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学校的所有藏族学生都愿意做个好学生,究竟应从哪些方面努力呢?我想谈谈自己的浅识,敬请指正。一、发扬主人翁精神除了来自拉萨市等少数较开放地区的学生外,绝大多数到内地学习的藏族学生来自于较闭塞的高度分散的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的西藏农牧区。尽管他们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去年拉萨市首届小学语文研讨会开幕式上,自治区教科所韩晓悟所长指出:"藏族地区、藏族学生学习汉语文不能单纯地叫作"语文学习",应该严格地称为"汉语学习",西藏的"汉语教学"应视其地域,在体现其人文性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其实际运用的工具性。”汉语是藏族学生的第二语言,对于初学汉语的藏族学生来说,  相似文献   

3.
"双语教学"是指用两种语言或第二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以具体学科知识为载体的教学行为。本文通过对拉萨市曲水县15所农牧区幼儿园50名幼儿教师的藏-汉双语教学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发现西藏农牧区幼儿园教育得到健康发展,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实践证明,推行汉-藏并重的双语教学,是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详细分析了西藏农牧区幼儿园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对中小学课本不断改版、不断探索的大环境下,西藏农牧区乡镇小学汉语文该怎样适应变化,怎样提高教学效率,让农牧区乡镇小学的藏族学生学好汉语文,掌握汉语文和应用好汉语文,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呢?本文就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西藏自治区推行的以汉为主加授藏语文的双语教学模式是我国藏区最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之一。通过对藏汉双语教学政策的调查发现拉萨市大多数教师了解藏汉双语教学政策、认同双语教学政策,能很好地贯彻执行这些政策;拉萨市藏汉双语教学模式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三种模式;在教材方面,初中阶段学生除藏族班加授的藏语文课程使用藏文教材以外,其余课程全部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汉文教材;藏汉双语师资以藏族教师为主,藏族教师占92.5%;文化背景、学习动机、习得环境等三个因素是影响藏族学生藏汉双语学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西藏农牧区实行新课程改革已有几年时间了。在这几年中,西藏农牧区的中小学取得了很大的改革成效,但是与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初中生汉语文的表达沟通能力差是西藏农牧区汉语文教学差的主要表现,给西藏农牧区的初中汉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探讨西藏农牧区初中汉语文教学中师生的沟通与合作,旨在为帮助初中生更加轻松地学习汉语文特别是汉语文的沟通表达提供参考。通过汉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沟通与合作兴趣的激发,采用设置互动语言情境的手段,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7.
李凯 《西藏教育》2008,(9):48-48
近年来,上海共康中学在内地西藏班(校)办学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藏族学生实际的办学经验和办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本校藏族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本校不断取得诸多成绩的同时,还情系西藏农牧区中学生,不断加强与农牧区中学的横向联系和交流。8月23日,上海共康中学与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中学结为友好学校,将本校现有的管理理念、办学经验、教学资源无偿地为堆龙德庆县中学提供。  相似文献   

8.
罗芳 《西藏教育》2012,(10):43-45
《汉语》教材范文系统遵循学“语”为先,“阅读”跟上的思路进行设计,总体上比较适合农牧区藏族学生。《语文》教材范文系统总体上遵循学“文”为主、尽早阅读、扩大阅读面的思路进行设计。对于西藏农牧区学生来讲,《汉语》教材部分选文远离学生生活,文章篇目多,容量大,阅读难度偏大。  相似文献   

9.
美多曲珍 《考试周刊》2014,(99):151-151
作者根据西藏农牧区初中生的特点,西藏农牧区物理教学的经验和体会,针对农牧区藏族学生学习物理困难的原因和对策阐述了自己的浅薄之见。  相似文献   

10.
在西藏总人口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牧区。农牧区汉语教学发展缓慢,成为西藏教育发展的"瓶颈"。本文对218名西藏农牧区小学生和164名汉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县镇制定较高学习目标的学生比例大于乡村;县镇和乡村有部分学生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忽视了对听说或读写能力的目标制定。2.县镇学生的汉语知识学习难点主要集中在语法、词汇和汉字方面,乡村学生主要集中在语法和汉字方面。3.两地认为写作困难的学生最多,其次县镇依次为阅读、听力和说话,乡村依次为说话、听力和阅读。文章针对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杨常春 《西藏教育》2009,(10):19-19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西藏与内地各方面的往来越来越频繁,汉语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然而长期以来.在西藏各地市中学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迫于考试升学的压力,不得不违心地把许多能力训练挤出了汉语教学的课堂.只注重读、写,而轻视听、说,使得有些学生尤其是部分农牧区学生在课堂上日趋封闭,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为了培养更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坚持民族团结,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志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学生。因此,加强对农牧区藏族汉语教学的研究,找出农牧区藏族学生学习汉语的有效途径,进而全面提高农牧区藏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是我们从事民族教育的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是藏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锻炼价值。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农牧区学校体育课教学,使之成为现代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对西藏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农牧区学校体育教学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尖措 《青海教育》2013,(9):33-33
农牧区汉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归根到底是培养藏族学生的汉语言技能,也就是从汉语的语言、词汇、语法等基本要素入手,通过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准确合体的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内地西藏班办学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藏族学生在六年级小学毕业后来到内地求学,也有不少的内地教师进藏工作或参与支教。在与藏族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西藏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条件造就了农牧区藏族孩子特有的性格特征,尤其是农牧区的孩子身上处处折射出属于高天厚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针对西藏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学在师资、语言环境、教学和语言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进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汉语是藏族学生学习掌握的第二语言,高中语文教师在汉语教学中培养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在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基础上提高汉语言应用能力。本文从多媒体画面形象精彩;实物教学直观生动;情境创设真切自然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的学生,汉语往往是作为他们的第二种语言使用的,尤其是来自西藏农牧区的许多学生.不能熟练地使用汉语进行交流。本文试从民族地区汉语教学中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本人在平时教学中所采取的一些方法来加以阐述。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素养,激发学生对汉语文的兴趣,增加他们使用汉语文的机会,提高学生运用汉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藏族中学初中以藏为主学生学习汉语非常有必要,然而目前藏族中学初中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现状不容乐观,通过调研和参考相关文献论著,笔者认为汉语口语能力是解决以藏为主类学生学习汉语的症结所在,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三步走策略,试图为藏区以藏为主汉语教学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西藏与内地各方面的往来越来越频繁,汉语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然而长期以来,在西藏各地市中学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迫于考试升学的压力,不得不违心地把许多能力训练挤出了汉语教学的课常,只注重读、写,而轻视听、说,使得有些学生尤其是部分农牧区学生在课堂上日趋封闭,从来不愿也不敢当众发言,这样长期以来就形成了不良循环:越不会说机会越少,机会越少越不会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