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培养合格的公民是一切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而要培养合格的公民,首先就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是培养国家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意义重大,必须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培育公民文化、改善公民教育、培植社会土壤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政府干预经济的问题首先是一个宪法的问题,关涉到政府干预权力与公民、企业基本经济权利互动.其中,公民、企业基本经济权利是政府干预权力的基础,政府必须尊重公民、企业的基本经济权利.同时,政府干预的权力也是必然的,是对公民、企业基本经济权利的发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3.
促使学习者公民性的成长与成熟是学校公民教育的职责与使命.公民观的历史形态有德性至上论、民众身份论与自我建构论,三者对公民性的基本理解迥异.公民性是潜藏在人的“公民”称谓背后的一般元素与根本特性,德性、群性与智性是它的基本构成.“三维”学校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人性塑造、群性养成与共同体生活智慧培养,做人教育、规则教育与做事教育构成了这一公民教育形态的三个立足点.  相似文献   

4.
现代公民的培养一直都是大学教育的应有职责。西方素有公民教育的优良传统。西方大学在公民教育基本理念、模式、内容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做法。我国公民教育开展的历史较短。通过对西方大学公民教育基本经验的梳理与总结,可以为我国公民教育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公民参与是公民负责任地对社会公共生活的参与,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基本运行方式,对公民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提高公民基本文化素质的同时,提升公民的公民意识、参与态度、公民参与的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校德育中实施参与式公民学习,通过构建学校民主生活和开展面向社会的服务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公民参与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平 《天中学刊》2023,(6):16-22
新时代公民的国家认同与爱国主义是内在统一的关系,爱国主义体现了公民国家认同的基本要求,公民国家认同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条件和鲜明特色。爱国主义教育是增进新时代公民国家认同的有效举措。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教育为重点,以公民国家意识为核心。同时,借助重大政治仪式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增进公民国家认同和爱国情感的重要举措和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卢旭在《教育科学研究》2014年第8期上撰文指出,在现代民主社会中道德的人首先应该是合格的公民,现代道德教育首先要培养公民。民主社会是公民积极参与而建构起来的社会。公民参与是公民通过一定途径影响公共决策、建构公共生活、追求公共目标的一切活动,是公民负责任地对社会公共生活的参与,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基本运行方式。在提高公民基本文化素质的同时,提升公民的公民意识、参与态度、参与的认知能  相似文献   

8.
刘焕明 《考试周刊》2009,(16):208-209
国民教育,也就是公民教育,是每个出生在这个国度里的人都有权接受的教育。国民教育以培养合格的公民为基本目标。合格的公民就是懂得基本的公共准则,学做一个文明人,学做一个公民。  相似文献   

9.
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宪法中所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维持国家和社会正常运转和秩序的必不可少的义务,体现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公民履行宪法义务是十分必要的。在法律范畴中,正如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国家义务相对应,公民的基本义务是与国家权力相对应的。没有公民对于国家的强制性服从,国家权力就会失去有序运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公民教育,是党和国家的一贯主张。普及公民知识,培养公民意识,对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政治理论与公民修荞概论》旨在为推进公民教育进行有益的尝试,为社会建设以及公民的自我教育和发展提供参考与帮助。该书定位于基础、基层、基本,首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要求,增强道  相似文献   

11.
“团结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本期就这一话题在小学生中进行了采访调查。  相似文献   

12.
公民教育是以培养公民意识、提升公民素质、锻炼公民政治参与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活动。该从对公民本质的洞察和分析入手,论述了公民教育的历史演进、基本内涵及我国公民教育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公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阐述了法治国家在文化和道德等方面的效应,其次主要论及了法治国家效应生成条件中的公民要素。其中重点强调了公民法治精神的培养、公民理性意识的形成、公民法律信仰的养成及公民道德方面的建设。公民的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统一于公民行为中,对于实现公民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郑杭生 《中国德育》2008,(11):92-92
公民意识主要指公民对于自己的国家主人地位、应享权利和应履行义务的自觉意识:公民教育则是通过学校、社会、家庭各种教育渠道培养社会成员具有上述公民意识的过程,实际就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过程。公民意识的基本内涵是国家主人意识,因此公民意识教育应以培养国家主人意识和民族精神为基本任务和宗旨: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是公民达成思想共识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是弘扬和传播爱国主义的重要渠道,无论在任何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始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就公民爱国主义教育蕴含的时代价值展开分析和探讨,对加强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进行阐述,提出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以期进一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6.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基本自由,是一个国家公民的宪法权利,国家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义务主体,这是国际法有关受教育权立法的基本精神。而我国现行宪法对受教育权性质的规定则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观,其表述存在着语义与逻辑上的固有缺陷,其立法精神也与国际法不符,不利于我国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因而有必要对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基础进行重新审视,以便对现行宪法和法律法规做进一步的修改,使公民的受教育权利能够得到更好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公民人格是一种超越传统臣民人格样式的生活方式。培养独立、自主、创造型的公民人格乃是当代教育的基本目标。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权责意识的养成。公民人格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实实在在地培植于生活实践之中。扩大社会参与,培植个体内心的权责意识,是当前公民教育的基本形式。社会参与乃是从个体身边开始的生活习惯。努力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拓展学生社会参与的空间,扩大学生社会参与的可能性,对于学生权责意识的养成和公民人格的深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宪法最本质的内容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为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才对国家权力实施控制 ,才有所谓“限权政府”。在历史上 ,宪法产生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需要。宪法的发展和成熟意味着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完善 ,而公民权利的保障质量是宪法发展程度的标志。在逻辑上 ,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也是衡量一切宪法价值包括自由、效率、秩序的基本尺度。依宪治国 ,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法治 ,应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作为基本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教育》2015,(5):28-35
公民与公民教育是当代教育学科及教育哲学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近年来,在公民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中出现了核心概念、理论流派、价值选择和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论争。回顾过去30多年来公民教育理论研究的论争,公民教育核心概念内涵的界定仍然有待廓清,基本理论的充分共识亟待达成,公民教育的实践探索空间仍然较为广阔。  相似文献   

20.
"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的行为是否能用刑法来规制,学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刑法不得已原则基于刑法最后性,逻辑上刑法调整对象为公民个人基本人权与全体公民基本人权之间的冲突关系。刑事立法将某种行为纳入犯罪应当审慎,只能是为全体公民基本人权而迫不得已牺牲公民个人基本人权。基于刑法不得已原则,"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行为不宜成为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