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关于仿生学的科学常识性课文,写的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从而发明了雷达。这类课文学生接触极少,在他们的生活经验里,蝙蝠和雷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似乎毫无联系;加之文中科学术语较多,如超声、无线电波等,内容抽象。因此,让学生弄清楚蝙蝠和雷达的关系——雷达和蝙蝠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若仅仅停留在对课文的字面讲读,就显得空洞、枯燥、片面。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图示,化抽象为直观,则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难点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小语六年制教材七册十六课《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写的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加以研究,从而发明了雷达,使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的一般知识。蝙蝠俗称檐老鼠,由于会飞,且时速高达十五  相似文献   

3.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讲述科学常识的课文,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加以研究,从而发明了雷达。教学时我们抓住重点,从文入手,因文悟道,引导学生从学习语言文字中去领会文章所阐明的科学道理。一、析题意激发兴趣我们先让学生读题,并帮助他们认识蝙蝠、雷达各是什么后,再启发思考:①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雷达是一种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仪器。  相似文献   

4.
开拓新路教好科学说明文──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蝙蝠和雷达》教例评析黄焕勋【教例】第二课时师:今天继续学习《蝙蝠和雷达》。(演示出蝙蝠、雷达投影片)你们能认出图片上画些什么吗?生:图片上画一只蝙蝠,还有雷达。师: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生:蝙蝠是一种能...  相似文献   

5.
&;lt;蝙蝠和雷达&;gt;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从教材的内容看,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弄清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得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重点是理解科学家做实验的初衷及经过.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减缓学生掌握本文科学知识的坡度,我运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使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一个生动具体、新颖活泼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形可见,有话可说,从而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6.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全文富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逻辑性,是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典范之作。教学时,教师应依据教材特点,突出素质教育,引导学生自主乐学,实现文道统一。  相似文献   

7.
《蝙蝠和雷达》介绍了科学家通过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保证了飞机夜间安全飞行。课文逻辑性强,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好教材。同时,课文叙述思路清晰,七个自然段之间联系紧密又层次分明,又是进行分段训练的良好凭借。 本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练习给课文分段”。本课的教学目标可确定如下: 1.读懂课文内容,练习独立给课文分段。 2.弄清蝙蝠和雷达的关系,了解课文中介绍的…  相似文献   

8.
《电工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对其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后面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本文从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入手,详细阐述了如何分析《电工学》中的难点。使学生突破难点,学好《电工学》。  相似文献   

9.
为了突出本组“归纳段落大意”的训练重点,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在原来的基础上作了四项调整: 一、调整了课文篇目。新教材保留了《捞铁牛》、《蝙蝠和雷达》、《一次科技活动》,增加了《新型玻璃》。四篇课文内容相近,都是介绍一些科学常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四篇课文的命题方式相似,都是以记叙的主要事或物为题,题目确切、简洁,透过课题,基本上能了解课文所记叙的重点事物;四篇课文的段落分明,段意明确,便于对学生进行归纳段落大意的训练。 二、调整了“思考·练习”。本组调整后的“思考·练习”有两个特点:①问题的要求更明确具体,便于教师备课和指导学生理解。如,《蝙蝠和雷达》一课的思考题1的第②题现在是这样叙述的:“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飞行的,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原题是“科学家反复研究,弄清了蝙蝠是怎样飞行的。用自己的话  相似文献   

10.
《蝙蝠和雷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蝙蝠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教学中 ,我是这样处理的 :一、过渡 ,小结三次“试验”的结果。师 :蝙蝠的嘴和耳朵怎么配合起来飞行的呢?请读第6自然段。二、演练 ,理解“蝙蝠”飞行的秘密。1 以演理解“超声波”。师 :蝙蝠的嘴在哪儿?(“蝙蝠”指出嘴)蝙蝠的嘴小小的 ,耳朵大大的 ,比头还大 ,还有两对非常大的翅膀。师 :你的嘴是干什么用的?“蝙蝠” :发出超声波。师 :(指当“超声波”的学生)你是从嘴里发出来的。师 :要记住 ,蝙蝠一发超声波时 ,你就出来了。“蝙蝠” :鼓起嘴巴发出声音。师 :(面向全…  相似文献   

