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禁毒史话     
南京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出于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积极主张禁绝鸦片。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曾明确规定禁烟禁赌。3月6日,孙中山命令临时政府内务部,通告各省都督,严禁鸦片,以根绝百年毒患。由于临时政府仅三个月就夭折了,所以,它无法全面推行禁烟法令。不过,孙中山的禁烟主张,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掌握的广东、安徽、江西等省,一度得以贯彻,并取得相当大的成效。武昌起义后,胡汉民等建立的粤省军政府采取了有力的禁烟措施,禁种烟苗罂粟;严查偷运烟土,禁止烟膏入口,奖励海关缉烟有…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在清朝后期,随着鸦片输入形成的泛滥之势,清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禁烟法令,以图阻止鸦片的输入,然而,在当时贿赂公行的腐败吏治下,由于查禁鸦片的大小官吏有法不依、执法犯法,以及清朝国力衰弱等原因,使清政府颁布的一系列禁烟法令,成了一纸空文,鸦片输入依然如故。  相似文献   

3.
林篪 《文教资料》2011,(14):113-115
清末的禁烟运动是指在1906年清廷颁布禁烟上谕以后至1917年英国完全终止鸦片贸易前后约10年的时间。基层民众是指罂粟种植者、烟馆老板、鸦片商和一些烟,以及一些民间改革家和有识之士。这一次的禁烟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运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跌宕起伏的,本文从基层民众对待禁烟运动和他们参与的禁烟运动的表现来看待这场清末的禁烟运动。  相似文献   

4.
左宗棠在甘肃期间,从收复新疆、开发西北、巩固边疆的现实需要出发,提出了一系列严禁吸食鸦片、禁种罂粟的政策,厉行禁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措施与成效值得总结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毒品问题非常普遍,禁毒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研究中国的禁毒史,以史为鉴,对我们研究当代的禁毒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清末新政时期,中央政府实施十年禁绝鸦片的计划,地方政府也响应中央的号召,纷纷主张采取一系列的禁烟措施。清末(1907-1911)的贵州,是罂粟种植的泛滥区,也是烟民自种自吸与出省贩卖的重要省份,禁烟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鸦片祸川,继晚晴之后,民国四川鸦片泛滥达到了鼎盛时期。在防区制时代,各军阀纷纷混战,军费所需,鸦片烟税贡献最巨。在军阀和官吏的勒种下,川地“红花白花开满田”。高额赋税的缴纳和吸食鸦片,川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即使在蒋介石政权的禁烟政策下,罂粟种植、鸦片泛滥的状况甚至不见好转。  相似文献   

7.
甲教学目的讲述虎门销烟,使学生知道中国的禁烟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乙教学要点一、英国向中国大量偷运鸦片二、禁烟运动1.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2.广大人民坚决支持禁烟。3.虎门销烟。丙历史背景十九世记初期,中国正处在封建社会的末期,清朝反动统治日益腐朽,军备废弛,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烈,农民起义连绵不断,清王朝危机四伏。中国封建社会已到了即将崩溃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四川引种罂粟,可能始于唐代.清道光以前,该省有24厅州县出产此物.晚清时期,四川成为全国最大的鸦片生产省,绝大多数地区皆种有罂粟,而川东一带特盛.清末,全省约有350多万亩土地被罂粟所侵,年均鸦片约12万两.究其动恩,是因为:四川具备种植罂粟的适宜自然条件和固有基础;中国政府受到西方殖民者的控制,实行寓禁于征的政策,或禁而不力;加以长江航道改善,高额利润诱惑.于是很多农民趁机习得罂粟种植、鸦片加工技术,从事毒品生产活动.当今开放时代,欲建设小康和谐社会,固亦须远离毒品之害.  相似文献   

