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云飞 《科教文汇》2009,(15):218-218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意蕴丰富,争论较多的一个范畴。鹤意象,代表了古代文人的一种精神追求,是他们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的自我比照。本文会尝试着从庾信作品中经常出现的鹤意象的角度来简要分析庾信的作品,从而使读者对庾信有一个更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苔丝》被世界公认为哈代所有作品中最伟大、最具艺术魅力的小说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自然意象的成功运用。哈代所选用的自然意象,多具有悲剧色彩,这无疑增强了该小说的悲剧氛围,同时也赋予了作品更深刻的含义。在这部小说中,哈代运用象征的手法,把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与情感和大自然联系起来,以自然为背景衬托人物命运,成为该作品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从这样一个新的视角来诠释这部作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汪凡凡 《科教文汇》2009,(13):221-22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其短篇小说中大量地使用了象征手法,其中之意象象征具有特殊的意义。她的作品中充满意象并且显示出一个清晰的意象模式。这些意象以缩影的形式阐释了小说的寓意和主题。本文以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两部著名短篇小说中的房子意象为切入口,审视曼斯菲尔德作品的悲剧性主题,揭示出她充满矛盾的家园情结。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意象,月亮经常出现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因其淡而干净的颜色和圆圆的形状,月亮通常被看作一些正面的事物,如宁静、纯洁、思念、美人和一些作者想要获得的美好事物。然而,因其阴晴圆缺和清冷,月亮又被看作是悲伤和反面事物的代言,如嫉妒、不忠、悲伤和轻浮。李白和莎士比亚是世界闻名的诗人和剧作家,月亮意象经常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有正面的含义也有反面的舍义。通过对他们作品中月亮这一意象的分析,可以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解读这两位文学家的不朽名著,探寻中西方古典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苔丝》被世界公认为哈代所有作品中最伟大、最具艺术魅力的小说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自然意象的成功运用。哈代所选用的自然意象,多具有悲剧色彩,这无疑增强了该小说的悲剧氛围,同时也赋予了作品更深刻的含义。在这部小说中,哈代运用象征的手法,把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与情感和大自然联系起来,以自然为背景衬托人物命运,成为该作品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从这样一个新的视角来诠释这部作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姚丽梅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242-242,246
短篇小说《过桥》是格雷厄姆·格林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品,同时也是一部极具象征意义的小说。小说中的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是值得关注的。从象征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作品中的桥、狗、小镇、诸多人物及特定的人的行为等等的意象,并论述了这些象征对于深化主题,有效地展现作品意蕴的深刻作用。为更全面地解读该作品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其短篇小说中大量地使用了象征手法,其中之意象象征具有特殊的意义。她的作品中充满意象并且显示出一个清晰的意象模式。这些意象以缩影的形式阐释了小说的寓意和主题。本文以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两部著名短篇小说中的房子意象为切入口,审视曼斯菲尔德作品的悲剧性主题,揭示出她充满矛盾的家园情结。  相似文献   

8.
正鲁迅,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文学巨匠,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后人塑造了众多经典不衰的形象。同时,也在作品中独创了一系列富有深刻含义的意象群。如"铁屋子"意象,看客意象,"血馒头"意象,月亮意象等等。本文所要探究的即是众多意象之一的鲁迅小说中的"路"的意象。在鲁迅的小说中,路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典型的被赋予多义性的意象。其分类及其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充满希望的"路"在鲁迅的思想世界中,纵然会有彷徨,会有怀疑,甚至会有绝  相似文献   