11.
李朝亮 《时代教育》2007,(7Z):121-121
《电工基础》是工科类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发展。本文从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入手,详细阐述了如何应用实验法讲授《电工基础》中的难点,使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学好《电工基础》  相似文献   

12.
孙媛媛 《山东教育》2005,(28):22-22
《回声》是一篇科学童话。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悟、以做促读。可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蝙蝠和雷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 1 7课 )是一篇讲述科学常识的说明文。教学中如何走出传统分析课文的窠臼 ,避免过多过细的讲解 ,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科学知识 ,并且受到创新意识的熏陶 ?笔者认为 ,这篇课文的教学 ,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设计。一、抓住文章题眼 ,理清课文思路《蝙蝠和雷达》这篇文章的题眼 ,就是一个“和”字。这个“和” ,就包含了两者的相互联系 ,相互沟通。弄通两者的“和” ,也就读懂了课文内容。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 ,而雷达则是一种探测仪器 ,为什么把两者联系在一起 ,为什么“和…  相似文献   

14.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介绍科学家通过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 ,找出蝙蝠能顺利飞行的原因 ,并从中受到启发 ,给飞机装上雷达 ,保证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教学难点是理解蝙蝠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我们通过活动化教学 ,化无形为有形 ,较好地突破了难点。一、读书师 :蝙蝠的嘴和耳朵怎么配合起来飞行的呢 ?请读读课文第 6自然段。二、演练 ,理解“蝙蝠”飞行的秘密1 .以角色表演激趣。师 :读了第 6自然段 ,我们把蝙蝠飞行的过程表演出来 ,好不好 ?生 :好。师 :谁当蝙蝠 ?谁当超声波 ?生 :我来 ,我来…… (争着举手 )2…  相似文献   

15.
【课例简析】《蝙蝠和雷达》用具体的事实介绍仿生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同时进行类比思维训练。课文主体部分分别介绍了蝙蝠、雷达的构造及探路原理。介绍蝙蝠部分,先叙述科学家进行的三次试验,然后解说生理构造及探路的原理,前者为后者作铺垫,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发展。三次试验都包含着操作方法和结果两项内容,而蝙蝠和雷达的探路原理都可具化为图形,所以这篇课文可用填表和画图的方法来  相似文献   

16.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作者以简洁、准确的语言,介绍了蝙蝠的嘴和耳朵的特殊作用以及对于发明雷达的启示,揭示了蝙蝠和雷达的内在联系,介绍了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向我们介绍了某些仿生学的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般比较重视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因此,这课的教学目标通常定位为: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2.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有了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课程目标,我想我们的教学也一定要做些新的尝试,以便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一、教…  相似文献   

17.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小品。在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方面,多媒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良好的教学情景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上,王老师讲授的《蝙蝠和雷达》一课已经接近尾声,一位学生正在复述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这时,一位男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您知道什么东西能对付蝙蝠的超声波吗?”  相似文献   

19.
听中年级《哺乳动物》一课,在学生最后认识其它哺乳动物时,教师问:“蝙蝠是不是哺乳动物?”先后三四个学生都回答:“蝙蝠是鸟。”这时老师没有继续追问这个问题,而是换了一个角度问:“你们想知道蝙蝠的一些知识吗?”学生在了解了蝙蝠的特征和许多有关知识后,再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一致认为蝙蝠不是鸟而是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20.
《食物从何处来》教案设计山西/李云川《食物从何处来》一文中,“食物”的概念应是本课的难点。怎样让学生明白“科学概念和日常概念并不都是一致的”。我对此设计了如下教案:(1)出示小黑板(以引起学生的注意):(2)提问:指出哪些是食物?(3)提问:“尸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