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施坚雅模式整体性的观点为考察我国农村市场和社区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施坚雅模式中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农村市场社区.在静态方面划分为基层市场、中间市场和中心市场三个区域;在动态方面主要考察人们之间的经济往来、社会交流、文化共事和管理模式四个方面.再以整体性的观点探讨社会的动态要素如何在静态结构流通并维系社会结构的稳定,促进农村的现代化进程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作为清代全国重要的经济型市镇,周村经济在清代尤其中后期臻于鼎盛。随后的衰落有军事掠夺的重要因素,但彼时周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网络的变迁、经济结构、区域社会的管理等因素也颇值得探究。周村经济的变迁代表了北方的经济型市镇发展的一般道路,即受交通、市场主导力量、市场中心地变迁而制约却最终被硬性打断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市镇经济在明清时期的江南社会得到跨越式大发展。龙门派以王常月为发端盛行于江南,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市镇经济的深度影响,显露出宗教发展与地域经济之间的关系:第一,市镇经济的兴盛产生了富商阶层,而富商阶层为江南龙门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第二,江南龙门派形成了"以宗坛为中心,以下院为辐射点"的宗教网络,这种宗教网络与江南市镇的地域分布之间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第三,以闵一得为代表的龙门高道提出了道教"医世"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与大量富商加入龙门派的历史事实之间具有不可割裂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江西信江流域与浙江、福建二省相毗邻,是明清时期三省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同时也是江西省市镇分布最为稠密的地域之一。明清时期信江流域市镇的分布体现了如下特点:基本上以信江水系网络为支架,市镇的密集程度和繁荣程度与水陆交通尤其是水运的便利程度成正比,交通状况是影响本区域市镇分布及繁荣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经济的高涨,州县城市的兴盛,人口的增加,从北宋中期起,各种市镇在太湖流城广泛兴起,并呈快速发展之势。到南宋时期,不仅形成了颇为密集的市镇网络,而且市镇的工商业普遍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市镇形态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市镇的广泛兴起和发展,直接推动了太湖流域农村市场的成长,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动,引发了农村城市化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市镇叙事研究,认为这一研究视角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上的新视域,研究的意义重大。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作家多,作品丰富,内涵深广,呈现出了自身鲜明的独立品格。从市镇这一特定的角度入手,结合中国现代市镇所特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展示中国现代小说被"乡土文学———都市文学"二元模式所忽视或遮蔽的文学价值,从新的叙事视角发现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揭示中国现代市镇小说所特有的审美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市镇叙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拓展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领域,深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现象的开掘。  相似文献   

7.
市镇作为一种市场形态,是中国传统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交通条件和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清代皖江流域的市镇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市场层级关系,具体而言,可分为传统型市镇、地方集散型市镇、流通枢纽型市镇,同时,这些处于不同市场层级中的市镇也承担着不同的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江南各种商业、手工业市镇大量涌现。这些江南地区的市镇在经济方面蓬勃发展,显得繁荣富庶.已经形成了当时最发达的商品经济体系之一;但是在行政管理方面,这一市镇体系却始终未能在清王朝的行政体系当中占据一席之地。章练塘镇是江南地区一个典型的小跨界市镇。清政府面对这一特殊的跨界市镇,采取了一些特殊的行政管理措施,对这一跨界市镇的影响深远。相比而言.这些特殊的行政管理措施的效果却不十分理想。通过对这一地方权力运作模式的考察。对搞清行政分隶对市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着力推行国家政权建设,其行政权力不断向农村下沉.作为江南市镇的中心地之一,民国时期南浔镇保甲制度的重建、乡镇行政机构的健全、农村商绅精英的官僚化、国家对自治组织的渗透和控制等过程均反映了市镇公共权力结构的变化.政权建设中的各种权威性影响要素对市镇原有的政治治理模式产生了冲击,促进了市镇治理结构的转型,体现了国家力图通过整合基层政治来进行政权建设的诉求.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普遍兴起,在"王权止于县"的传统社会,为保证市镇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国家权力和地方权威通过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方式强化着对市镇社会的控制。非强制性社会控制方式是强制性的有效补充,其在保持市镇社会稳定,特别是市镇社会经济正常运行及进一步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资源的共享以及与区域的互动是大学城的两大特征,因而,共享理念与互动理念是大学城的理论基础.而这两个理念在不同的大学城其表现程度不一样,为此,便形成了不同的内部空间结构.