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学校教育必须发挥全面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着力提升学生体能。而学校体育要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体能,需做到以下"四结合"。一、技能练习与体能发展相结合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是体育教育教学的一大任务,而掌握运动技能需要有一定的体能作基础,因此,发展学生体能与掌握运动技能并不矛盾。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完成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学生体能、磨练学生意志的任务。如,学习篮球投篮动作时,如果教师只  相似文献   

2.
<正>一、对"三维"视角下构建单元体系的认识"技术、体能、运用"视解下单元教学计划的构建,要求以技术教学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掌握体育运动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掌握的技能与学生已有的运动技能相组合,通过"组合"练习来提高体能和巩固所学技能;引导学生用掌握的运动技术结合体能水平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本课教师设计的《鱼跃前滚翻》教学单元以技术教学为载体,重在发展学生的体能,最后教给学生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冯军 《体育教学》2012,(10):31-32
最近20年中国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热议过后,可以说,万句阔论不抵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常态教学行为。作为一线的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对现实,静心求变,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运动技能的学习开始,设法从根本上对体育学习矫正,体育课让学生真正学得技术、承担负荷,向每一节课堂要质量,只有关注常态体育课学生体能素质的高效补偿,寻求技术与体能共发展,才会引领我们走向体育高效课堂,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点击课改:研讨热点话题实践课标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性质有非常明确定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从这一定位来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离不开身体锻炼这一形式,而运动技能的学习是身体锻炼的载体。学生只有通过运动技能的实践与应用,才能达到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改变的目的,而丢掉运动技能教学的体育课将失去体育课的本质属性,将丢掉学生的健康。因此,我们应从小学开始,逐步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从而在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兴趣、形成意识…  相似文献   

5.
体能也叫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指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能和与运动有关的运动体能,主要通过体育锻炼获得.学生身体健康就必须以良好的体能为基础,只有保持好体能,才能精力更充沛,学习更有效,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身体更健康.1.2体能与体质、身体素质的区别体能与体质、身体素质还是有明显区别的.体质是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正>一、体能与技术的关系体能与技术是教学中不可分割的2个方面,学生体能的发展为技术提高奠定基础,同时技术的发展又为体能的发挥提供平台。(一)体能的发展是技术提高的基础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的经验来看,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水平越高,就越容易掌握运动技术,这体现了体能在运动技术学习中的基础性作用。《运球+传球》单元教学中共有6个课时,每个课时的动作技术难度系数逐步加大,所需的体能也相应提高。此时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速度、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作基础,是难以适应逐步提升的运动技  相似文献   

7.
<正>现代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能、技能和心理能力为一体的综合性运动项目。篮球运动真正的魅力就在于在快速移动和激烈对抗中完成各种高难度技术动作,在千变万化的情况下运用谋略去相互制约。而体能水平是篮球运动的技术和战术的基础,是球队技术风格和精神面貌的物质基础。篮球运动员只有具备很高的体能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对抗中发挥出技战术水平。因此,不  相似文献   

8.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体育课的教学组织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分组教学组织形式:如按学生体能分组、技术分组,目标分组和友伴分组等等。在诸多的分组教学形式中,教师能否正确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在选择和运用分组教学这一基本形式时,要根据教学特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需要,科学而有效地加以选择,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补偿性体能是指体育课堂教学中为保障学生正确掌握运动技术,体育教师有效设计出的有益于促进学生顺利地完成动作所需要的,以补充、完善和发展为目的,与动作技能和健康相关或相异的体能。其说法、做法是针对现阶段中小学生的体能状况而定的,实质是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进行的练习。是否拥有良好的体能,对学习运动技能有着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羽毛球作为一项以相互隔网击球对抗的体育项目,深受国人喜爱,对参与者的体能、技术、战术、心理状态、运动智能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参与者的体能方面,更是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无论是参与者进行双打还是单打,都需要在比赛期间不断挥拍击球,如果能够提高技术的经济性,就能保证体能的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只有拥有较好的体能和掌握正确的技术才能最大程度取得比赛的胜利,在羽毛球技术中,技术又可以分为步法技术和击球技术,本文就是针对羽毛球中的击球技术提出一种有效提高和强化的训练方式,使羽毛球参与者了解并使用这种方式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击球时的击球效率,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学生乐意接受、新颖多样、便于学生学习的学练方法,让学生接受知识,运用知识,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去,真正掌握并运用,从而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因此,学生的运动参与度越高,课堂教学效果就会越好。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中背越式跳高的教学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顺利地掌握技术或更完善地完成动作,所实施的以补充、完善和发展为目的的健康体能或运动体能,称为“补偿性体能”。与“课课练”是不尽相同的(见表一)。补偿性体能与健康和动作技术密切相关,在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其作用是积极和明显的,应当予以加强练习。  相似文献   

13.
高中阶段学生运动习惯趋于稳定,体能素质趋于成熟。同时,学生也要面临压力极大的高考。因此,在高中田径训练教学时,既要考虑学生的体能素质和运动习惯,也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学习压力情况,只有通过完善训练内容,优化训练机制,才能实现高中学生田径训练的最佳效果。将教与学相融合,互换教师与学生的身份,通过有效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理解效果,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相长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4.
邓娟  陈誊 《体育教学》2002,(6):32-33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参加体能训练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精神饱满地参加到训练当中去,将良好的动机转化成为自觉行动,这是提高教学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明确教学训练目的,培养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主要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只有通过身体的反复练习,才能达到掌握知识,增强体质,发展体能的目的。而达到这一目的需要经过艰苦、疲劳、激烈、紧张而又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要…  相似文献   

15.
一、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动因。只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在训练课教学中,我首先根据海南省的排球运动发展水平和群众性基础,向学生讲述一个中学青年教师掌握排球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上好体育课是体育教师的职责和义务,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和师德建设提出的根本要求。因此常态体育课达到以下几点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一、要达到学习掌握体育技能、培养激发兴趣的要求体育课首先应该保证学生体质(体能)的增强。而体质的增强就必须以运动技能为载体,因为技能学习既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也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发展体能  相似文献   

17.
三级跳远是人体在快速助跑中,以单脚跳、跨步跳、跳跃三种形式,连续完成三次高强度跳跃的运动项目。其技术复杂,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唯有合理的技术和超强的体能才能保证取得好的成绩。在三级跳远教学中,若只围绕主教材进行单一的学习和练习,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难以调动其练习的积极性。如果能合理利用辅助教材,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发展体能,进而提高成绩。辅助教材是与主教材相近或相关的。采用辅助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是运动技能正迁移的过程。有效的辅助教材  相似文献   

18.
注意品质是掌握各种技术动作的重要心理因素,并且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运动注意品质,才能在学习和完成精确复杂的探作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提高运动注意品质是运动员必须要做的,以达到能源的"节省化"。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所组成的既有脑力,又有体力的一项双边活动。教师在授课时,学生的情绪变化受到教材教法、教学手段、场地环境、教师本身的仪表、体态、谈吐、知识面、示范动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要稳定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智力、体力及体能方面的活动能力,使学生迅速地形成动作表象,理解动作概念,并且较快地掌握运动技术环节的顺序结构,完善运动技术细节的整体配合,既能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  相似文献   

20.
<正>在校园网球运动的开展中,体能与技能的结合练习非常重要,在使用网球教具的同时,设计相关性或针对性的体能练习,将体能练习与网球技能进行同步结合,确保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进行了体能练习,保证课堂中学生的运动密度及负荷达到标准,切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技术水平。网球体能训练需要与学生的年龄、技术水平相对应,分别从速度、力量、耐力、韧度、技能、策略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