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文字体系而论,契丹字是依仿汉字而创制的文字.有人称其为“汉字文化圈”.本文就此进行探讨,从而推断出,契丹字在借用与改造汉字时走的是一条简化与拼音的道路,故成今天我们见到的契丹小字所独具特色的喷块堆叠形”.而契丹字之改造汉字与汉字改革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是借用它神文字之“壳”加以改造,使之适应契丹语;而后者却无适用一种新语言问题,是使文字更完善.最后,作者进一步对契丹字的利弊作了语言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辽史札记     
辽代的契丹和奚,二族关系密切.契丹遥辇氏可能即出自奚遥里氏,而后族肖氏所从出的契丹右大部,亦似为奚.辽代所特有的耶律、肖二姓制度,显然是在二族合并之后,为巩固这一联盟而建立的。辽、金、元史中一些含有宇的专名,酷似女真别名:主儿扯、朱里真、诸申等。字应读作“主”、“术”、“组”,或者“纠”.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爱新觉罗·乌拉熙春教授在女真契丹文字和辽金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已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2009年2月,由日本京都松香堂书店又推出了她的一部新作--<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女真契丹学研究>,捧读之后,受益良多.对于契丹文和女真文,笔者是外行,不敢妄加评论.这里只就释读研究的成果,参照个人的学习心得,谈谈一孔之见.所见浅陋,难免挂一漏万.  相似文献   

4.
关于契丹大小字问题的讨论,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锦西《萧孝忠墓志》出土以前,还没有一个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说法。《萧孝忠墓志》闻世之后,金光平先生在契丹文字和女真文字的比较研究中提出了锦西萧墓式的文字应为大字,辽《庆陵哀册》式的文字应为小字的结论。本文所说的契丹大字即指锦西萧墓式的文字。  相似文献   

5.
关于契丹小字“大契丹国”的释读,一直有不同意见。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热烈讨论,形成了互不相同的三种意见。在20世纪90年代,陆续发现了关于这个词组的几种不同的写法。对比研究这些不同的写法,对检验不同释读法的正确与否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从契丹文推测汉语“爷”的来源刘凤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关键词:契丹文,大字,小字,汉语,爷,来源根据学界近年对契丹文字的最新解读成果,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都有“年”和“父”两个意思。这是由于在契丹语中“年”和“父”同音而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都是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8个契丹小字的读音及其词义作初步的解读,及对其构成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证实契丹小字源于汉字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在探究这些契丹小字的音义方面,采用与蒙古语、达斡尔语、满语比较的方式,亦能反映契丹语同蒙古语族、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序言女真族是我国历史上的北方民族之一。早在战国时期,居住在长白山和黑龙江流域的女真族即见于文献记载,译名作“肃(?)”。十二世纪初阿骨打建国后,为适应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仿汉字楷书,因契丹字制度,创制了女真文字.女真文字创制后,金朝各地设学校、立学官,传授女真文字.不仅用女真文撰国史译汉文经典,而且官诰、呈文、宣(?)、牌符等方面广泛应用女真文字.蒙古灭金后,女真文字做为官方文字,在历史上已经销声匿迹。但东北女  相似文献   

9.
随着契丹文字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资料的陆续出土以及新原字的不断出现,重新制定“契丹小字原字总表”的任务摆在面前。为了给学术界提供一个可靠的契丹小字原字表,我们比较各种新旧资料,并充分利用检索统计的方法,对20世纪70年代制定的“原字表”进行增减,鉴别出了430余个契丹原字。并以通用汉字笔画、笔顺规则编排已发现的所有原字,重新制定了一个原字总表。  相似文献   

10.
关于曾经在我国北部建立过一个强大的金王朝的女真族,其族名的由来,迄今犹无定论,本文利用多语种的语言材料,从女真、蒙古等周边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对契丹字“山”与奴儿干、女古、袅罗个、nirugu、nirigu、柔然、女者、女真等词之间的可能联系作了探讨。文章认为,女真非米里真、朱先、主儿扯之异译。最初“女真”不专指米里耳或朱先,还包括有吉列迷,赫哲等其他民族在内;专用于指朱里真,二者的等同,当是后来的事。  相似文献   