在对目前我国大学城分析考察的基础上,初步将我国大学城的内部空间结构分为五种模式:向心平行带状模式、向心圈层模式、中心轴模式、轴向圈层组团模式以及梳状模式,并对每种模式作出了简要的评析以及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前,唐山市城镇化水平尽管居于河北省首位,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必须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找准城镇化的切入点;科学规划合理的城镇发展体系;加速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以此带动城镇化进程;改革小城镇建设的投资体制,逐步完善多元化的小城镇建设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13.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是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质量的重要内容。针对湖南城镇分布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未来城镇空间布局应充分考虑高速公路的联结作用,采取点轴布局模式,重点建设“一核一纵三横”城镇群和城镇带,形成掌状结构,以更好地带动全省城镇地域系统的发展,最后,提出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论述小城镇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城镇循环经济体系。即: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城镇基础体系、生态环保体系以及社会事业体系。发展小城镇循环经济的重心之一就是发展生态农业体系,本文从实际出发,充分研究了小城镇生态农业运行模式及建设重点。本文对小城镇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组织、管理、技术和基金等方面提出了小城镇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小城镇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小城镇与城市化、小城镇与经济增长点以及小城镇与户籍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认为:小城镇的发展不仅可以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而且可以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户籍制度的改革给小城镇的发展带来契机,营造一种包容和善待外来人口的良好氛围将有力地促进小城镇的壮大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的社区化社会保障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小城镇社会保障所面临的困境的认识,本文认为小城镇作为城市化的过渡带,可以借鉴大中城市的经验,实行制度创新,发展社区化社会保障,本文解释了小城镇的社区化社会保障的涵义,并就建立“三维多层面”的社区化社会保障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发展小城镇的社区化社会保障的意义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周代确立“乡制”几千年来,先后经历了“乡官制”、“职役制”、“自治制”和“政党制”下的多种形式变革,期间或延续或中断,或重视或忽略,或继承或革新,多表现为地域性、宗法性、自治性、零散性、非固定性等特征。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乡镇政权像中国这样频繁变动、混乱无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乡镇改革的实质和核心问题是解决政党政治与政府政治互相交叉,国家政权与农民自治互相渗透,“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事权”与“财权”互相脱节等问题,总的改革目标是建立“高效、协调、规范”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提高乡村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由于乡镇管理的特殊性,使乡镇机构改革成为我国机构改革的一个最难攻克的堡垒。目前乡镇机构普遍存在行政区划不合理、乡镇布点分散、条块关系不顺,乡镇功能不全;编制失控,人员臃肿,乡级财政不堪重负;乡镇政府职能不清,角色错位,效率低下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适当调整乡镇区划,进行乡镇撤并;理顺管理体制,合并“七站八所”,增强综合服务能力;积极稳妥地安排分流人员;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控制乡镇机构和防止人员“回潮”,最终巩固机构改革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传统广西圩镇大多濒河而建。从清代到民国时期,广西圩镇分布格局的变化是:清代以水运线为枢纽,圩镇因水而兴,影响较大的圩镇基本上都建在河流两岸;民国时期,随着公路网的出现,圩镇排布有向陆路交通线转移的趋势。广西近代圩镇主要沿河分布的特点及其变迁对于当代发展流域经济具有启示意义:一要继续建设圩镇,尤其要重视把圩镇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由此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二要加强流域内的协调和区域间的协调;三要合理开发流域资源,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四要完善流域内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乡镇改革的历史阶段划分与现实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历史上乡镇建制经历了“乡官制”、“职役制”、“自治制”和“政党制”下的多次变革,期间或延续或中断、或重视或忽略、或继承或革新,且表现为地域性、宗法性、自治性、零散性、非固定性等等特征。可以说,迄今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乡镇政权像中国这样频繁变动、混乱无序。当前我国乡镇改革的实质和核心问题是,重点解决政党政治与政府政治互相交叉,国家政权与农民自治互相渗透,“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事权”与“财权”互相脱节的问题,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公共财政制度,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