9.
从雍正颁布第一条禁毒法令到道光时期《严禁鸦片烟章程》的出,有政府反毒禁立法日趋完善,虽然未能有地抵制鸦片输,但对当时的禁烟运动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其反毒品立法提供了经济和教训。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学》1990年第12期刊载张建辉同志的《清代鸦片政策简述》一文很有新意。作者以简练的语言,系统地概述了清代的鸦片政策,首次依历史进程将其表述为“合法、非法、内禁外不禁、合法”四个阶段,使人一目了然,对研究清代鸦片及内外政策均有启迪。作者认为以“1859年3月(咸丰九年二月)谕令军机处”为界限,宣布了清朝“内禁外不禁”鸦片政策的彻底破产,鸦片贸易全面合法化。这就比以前各种刊出文章笼统地以中英《北京条约》宣告鸦片贸易合法化的说法更加明白、准确。但是作者就此得出的最后结论说,“直至清朝灭亡为止,再也没有禁烟”,却完全不符合清末的历史事实。这里,仅就光、宣时期清廷的鸦片政策的禁烟活动作一初步考证,请张建辉同志及史学界同仁指证。  相似文献   

11.
1835~1839年,由于清廷内部对鸦片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广东禁烟的形势更加严峻。邓廷桢在主政广东后,迅速放弃错误的弛禁主张,采取了富有成效的禁烟举措,打击鸦片走私活动。林则徐赴粤主持禁烟后,他给予林则徐全力的支持与配合,从而推进了近代广东地区禁烟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阮元创办的诂经精舍是清代教育史上一所别具特色的书院,是乾嘉考据学研究成果的回响,教学内容以学术研究和文学教育为旨归。诂经精舍在文学教育内容中表现出对社会现实密切而广泛的关注,突出表现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如嘉、道年间册封琉球国的邦国大事,嘉庆年间的“木兰秋猕”盛典以及光绪年间的慈禧六十大寿等;诂经精舍文学教育中还表现出对边局的关注,尤重海防,次及西北回疆塞防;另外,诂经精舍文学教育中还表现出对外来文化、外来事物的关注,如西学、西方科技新事物以及对我国造成深重灾难的鸦片等。  相似文献   

13.
光绪七年至光绪十年间山西的禁毒运动是张的禁烟思想的切实体现,政府与民间相辅相成的禁烟主体、禁种与禁吸齐头并进的禁烟策略、先难后易恩威并施的禁烟方法和富有延续性的禁烟法令构成了张氏借鉴以往、以示后人的禁烟政策的主体结构.正是在这种严密合理的禁烟理论指导下,晋省的禁烟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为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运动提供了可兹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包世臣跨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是嘉道时期经世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虽仕途不得志,但通过上书建策施政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包世臣是当时难得的通才,除了河、漕、盐、兵、农等经世之学,于诗、书等也颇有建树。晚年,包世臣整理生平著述,编为《安吴四种》。此书在晚清共有四个版本,全面记录了包世臣一生的主要活动及思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由于经济、政治及军事上的原因,在国内民众的推动和国际形势的压迫下,国民政府于1927-1934年开展了禁烟运动.虽然进行得并不彻底,却为之后的六年禁政(1935-1940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五部堂碑记》看,良溪作为“堡”在明末清初的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到乾隆时以神庙为中心的社会秩序逐步转向以宗族为中心;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分化,嘉庆时良溪已至少有33个会堂组织;面对地方动乱,宗族和村庄开始强化秩序整合,良溪罗氏由此扩大了自身影响,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钱孟钿,乾嘉年间著名女诗人,善词,工绘事。著有《浣青诗草》《浣青诗余》《鸣秋合籁集》,深受袁枚的赏识并成为诗弟子。通过对其诗歌成就成因之探析,发现家族因素是其主要原因。以其为个案,可以看出清代乾嘉年间常州女性诗坛的兴盛,得益于江南文化的发达,得益于家族文化的积淀与涵蕴。  相似文献   

18.
《蒙古王公表传》的编纂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清朝一项重要文化建设工程。继乾隆朝编纂第一部汉文本《表传》之后,嘉庆、道光、咸丰等朝又相继续纂了四部《表传》。在续纂过程中,形成了它独特的修书机构、办事人员、编纂原则、修书体例与程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