白旗党和衢州人民的反教会斗争,温州地区的“神拳”运动,江山刘家福领导的终南会反清起义,而宁海王锡彤的反教会起义,时起时伏,从1900年6月坚持到1903年10月,1903年夏秋间濮振声领导白布会在桐庐等地的反清起义更具声势。  相似文献   

19.
关于辛亥革命时期长江会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会党——哥老会(或称哥弟会)诸支派,密布长江中下游的江浙皖赣鄂湘川等省大江南北的广大地区,成为中国最强大的一支会党力量。因此,对辛亥革命时期的长江会党的研究,对于正确评价中国会党,不无重要的参考价值。一、“青帮”不属于会党迄今凡谈及会党,把它同一切民间秘密结社等同起来,或者是同教门如白莲诸教混淆起来,具有这种看法的人已不多了。但是,一当提到长江会党,人们往往就把以洪泽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来,湖南辛亥革命史研究成果颇丰.主要从经济、军事、会党、政权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概括,但对于辛亥革命时期湖南经济的量化分析、湖南新军的情况等方面的研究仍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