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生产力的实质内容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证人类社会长远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强大的生产力及巨大的物质财富时,人们还以为客观世界是无限的,自然资源是无限的,人类可以无限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的和谐:生产力内涵的生态诠释与双赢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克思、恩格斯赋予了生产力内涵以生态学意义,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性。传统生产力内涵凸显的是人对自然的改造和征服;生态文明诠释的生产力不仅是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适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能力。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要通过实施人与自然和谐的对策措施,实现生产力发展与自然和谐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主客二分”促进了西方近代科技与生产力的巨大进步 ,也带来了科技与主体性的片面发展 ,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给人带来人与自然交融和谐的高远境界 ,但不利于科技进步和主体性的高扬。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基础上的主客体理论为指导 ,超越“主客二分” ,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现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 ,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人天观”的复兴:一个全新生产力概念的提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考察,分析了中国传统“人天观”的基本内涵,人类更在高度的物质基础上,实现新的“天人合一”协调人与自然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复兴中国传统的“人天观”树立“自然一人道主义”思想,以建立新“人天以”,2依据新“人天观”树立一个全新的生产力观念(新的生产力应定义;人类与自然在相互协调下所释放出来,推动人与自然 展的物质力量)以从根本上规范人类的实践行为。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关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而经历了一个发展、深化的过程,如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迫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使得将伦理关怀扩展到自然界,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道德思考成为必要。所以人们应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肯定自然的内在价值,确立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德理念,加强生态、环境道德教育,注重道德实践,推行生态伦理,从而走向深层环保,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都出现了好多问题。但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全球人都值得考虑跟深思的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一个全球性、持久性的问题。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得重视,在这个问题上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跟义务。本论文主要论述人与自然在和谐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态危机的出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生态伦理学讨论的热点话题。基于此在回顾人与自然关系历史演变的基础上,从生态伦理学视角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辩式思考。提出人与自然是相互改造的关系,人对自然的认识随着对世界的改造逐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对人与自然对立观的否定,习近平总书记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化与发展,其蕴含的思想为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淮南子》基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思维视角,从道生万物、自然无为和清静无为三方面内容入手.透视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的哲学内涵。人与自然是同根同源、和谐统一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坚持因顺自然、积极事功的思想和少私寡欲、功约事省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发展绿色消费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环境的恶化源于人与自然的矛盾,而人与自然的矛盾源于人类的生产和消费超出了自然的承受能力。因此,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绿色消费观是可持续发展理念所包含的重要内容,其内涵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发展绿色消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途径均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曾对城乡关系做出过经典论述,指出城乡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历经“同一———对立———融合”等阶段,这是人与自然关系发生转变在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缩影。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理论的深度挖掘,找寻城乡关系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高度契合性,为我国改善不合理的城乡关系寻求理论依据,推动城乡关系的新发展,开创城乡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在探索科学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的重要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中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理清二者的关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经之路。笔者认为人与发展的关系主要有:人的需要是发展的动力,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是发展的主要力量,发展离不开人;发展应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2.
“生命共同体”理念要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形态。在“生命共同体”理论视域下,山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水安全、水文化等层面的现实困境。山东省应加强多方协同治理、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水生态防护水平、提升森林湿地综合治理水平,促进黄河水沙关系协调、发展黄河文化旅游,科学化构建生命共同体视阈下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和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倡导循环经济伦理观。从人与自然、社会成员之间、现在与未来关系三个方面剖析了循环经济伦理观的内涵,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伦理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 ,科技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密切 ,构成了连动互应、协同一体、共同发展的态势 ,其发展基础是社会生产力。我们要揭示科技与社会运动的内在关系和规律 ,正确认识现代科技发展的新特点 ,制定科学的国家科技战略 ,谋求国家富强。  相似文献   

15.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警示人们必须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既相互统一 ,又相互区别 ,相互依赖 ,相互作用的一致关系 ,是一种动态互动的关系。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共同发展。地球和环境是一体和互动的 ,全人类都要为保护自然而努力。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膜拜自然、征服自然、协调自然三个阶段。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主要机制是它们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的性质 ,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来完善人类自身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资源配置、资源的稀缺性、生产力等等都不是以抽象的一般形式而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各种特殊的历史形式之中,因而都是历史范畴。从精确的(系统)科学意义上讲,生产方式指社会生产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指人与人的关系,两者构成统一的社会经济结构,而生产力则是这个社会经济结构的功能,量上就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的生产方式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经济结构,其中包括一定经济结构下的资源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内容,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自然的独立性、先在性、内部规律性的阐述,揭示了自然是人类存在的前提,得出实践是人与自然的纽带,只有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双重和解才能最终达成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本文通过整理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内涵,探究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助力实现生态建设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特别强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其重要的历史渊源就是先秦的和谐观,即认同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和谐关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广大人民的福祉,关乎着人类和民族的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诉求,表现在生态优先、和谐共生以及永续发展.生产关系因为生产力产生大幅度变化从而影响生态文明价值诉求的实现.在农耕时代,人与自然是基本平衡的;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失衡巨大;我国近40年的高速发展也对自然造成严重伤害.新时代下,防治生态文明价值诉求失衡,应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诉求的理念出发,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建社会和谐,构建新型生态文明价值观,为生态文明提供政治及制度保障,为创造人类美好生活提供坚实的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