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务部条法司巡视员郭京毅已被“双规”。他在商务部任职22年期间,一直参与外资法律和投资法律的制定以及修改,如果受贿罪成立,这将成为中国第一起在法律制定过程中官员受贿的案件。  相似文献   

2.
顾文龙 《大观周刊》2012,(41):53-53
传统的维持民众间秩序的法律规则和秩序,是服务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外在置措,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其法律思想的宏观背景,它在精神层面上影响并制约了传统法律思想。本文选择梁漱溟先生的阐释作为一个切入点,这不仅是因为梁先生熟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更对传统文化与法律思想的关系做过丰富深刻的阐发。  相似文献   

3.
商鞅变法是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生巨大变化的战国时期进行的,他总结了历史经验,结合社会实际提出了"依法治国"的观念,在改革中逐渐树立了法律权威,培育了法律人才,创造了法律文化氛围,促进了中国封建法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提起清末人物,人们好像只知道慈禧和刘罗锅了。而那些真正需要我们记住的曾为我们这个民族呕心沥血、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却几乎不再被人们提起,更遑论借助先进的现代传媒让他们重现于艺术舞台之上了。沈家本就是一位非常值得我们记住的历史人物。作为主持清末修律的重臣,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位称得上法学家的人。说他是中国法学的奠基者,如同说鲁迅是中国文学的旗手一样,其地位与价值相当,一点都不过分。且不说他那等身的遑遑巨著,仅凭在他主持下修订的十余部大法,以及他为沟通中西、融会中外法律的努力,就足以让他在中华法律文明的史册中…  相似文献   

5.
在清末修律的历史中,劳乃宣作为礼教派的代表人物积极参与其中,与法律派针锋相对,形成了清末著名的礼法之争。他从礼教纲常角度出发对刑律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中国的法律改革上也提出了一些极富远见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沈钧儒是我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法学家和律师。他一生饱经世事、学贯中西,积极投身宪政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主法治、人权保障和司法独立等思想。沈钧儒的政治法律思想在中国近现代法律思想史上占居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董康是中国近代法制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精研中国传统法制,远赴日本考察寻现代法制之精要,与晚清修律大臣沈家本等人积极推进清末的立法和法律修订工作,极大地推进了中国近代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由季羡林、周一良等甄选,推出了北大学生应读的30本书书目,其中包括《周易》《史记》《红楼梦》,也包括瞿同祖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该书单列出的人文作者中,出生于20世纪的只有梁启超、鲁迅、冯友兰、瞿同祖,而瞿同祖是当时唯一尚健在的作者,这本《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则是他在半个多世纪前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阿德瓦凯特被载入上海租界史志,不仅因为他是20世纪初的荷兰驻沪总领事,还因为他是一名因触犯租界养犬法律而被罚款的在沪"高官"。是贵领事的西洋犬不慎伤人了?非也——仅仅因为这位领事先生在马路上尽情遛犬,却没给犬戴上口套。在1902年的上海公共租界,这也叫违法?究其缘由,还要从中国近代的管犬法律说起。在租界,家犬外出要戴口套中国近代的管犬规定出现在上海公共租界。从19世纪开始,上海租界就  相似文献   

10.
梅汝璈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作为四亿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代表,他全程参与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运用法律武器捍卫了国人的尊严。但这场正义的审判近来却遭到某些日本右翼政客的质疑和否定,今年恰逢梅汝璈逝世40周年,我们重新梳理审视这位法学奇才的传奇一生和那场举世瞩目的大审判,无疑具有更为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邹云  冯涛 《兰台世界》2016,(8):53-54
董仲舒思想体系中包含丰富法律伦理思想,他从天人感应理论和人性论两方面奠定其法律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把"德主刑辅"思想作为法律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他在立法伦理和执法伦理两方面都具有独特的法律伦理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2.
刘露 《大观周刊》2012,(43):64-64,74
关于中国法律制度的评价,最早来源于马克斯·韦伯的法律思想,马克斯·韦伯强调形式的理性法律,认为中国传统法律是一种与其相反的法律,即实质的非理性法律。那么中国的法律制度究竟是什么样的?本文试以中国清代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对马克斯·韦伯的法律思想进行一定的论辩,从而进一步揭示和阐述中国清代法律制度具有的实体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杨哲 《兰台世界》2015,(4):138-139
郑观应青年时代在洋行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洋务实业经验,并形成了各方面都具有启蒙意义的思想体系。其中,他对近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建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严复(1854~1921),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在引进西方先进观念和制度、打破中国封闭落后状态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就包括引进当时在西方国家中最先进的英国的版权观念和法律制度.他与近代著名的出版家张元济等人一起,开了中国建立版权制度的先河,对中国的出版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沈家本(1840-—1913)字子,号寄,浙江归安(今湖州市)人。沈家本于光绪九年(1883)考中进士后步入仕途,三十年中有二十余年主管司法,先后担任刑部左侍郎、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等司法要职。光绪二十八年(1902)起“奉上谕”研究中西法律,兼任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是我国近代在法学上力主向西方学习的先进知识份子代表。在他主管清末司法工作的实践活动中,依据自己长期从事司法工作的经验及其精通古今中外的司法知识,在中国近代法制改革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后人对他评价甚高,称他为“法学泰斗”、“清代最伟大的法律专家”、“中…  相似文献   

16.
法律原则是立法和司法的精神体现和价值追求,古代的法律也不例外。秦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国家,秦朝的法律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法律体系,这一时期形成的很多法律原则都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立法的基础,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7.
王宠惠在近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建设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参与了民国时期刑法、民法的立法、修订工作。本文研究了王宠惠的生平,总结了王宠惠的民法思想,对其民国时期的民法实践工作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李闯 《北京档案》2020,(5):50-53
在清末新政改革的浪潮中,法律教育一度骤然升起并逐渐引起国人的重视。创办于1906年的京师法律学堂,作为近代中国设立的第一所中央官办的法律专门学校,在中国近代法律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它的创办堪称中国近代法律改革的一大创举,不仅是配合新式法律创制与实施的必要举措,更成为中国近代法律教育的良好开端。在清末民初二十余年间,法律教育盛极一时,曾有一枝独秀之地位.  相似文献   

19.
4月,搜狐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在接受硅谷动力资讯中心专访时表示,国内互联网创新亟需更多相关法律的保护。尽管谷歌退出中国,但是国内互联网的创新并没有停止。他表示,国内互联网创新目前面临的一个较大问题是对于专利的保护,在互联网创新方面,中国企业和美国硅谷企业的差距并不大,  相似文献   

20.
沃颖贞 《大观周刊》2011,(44):47-47,49
韦伯一生以清教徒式的献身精神从事他所热爱的研究工作,本文从他的社会行为概念出发,概述了他的社会学法学思想,主要包括他对法律的概念,对法律基本类型的划分以及法与经济的关系。韦伯对法学的研究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的,给以后的法学家带来新的启发和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