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版初中《语文》第四册“语法·二重复句”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句:①大家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教材认为这个句子“是由四个分句组成的复句,各分句间是并列关系,结构上也只有一层”。为什么说它只有四个分句而不是五个分句呢?因为“用它”是“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共同的状语,“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只能算作一个分句。可是,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例如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  相似文献   

2.
请看下面的句子:①大家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甩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井岗翠竹》袁鹰)②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故都的  相似文献   

3.
复句中分句与分句间一般用逗号或者分号来停顿,但也有用冒号的。冒号与顿号、逗号和分号一样,也是属于点号表示停顿的,但它还兼表提示,具有标号性质。其它点号都有自己的使用范围,但是冒号比较特殊些,具有很大的伸缩性:不仅可以用在单句的成分与成分之间,还可用在复句的分句与分句间,也可用在句群的句子与句子间,甚至还可用在文学的段落与段落之间。当它用在复句的分句与分句间的时候,这就产生了分句划分与冒号的问题。如:  相似文献   

4.
一、从有无关联词语来区分。复句一般都 有关联词语,而单句一般没有。 二、从有无逗号来区分。有的单句谓语之 间没有标点符号,而复句的分句之间一般则 有逗号。 三、从有无谓语来区分。复句一般都带逗号,但有的单句中也有逗号,可从有无谓语上来区分,有谓语的,就是复句的分句,没有谓语的,就是单句的一个成分。 四、从意义方面来区分。有些紧缩复句与连动短语作谓语的单句不易区分,可从意义上的复杂与否来区分。单句是用一个句子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即使是比较复杂的谓语,也只表示一个完整的意义。而紧缩复句却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有联系的单句组成复句来表示一个有某种关系的复杂意思。 五、从结构方面来区分。复句的分句之间在结构上互不包含,彼此不作句子成分,这是区分于单句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正确区别单句与复句,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情达意。单句与复句一般比较容易区别,但有时也比较容易混淆。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区别单句与复句。 1.语音停顿复句的分句间一般有较长的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  相似文献   

6.
单句和复句在形式上有如下区别:1.单句是词或短语构成,只有一套结构中心,词语之间互为句子成分。复句是由单形式的分句复合而成,它包含两套或两套以上结构中心,每套结构中心互不做句子成分。2.复句的分句之间的较小停顿可以用逗号,分号,冒号表示,而单句一般不用。3.复句的分句之间的意义联系通常用关联词语表示,单句没有分句,一般不用关联词语。  相似文献   

7.
什么叫复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分句表示句子没有完全结束的语调,分句后面一般都有一个较短的停顿,书面上用句中标点(逗号、分号等)表示。  相似文献   

8.
辨识单句和复句,历来是语法教学的一个难点。实际上,在辨识中有几个误区,如能引导学生走出误区,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走出第一个误区——并非每一个逗号都隔断一个分句。在复句中,分句间往往要用逗号(或分号)来隔断,但是,不能由此认为每一个逗号都隔断一个分句。如“今天,在世界范围内,许许多多被殖民者奴役着的地方,也正在进行着驱逐侵略者、保卫国土的斗争”,其中用了三个逗号,前两个是把前置状语与主句分开,而后一个则是把主语谓语分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试用本)《语文》第六册上说:“(2)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例句(2)是由四个分句组成的复句,每个分句都是一个单句,分句之间都是并列关系,结构上也只有一个层次.”关于并列复句这个问题,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上说:“每个分句分别说明或  相似文献   

10.
一、以逗号作为划分分句的标志例一: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①去鄙视这极易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②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③全句有六处语气停顿,只有三个分句,有两个层次,是一个复句+单句的二重复句。第一层在后,第二层在前。例二:我赞美白杨树,①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②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③如果单纯以逗号作为划分分句的标志就会错误地把分句中的若干语言单位划为若干分句,会误把③“坚强”处划为第三个分句,再把“力求上进的精神”作为第四个分句。其实“象征”的宾语是“精神”,它前面的“今天我们民族斗争所不可缺少的朴实、坚强、力求上进的”都是它的定语。这是一个单句+复句的二重复句,第一层在前,第二层在后。  相似文献   

11.
在前两讲中,向老师们重点介绍的是单句;从这一讲起开始介绍复句。一、什么是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合而成的,组合成复句的各个单句必须是意义上帘切相关而结构上又互相独立的句子。组成复句之后的单句改称分句,在分句与分句之间常用表示句中停顿的逗号或分号隔开,表示它们之间有语音上的短暂的停顿。有些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直接组合而成的;但多数复句在组合时需要关联词语的帮助,依  相似文献   