9.
《诗经》中的意象,绝大多数都是零散的,不能成为独立审美对象。这些意象对后世的影响也必然不成片断。只有情胚与景媒交融契合,才能产生诗的意境。《秦风·蒹葭》艺术技巧成熟、圆融,是《国风》乃至《诗经》中唯一具有完整、统一意象群的作品,可以上升到意境和风格的高度。它是中国第一篇成熟的抒情作品。它的艺术手法连同诗中那些意象及由此形成的幽远意境已经成为古典美的代名词,至今,并将长久地拥有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马倩 《科教文汇》2008,(23):227-227
《诗经》中的意象,绝大多数都是零散的,不能成为独立审美对象。这些意象对后世的影响也必然不成片断。只有情胚与景媒交融契合,才能产生诗的意境。《泰风·蒹葭》艺术技巧成熟、圆融,是《国风》乃至《诗经》中唯一具有完整、统一意象群的作品,可以上升到意境和风格的高度。它是中国第一篇成熟的抒情作品。它的艺术手法连同诗中那些意象及由此形成的幽远意境已经成为古典美的代名词,至今,并将长久地拥有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王武科 《今日科苑》2007,(18):206-206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杨柳"不是一个单纯的景物,经历代诗人在送别诗中反复使用,"杨柳"形成为一个语码,一个意象。读者一看到它自然就会想到想到伤感思念之意。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想象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成,而在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显现。在音乐中,表现为,作曲家对实际生活的具体情景想象在音乐中的体现。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影响下的丁善德先生,也受到中国古典精神——意象的影响。本文试从丁善德作品中引用民歌旋律、模仿民族器乐、运用五声调式和对比性的曲式与调式、调性等音乐语言表现手法,营构出他作品中的“意象”。  相似文献   

13.
杨江华 《科教文汇》2009,(28):261-262
若泽·萨拉马戈的《失明症漫记》是一部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作品。本文试着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来分析这部作品的原型意象,发掘“失明”这一意象所体现出的深层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晓 《科教文汇》2008,(3):140-140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意象传递着诗歌的信息,是构成意境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手段和途径。古典诗歌里有众多的意象,如果想要深入地体会作品的意境,那就离不开对意象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因此,在翻译古诗的过程中,尽量完美地再现乃至深化意象才能保证译作的忠实性,进而起到烘托和渲染意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刘月芳 《中国科技信息》2005,(23A):169-169,175
意象,是想象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成,而在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显现。在音乐中,表现为,作曲家对实际生活的具体情景想象在音乐中的体现。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影响下的丁善德先生,也受到中国古典精神一一意象的影响。本文试从丁善德作品中引用民歌旋律、模仿民族器乐、运用五声调式和对比性的曲式与调式、调性等音乐语言表现手法,营构出他作品中的“意象”。  相似文献   

16.
吴兴玺 《科教文汇》2008,(27):247-247
情感是一座桥梁,在艺术创作中沟通着创作者与表现对象。艺术家通过思考形成了对创作对象的感情,又以自我意象和创作语言将感情孕育于作品中。在观众对作品的欣赏即再创造中,感情又是沟通观众与作者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日本江户时代的著名小说家井原西鹤写过一部很有争议的作品,叫做《好色一代男》,里面的主人公世之介就是一个好色男人的代表。世之介的父亲是一个商人,蓄积了大笔财富,而他却挥金如土,唯独对女人感兴趣。为了能和妓女、妇人、村姑耳鬓厮磨,他不惜和家庭闹翻,  相似文献   

18.
仓姆啦 《科教文汇》2010,(4):151-151,154
美国艺术家安德鲁·怀斯的作品中浸透了冷峻的旷世情调,其深层是艺术家个人彷徨的折射。这种孤冷的艺术境界很大程度上与其选用的绘画介质和构图方式有关。此外,他的作品常选用僻静的荒野、海洋作为承载内涵的意象。  相似文献   

19.
"迟暮"在中国文学中是一个古典的意象,它让读者想象到的不仅仅是从天幕边缘渐渐涌上来的黄昏。张爱玲的小说《迟暮》描写了一副生机勃勃的春天,一个青春已消逝的女子凭栏哀悼青春的画面,蕴含了伤感的情怀,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青春的珍惜。文章结合作品内容,就《迟暮》作品中的伤感情怀进行解读分析。  相似文献   

20.
魏文霞 《科教文汇》2009,(20):242-243
与在世俗泥淖中蠕动的人生相比,精神的飞升犹如出水的荷花,它昂扬高举、随风飘动、熠熠生辉。石涛作为清初画坛成就卓著的画家,他的成就不仅在于其作品而在于其精神,洗尽铅华,做一个“如云中之龙,雪中之鹤”的真人。本文主要结合石涛的《远尘章》、《脱俗章》谈其自然脱俗的生命情怀和顺乎自然的绘画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