11.
女真原没有文字,及破辽获契丹,汉人,始通契丹。汉字。建国之后,对国内文移来往,对邻国交涉通讯,都是借用契丹文字。这种情形和满洲建国之初借用蒙古文字如出一辙。契丹语是蒙古系统的语言,女真语是通古斯系统的语言,所以女真人借用书写契丹语的契丹文字一定要通过翻译,自然是很不方便的。清太祖命额尔德尼·噶盖等制满洲文字时说:“汉人读汉文,凡习汉字与未习汉字者皆知。蒙古人读蒙古文,虽未习蒙古字者亦知之。今我国之语,必绎为蒙古语读之,则未习蒙古语者不能知也”。这就是清太祖命制满洲文字的动机。可以想象女真人用契丹字时当然也有这样的同感,因此金太祖才命完颜希尹和叶鲁制女真字。天辅三年(1119)八月,字书成,太祖命颁行之;后来熙宗也制女真字,于天眷元年(1138)正月颁行。希尹等所制,谓之女真大字,熙宗所制,谓之女真小字。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二年冬在河北省承德附近发现了金银牌各一面。牌面完整无缺、闪闪露光。一九七五年又在黑龙江省伊春大丰遗址也发现了一面与承德式样相同的金牌。一九七六年苏联赛加古城遗址发现一面女真字银牌。改证这些出土的金银牌的年代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牌面上的文字,研究它所牵涉的一些问题,对于研究中国的符牌制度,研究《金史》,特别是对研究契丹大小字和女真大小字等问题,都有着重大意义。本文试就这方面作初步探讨,希望得到学术界同志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13.
契丹是我国古老的民族,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特有的民族文化。元代契丹人充分利用其民族文化为元时期的历史贡献力量,对元统治民族蒙古的文化有着特殊影响;而作为蒙古统治下的契丹人,其文化发展必然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契丹与蒙古民族,通过在文字、语言、姓氏、习俗等方面的互相交流,繁荣了契-蒙民族问的固有文化,使得两民族得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日本契丹女真文字专家山路广明氏著有《女真字制字研究》(《女真文字制字关研究》)一书,用力甚勤,成果丰硕。氏在该书《序论》中说: “迄今还没有听说有就女真文每一个字进行说文学考证的人。”这虽是山路氏自豪的表白,但是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在山路氏著作发表之前没有人对女真文字的构造,进行过这样逐字的解释,因此山路氏的著作,给予研究女真文字制字方法的人,以很大的启示,这是山路氏在这方面的首创和贡献。但是,当我们认真仔细阅读和钻研山路氏的著作以后,除去佩服山路氏细心钻研的精神和巨帙丰硕的成果之外,也产生了一些与山路氏不同的见解,愿意写出来与山路氏共同探讨和商榷,并就正于这一方面的专家。  相似文献   

15.
契丹小字《聊律仁先墓志》是迄今发现的契丹小字献中字数最多的一件。由于原石蚀损,且行密字小,在其摹写和解读上,学界意见分歧较大,对比研究这些不同的意见,对墓志中的一些契丹小字,进行了补充考释。  相似文献   

16.
金代女真字的研究,由于明代四夷馆《女真译语》(《华夷译语》乙种本)的留存,使人们获得了较系统的基本资料和识读的依据。为数不多但弥足珍贵的金代女真字刻石等文物的保存和不断发现,为女真字研究提供了足以与《译语》相参证的原始文献。虽然现存文献仍然存在若干有待识读的字汇,但总的说来,女真字由于有《译语》留存,已不像契丹字那样需要依靠文字本身比照识读,而可以在基本识读音义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考。  相似文献   

17.
契丹语数词及契丹小字拼读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说明了相关的三个问题:一个是《契丹国书》中一个古老传说所说三个皇帝,实际上与第一、第二、第三没有联系,因而讨论数词时可以不受它的影响;二是基数词与序数词的关系。基数词与序数词的写法不同。对基数词的读音历来有不同意见。本文认为,从序数词构成成分的分析和拼读当中可得出基数词的实际读音;三是关于契丹小字的拼读法。根据契丹小字原字的分类和元音和谐规律,可探索出比较接近契丹语实际的拼读法  相似文献   

18.
耶律羽之墓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辽代汉墓志中年代最早、墓主人地位是高、保存最完整的墓志。其志-《大契丹国东京太傅相公墓志铭并序》也是辽早期墓志中内容最丰富的一篇杰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志中关于契丹耶律氏族源,辽代职官制度,契丹与中原王朝关系的记载,对墓主人生平评价及其字应用等方面,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还具有学艺术价值,字学价值和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19.
契丹小字 和 读[γal],原字小读做[del &;#232;],原字 为其变体。原字 与女真字[∫in]有字源关系,读音相同,原字杏应读[uei]。原字 读为[nel],原字山变读[nel],但在音节末尾可能带有隐现辅音。新出现的原字平是原字 的变体。原字 应读[tu∫]。原字 应读[le]。原字 读[m]。原字 可构拟为[uei]。文中解释的契丹语词有13条。  相似文献   

20.
契丹巫教与萨满教在宗教内涵及发展水平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别.一、契丹巫教早于萨满教.二、契丹巫教超越了原始宗教的范畴.在论及辽代契丹本民族宗教时使用“契丹巫教”这一称谓更为适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