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珂 《新闻世界》2013,(7):111-112
【摘要】2011年以来,全国新闻系统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为一名编辑,怎样才能将自己的工作与“走转改”活动有机结合?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编辑实践“走转改”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徐宁  汪莹 《新闻实践》2012,(8):26-28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向纵深推进之际,新闻评论领域的改革如何进一步提升?地市级党报如何进一步完善评论记者工作机制?6月16日。“新闻评论改革暨嘉兴时评五年研讨会”在北京新闻大厦举行。研讨会由中国记协国内部、浙江省记协主办.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承办。与会人士对嘉兴日报实施党报新闻评论改革五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嘉兴日报是“走转改”活动的践行者,是评论改革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3.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向纵深推进之际,新闻评论领域的改革如何进一步提升?地市级党报如何进一步完善评论记者工作机制?6月16日。“新闻评论改革暨嘉兴时评五年研讨会”在北京新闻大厦举行。研讨会由中国记协国内部、浙江省记协主办.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承办。与会人士对嘉兴日报实施党报新闻评论改革五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嘉兴日报是“走转改”活动的践行者,是评论改革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4.
成嘉廷 《新闻窗》2012,(5):23-24
“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活动开展以来,全国新闻战线的同行们积极响应,切身实践,深受教育。作为一名省级党报的驻地记者,笔者长期身在基层一线,经常赴县下乡、进村入户,直接和基层广大干部群众打交道。“走转改”活动以来,笔者更加主动地深入基层一线,还参加了报社组织的“走转改”小分队,对基层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走转改”也有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创优是新闻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出精品、出名牌的必由之路,也是新闻媒体砥砺队伍、锻造人才、提升实力、扩大影响的有效方法。从丹阳日报20多年的新闻实践以及历年来涌现的精品力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新闻创优离不开基层的肥沃土壤,离不开一线这一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近年来,丹阳旧报积极践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尤其是去年中宣部提出“走转改”要求后,我们不断加以探索,通过新闻竞赛、联系点制度等一系列创新方式.在“走转改”中摸索、实现新闻创优的新提升。  相似文献   

6.
自2011年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启动以来,《十堰日报》编辑部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健全机制,扎实认真地开展“走转改”活动,记者们“一头汗、两脚泥”,写出一篇篇鲜活的报道,带来一股股扑面的新风。目前《十堰日报》刊发来自基层的报道,已占到版面的65%以上,有关“走转改”的一批专栏、稿件。  相似文献   

7.
刘意婷 《报刊之友》2013,(9):117-118
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在全国新闻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也产生了一大批锐意出新的好记者和“接地气”的好新闻。作为最基层的县区媒体,虽然身处基层,却受客观条件制约,往往又脱离基层,更需要贯彻“走转改”的精神实质,制作出贴近民生的好新闻。本文从县区新闻媒体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基层新闻单位“走转改”的必要性和基本方法,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产生有活力、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8.
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下的生动实践,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观在新闻工作中的一次鲜活创新。2014年12月初,中宣部对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行进中国·精彩故事"进行动员部署,以推动新闻战线进一步深化拓展"走转改"活动,努力打造"走转改"升级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党对新闻工作的一贯要求,是当前新闻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更是提升新闻报道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如何使这项开展三年之久的"走转  相似文献   

9.
《新闻前哨》2014,(10):F0004-F0004
近年来,根据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我省新闻界广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我省新闻队伍建设和宣传报道质量水平的提高。为进一步总结近年来开展“走转改”活动的经验,推动“走转改”活动深入发展,同时更好地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我会决定结合今年庆祝记者节,在全省新闻界开展一次“深化走转改与遵循新闻规律”的征文和研讨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魏燕 《新闻窗》2012,(5):24-25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走转改”活动的开展,同时也对当下时政新闻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有机的统一并升华。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将一些心得撰写成文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1.
《新闻前哨》2014,(8):F0004-F0004
近年来,根据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我省新闻界广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我省新闻队伍建设和宣传报道质量水平的提高。为进一步总结近年来开展“走转改”活动的经验,推动“走转改”活动深入发展,同时更好地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我会决定结合今年庆祝记者节,在全省新闻界开展一次“深化走转改与遵循新闻规律”的征文和研讨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新闻前哨》2014,(9):F0004-F0004
近年来,根据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我省新闻界广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我省新闻队伍建设和宣传报道质量水平的提高。为进一步总结近年来开展“走转改”活动的经验,推动“走转改”活动深入发展,同时更好地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我会决定结合今年庆祝记者节,在全省新闻界开展一次“深化走转改与遵循新闻规律”的征文和研讨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宣部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提出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后,今年8月起,安徽日报迅速制定了“走转改”活动方案。笔者积极投身于“走转改”活动,采写了数十篇带着泥土气息的新闻稿件,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反响。现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欧黔 《新闻世界》2013,(10):189-190
电视民生新闻的琐碎化、庸俗化影响民生新闻的品质。“走转改”活动的开展,有力推进着电视民生新闻的理性进程和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司红 《新闻世界》2012,(6):14-15
自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黄山日报社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全体采编人员踊跃参与,推出了一大批生动鲜活、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同时为推动“走转改”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黄山日报社不断创新形式丰富“走转改”活动的内涵,并建立长效制度促使“走转改”活动不断深化、持之以恒。本文主要通过介绍黄山日报社开展“走转改”活动的一些做法,就如何深入推进“走转改”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叶平 《新闻世界》2012,(8):71-72
从2011年8月开始,全国各级新闻单位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丈风”活动,作为地方电视新闻媒体,如何在“走转改”中取得实效,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北京电台建立基层联系点43个,领导和员工参加“走转改”活动达2000多人次,先后开展了与革命老区马兰小学生“一帮一”结对子公益行动、“地球日”连线地球等大型活动和现场直播,精心策划“行走永定河”、“大山里的召唤”、“城南新事”、“北京最美乡村路”、“帮助的力量”等主题采访活动.一年来,共开设相关专栏42个,播发记者采写的“走转改”报道3182篇,播出时长约680小时.通过参加“走转改”,我们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18.
全国新闻系统“走转改”活动开展两年多以来,一大批接地气、察民情、鲜活生动、感人至深的新闻作品诉诸于媒体,帮助解决了许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和热烈欢迎,新闻系统一派新气象.如何巩固“走转改”可喜成果,让新闻真正回归“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共进”的本色?本文试图从“诚心结交群众朋友、用心收集社情民意、精心做好民生新闻”三个方向,思考如何将“基层”走得更长久,“作风”转得更透彻,“文风”改得更端正.  相似文献   

19.
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淮安日报社洪泽联络站的编辑记者按照中央、省、市“走转改”活动统一部署和要求,走向基层一线,写出一篇篇感人肺腑、生动鲜活的新闻作品。从而,探索出了联络站“走转改”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全国新闻界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自去年8月开展以来.迄今已持续了将近10个月。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是,这一活动作为新闻战线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化。作为推动新闻工作者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立场。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大举措.产生的辐射效应和深远影响已超越了新闻宣传。不但成为新的历史时期加强舆论引导、强化新闻传播效果的一个重大创举.而且成为党的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宝贵财富。如何使“走转改”活动持续深化。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