12.
第四节复句一、复句及其特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合而成的句子叫做复句.如: 1、沙漠地区地势平坦,风力很强。 2、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3、沙漠湖水含盐,日光使水蒸发,可以取得蒸馏水和盐。例1、例2各由两个单句构成;例3则由三个单句构成,比前两个复句更为复杂。用以构成复句的单句,由于失去了完全的独立性,只是整个复句的分支,故而称为分句.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大类,所以充当复句构成部分的分句也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例1、例2的各个分句均为主谓句(后一分句承前省略了主语“沙漠地区”和“风”);例3的前两个分句是主谓句,第三个分句是非主谓句。  相似文献   

13.
分号通常用在并列关系的复句和分句之间,而且因其表示的停顿大于逗号,多用于复句的第一个层次。但除此而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这些特殊用法不一定要让学生掌握,但当学生询问时应给予正确的解释。 1.用在单句内部分号用在复句内部,而复句又充当了某个单句的一个成分,从整体看,分号用在  相似文献   

14.
如何区分单句与复句,是学习复句这部分语法内容的难点。关于单句与复句的区分,五十年代曾有过全国性的讨论,但有些问题至今未取得一致的意见。林祥楣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中指出:“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与单句中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我们知道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有的是逻辑关系,例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有的是事理关系,例如并  相似文献   

15.
复句问题论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按顺序讨论下列问题:单句和复句的对立;关系词语;复句的分类系统。最后,在“余论”中讨论一下复句和逻辑的关系问题。一、单句和复句的对立 1.1 单复句对立的决定因素是分句。复句是包含两个或几个分句的句子。复句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几个分句,单句不能。这就是说,复句的直接组成部分是分句,而单句的直接组成部分只能是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第三册和第四册的《汉语知识》中,分别阐述了单句知识、复句知识,但单句与复句的辨别方法,教材未作具体论述。怎样突破难点,指导学生准确地辨别单句与复句呢?笔者认为,在语法教学中可从三方面加以辨别: 一、从结构上辨别。单句的构成材料是词或短语。大多数单句只包含一个主谓短语或非主谓短语,结构一般比较简单。有的单句虽然比较长,结构比较复杂,但不包含两个以上的分句。即:单句是由主谓短语,或非主谓短语,或单个的词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的,复句的构成材料是分句,组成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和  相似文献   

17.
划分单句复句是复句学习的重要环节。什么是单句,什么是复句,不在于句子的长短,而在于结构。单句只有一套结构中心,而复句则有两套以上的结构中心,意义上互相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组成复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的主语可以全部出现,也可以顺上下文的意思省略。分句之间的关系有的靠意会,有的靠关联词联结。这些纷繁的现象足以使初学者眼花缭乱。但是单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句末有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叹号。复句的分句间不能有较大的停顿,书面上逗号或分号,复句全句有统一的语调、统一的语气,每个分句没有独立的语调,复句的句末才可以有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叹号表示。  相似文献   

18.
北京开明版的初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的“复句(一)”中,对复句的概念是这样界定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做分句。”我觉得这样界定复句的概念,从逻辑上看是不够严密的。  相似文献   

19.
复句形式(又叫复句结构)作句子成分,在语言实践里经常碰到。它对句子(特别是多重复句)的层次结构影响甚大。有些复杂单句和多重复句分析的错误,就是由于没有搞清这一点。这种错误,不但出现在中学生的作业中,有时还出现在语文试题甚至语法著作中。这是复杂单句和多重复句分析的难点之一。下边结合几个例句的分析谈点粗浅的看法。复句形式作句子成分,往往容易把复句形式看作几个分句,从而把复杂单句误认为多重复句。前几年某市一套初三语文统考试题中,有这样一道多重复句分析题: 片面地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很显然,拟题人认定这句话是由五个分句组成的多重复句。诚然,这个句子有五个动词短语,如果单从形式上孤立地看,似乎有五个分句。但只要从意念关系和结构关系上全面考察,就会发现:前边四个动词短语是四个分句,构成选择关系又包含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汉语知识短文《复句的扩展——多重复句》在介绍多重复句的分析方法时,举了如下一例:为了开发利用它的资源,(?)而今死海旁边已出现了一(目的)些工厂,(?)同时修建了一些现(并列)代化的游泳池、高级旅馆和游乐场所。笔者认为,教材对这个句子的分析是不妥的。这个句子不是由三个分句构成的多重复句,是一个只有两个分句的一般复句。“为了开发利用它的资源”这个介宾短语是后边两个分句共用的。状语。《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2.8介词]条中明确规定,“为了”是表示“目的”意义的介词。“为了”可以直接用在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