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从《新龙门客栈》看徐克武侠电影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龙门客栈》是香港著名导演徐克武侠电影的扛鼎之作,也是中国武侠电影的经典之作。作为蕴涵着东方民族文化传统与自由侠义精神的武侠电影,影片气势恢宏,意蕴深厚,人物、气度、故事、心理无不透射出中国古典审美精神与文化特质,深具传统特色和民族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2.
沈慧 《文教资料》2010,(33):78-8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香港的后现代文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香港的武侠片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形成了与传统武侠片差异甚大的“新武侠电影”。这些影片颠覆了传统侠士形象,将影片中的暴力影像美化、奇观化,并呈现出游戏历史、消费历史的特征,可以说.香港新武侠电影具有浓厚的后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3.
徐克是倡导新武侠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其武侠电影作品获得的巨大成功把香港武侠电影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潮,在香港武侠电影导演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徐克深切地感受到了侠客思想与儒家文化之间互通与互补的关系,通过武侠电影的影像再现来展现自己对儒侠思想的尊重与推崇;多种文化思潮的和谐共存自古有之,"千古文人侠客梦",儒家文化与侠客思想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中,逐渐出现了儒侠互通与儒侠互补的局面,以至于影响到后来的电影创作与文学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当代武侠电影中暴力武侠和舞蹈武侠的结合、场景与武侠的结合、传统武侠与科技的结合、喜剧化表演与武侠的结合这四个方面简述了在电影市场不断的发展的今天,中国当代电影导演们对于中国武侠电影的创新手段,同时这种创新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在电影中发展与体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电影作者”胡金铨对武侠电影进行了全方位超越,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电影艺术有机结合,使武侠电影作为成熟的类型电影得到西方学界认可,由此奠定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国际地位。胡金铨武侠电影的超越性可从三个维度加以全面审视:开创新武侠世纪的历史性超越,建构中国电影美学体系的美学超越,确立文史武侠叙述范式的类型电影超越。  相似文献   

6.
香港武侠电影是华语武侠电影的杰出代表。其武侠电影有三大类型元素——武、侠和传奇,三大元素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与香港电影的兴衰成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香港武侠电影类型元素的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武侠电影是华语武侠电影的杰出代表.其武侠电影有三大类型元素--武、侠和传奇,三大元素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与香港电影的兴衰成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武侠电影是一座展现中国古代各类兵器的“军事博物馆”。从刀枪剑戟到长鞭棍棒,武侠电影中无不俱有。作为武侠电影的“主题道具”,它们不仅是杀人的利器,而且还是武侠电影中印证人物性格的重要标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任何置人于死地的利器,在本质上都是一种被人所用的工具,武侠电影中最顶尖的制胜之宝是人的精神力量,最锋利的杀人武器是看不见的心计——它比所有看得见的兵器都更锋利、更危险、也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武侠电影是中国商业电影的重要类型,是民族电影的标识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民乐一部分的琵琶曲,在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武侠电影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文章结合电影音乐的特点和功能,以近几年来的武侠电影《十面埋伏》《功夫》为例,选取一文一武两首琵琶曲,从历史、文学、美学等角度对上述电影中的琵琶曲的运用进行深刻解读,希望由此有助于中国武侠电影音乐的发展,尤其是琵琶曲在武侠电影音乐中的进一步的多形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张丽 《文教资料》2013,(32):109-111
《龙门客栈》、《新龙门客栈》及《龙门飞甲》三部“龙门”系列电影代表了香港乃至国产武侠电影的三个时代,而它们之间的传承与演变又折射了整个武侠电影的类型发展变迁,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这三部作品的详细解读来窥探整个华语武侠电影的类型发展,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香港新武侠电影《东方不败》系列所依据的文化母题源于中国古老江湖社会中的侠义文化,作为徐克改编自金庸小说的电影《笑傲江湖》的续集,它造就了一个现代江湖神话;作为关于东方精神的隐喻,将这个回归中国历史精神的神话演绎到它现代性的极致,具有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武侠电影的艺术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以来,武侠电影在迎合观众观赏习惯的同时,主题思想、叙事模式、武侠电影的基本元素等也发生了嬗变,使武侠电影在艺术风格上由传统走向现代,在继承传统和拆解传统以求其变中完善和发展,并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解释了武侠电影定义的基础上,从主题思想:注重文化传播;技法展示:注重真功呈现;武打效果:借助电影技术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武侠电影中武术元素的艺术化展现。最后总结出武侠电影对武术发展的积极作用:推动了中华武术的传播和普及;带动了武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武术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武侠类电影离不开对武侠文化、民族精神的表现。以塑造侠的形象为主线的中国武侠类电影,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人物刻画:一种是侠客与传奇故事的结合,另一种是英雄与人物传记的结合。相比较而言,人物传记类武侠电影更能从深层次上挖掘民族精神的内涵,更能体现民族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武侠电影包括着武术元素,所以容易与武当文化发生联系.少数武侠电影对武当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作了或深或浅的反映与塑造,客观上起到了介绍与丰富武当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成龙 《语文知识》2013,(3):102-103
中国早期电影类型化的特征十分明显,而武侠电影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早期武侠电影中,女侠形象是十分值得玩味的:这种人物形象一方面表现了电影的商业特征,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时代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孙瑾 《现代语文》2007,(6):63-64
武侠电影是最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类型影片,黄飞鸿系列影片便是其中的代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该系列影片在不同时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采用的叙事模式,包含的主题思想,来探究武侠电影包含的多元化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新武侠电影首先改观了武侠电影的外在美学特征:武术的风格化呈现画面构图的精致考究以及冷兵器的千变万化、光彩炫日。在发挥视觉化奇观的同时,新武侠电影在内在美学观念上也发生了变化:“武”不再有崇高的价值意义;解构了传统的侠义精神;人物遭受着精神创伤,迷乱了自我。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黄飞鸿系列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堪称奇迹,时间持续半个多世纪,影片数量超过百部,编创人员换了几代,特别是徐克的黄飞鸿电影创作在文化基调、人物谱系、武打设计等方面进行创新,善于对传统黄飞鸿题材电影进行新的设计和诠释,注入了新的文化思考,饱含着深刻的文化况味,在中国武侠电影史上写下了浓重一笔。  相似文献   

20.
电影音乐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应运而生,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达手段。近几年来,中国民族音乐元素与武侠电影的结合,正逐渐成为电影中配乐的重要构成元素,从而引起了创作者和欣赏者的广泛关注。《十面埋伏》、《卧虎藏龙》、《英雄》等一系列武侠电影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深化了对人物的刻画,营造了具有审美情趣的武侠场面。旋律的描述,氛围的渲染使音乐形象更为丰满,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反响,符合当代大众文化与复兴民族传统的审美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