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血拼商场     
我在办公室里发毒誓:“接下来的两个月里,谁要发现我又去逛银泰(一家百货商场)了,我就跟谁姓!”我们大老板不是厚道人,他说他不信我会改姓,但相信我铁定会胖起来的,因为“食言而肥”嘛。  相似文献   

2.
昨天晚上,我又碰到了我的朋友军路八。他出现在屏幕里的时候像往常一样,穿着简陋的盔甲,并且没带任何武器。我迎上去跟他说话的时候。他很久才回话,而且除了打一些“嗯”、“噢”表示自己还在听以外没有任何反应。  相似文献   

3.
“我不见了”从前有个呆笨的衙役,解送一个有罪的和尚到府城去。出发前夕,恐怕忘掉什么,便逐一加以清点。为帮助记忆,他自己又编成两句话,就是:“包裹雨伞枷,文书和尚我。”途中,他边走路,边背诵。傍晚,住在一个客店里。和尚知道他是呆子,吃晚饭的时候,就用酒...  相似文献   

4.
1992年早春,一股由“无冕之王”们刮起的质量旋风席卷中国夫地。“中国质量万里行”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这是近年来少有的新闻界的联合行动,也产生了近年来少有的轰动效应。作为这次活动的发起和组织人之一,“万里行”组委会主任艾丰,继获首届范长江新闻奖之后又一次成为新闻界的新闻人物。然而要想找到并采访他,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3月份开始他便在中央党校学习,他既要听课,又要处理“万里行”的稿件,所以很难找到他,即便  相似文献   

5.
梧槐  大风 《新闻天地》2004,(12):26-28
2004年10月25日,郑州市某看守所内,原河南省某厅厅长助理魏道宽神情沮丧。面对记的镜头,他流下悔恨的泪水。58岁的魏道宽很快就要退休了,身为总经济师、副厅级干部的他,平日里慈眉善目、小心翼翼,一副可敬可亲的模样,谁又会料到他的生活竟如此糜烂,谁又能想到他手段如此狠毒——雇“二奶”杀害怀有身孕的“三奶”……  相似文献   

6.
幽默     
《大观周刊》2010,(32):54-54
他她篇 健忘 张教授很健忘,一天,他躺在浴盆里,妻子奇怪地问:“你怎么穿着衣服洗澡?” 张教授这才发现自己忘了脱衣服.他刚想跳出来,又忽然冷静下来说道:“没什么,多亏我事先忘了往浴盆里放水。”  相似文献   

7.
前一阵子,听说有篇作品把《沙家浜》里的英雄人物“颠覆”得一塌胡涂,郭建光被塑造成了奸淫民女的色狼,阿庆嫂也被描写成卖身争宠的荡妇。最近,又有人把《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改编”成了土匪,剿匪英雄竞被“颠覆”到他的对立面去了,实在有点匪夷所思。那些英雄们又招谁惹谁了,要受如此毁损?  相似文献   

8.
忆恩师王决     
陈连升 《中国广播》2007,(12):72-75
今年11月14日是我的恩师,集曲艺编辑家、作家、评论家、理论家、教育家于一身的王决先生逝世十周年的日子。王决先生在世的时候,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称他为“肚子里有真东西的曲艺篓子”,相声老前辈马三立称他为“肚子里宽绰的曲艺真行家”,北大中文系教授、曲艺理论家汪景寿称他为“学识渊博在曲艺界赫赫有名的全能艺术家”,相声界第二代领军人物马季称他为“曲坛耕牛”,曲艺界同行称他为“活字典”。  相似文献   

9.
美化回忆     
去采访一个纪录片导演时,我向他转述他一个大导演朋友的一段回忆。因为回忆里有他,说的是炖牛肉的香气里,几个年轻人狂热的畅想,于是,中国电影史上的某个瞬间诞生了。我兴奋地等着他继续往里填东西,脑子里想着接下来一篇好稿子要诞生了。不料,他鼻孔里一声轻笑。“没那么文艺吧?当时我正满屋子看他的大房子呢,羡慕啊,我一个租房子的人,一下看到那么大的房子——还是自己的。艳羡地四下寻摸……”——他毁了我的好稿子,一篇又文艺又伤感,内里还有热腾腾梦想的好稿子。但他让我知道,不是所有的回忆都可靠,不是所有的叙事都贴谱。  相似文献   

10.
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乃《伊索寓言》里的名篇,广泛传播,世界享用,可以说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可若按辩证法来看,事物往往有两面性,狐狸吃不着葡萄,有时说它是酸的,有时也会又想那葡萄也许很甜。尽管“这一面”《伊索寓言》里好像没讲,可事实一再证明辩证法没错。 被誉为世界球王的巴西的贝利,有一则已成名言似的“轶事”:当别人问他哪一个球踢得最好时,他总是说:下一个。按贝利这种逻辑来推理,他永远踢不出“最好”的球。当然有人会说这话里有谦虚也有矫情,但你不能不承认这也是一种机智。 如果说贝利的…  相似文献   

11.
孙丁玲 《青年记者》2007,(13):41-42
年逾不惑的张新刚似乎对“新”特别青睐,不仅姓名里“新”字居中,而且这些年走过的路也都离不开“新”字:跑新闻、写新闻、当新闻部副主任;在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第六频道时,他又成为新频道的领头人,新的管理机制、新的运营模式、新的节目构架,使新生的频道充满生机和活力。在他的身上,闪耀着求新、创新的火花。  相似文献   

12.
阿城和他的女友据说早已经分手,可是这几天我又见到他们了,在一家麦当劳里,两人靠得很近,还是一副真情侣模样,阿城还把他的胖手搭在他“前妻”的肩上不停地摩娑,让人不忍卒看。  相似文献   

13.
总后武汉后方基地教导大队政治处主官、代理宣传干事能远清,在宣传工作中既擅长文字,又热衷于摄影,“两栖干事”因此而得名。1990年,熊远清从竹山县一个偏远的山村入伍后,爱上了写作。领导看他是个可培养的“苗子”,就给他提供条件。打那以后,他更加困不住,一有空不是写就是摄,单位里的那台“理光”被他玩得很熟,自己那点津贴费差不多全换成了相纸和胶卷。为了赶发新闻稿,他常常趴在办公桌上苦思冥想,有时又钻到又闷又热的暗室里,冲胶卷、洗照片,把眼睛折腾得跟害了眼病一样。热爱和勤奋是每个成功者的“通行证”。渐渐地,熊…  相似文献   

14.
孙丁玲 《青年记者》2007,(13):41-42
年逾不惑的张新刚似乎对“新”特别青睐,不仅姓名里“新”字居中,而且这些年走过的路也都离不开“新”字:跑新闻、写新闻、当新闻部副主任;在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第六频道时,他又成为新频道的领头人,新的管理机制、新的运营模式、新的节目构架,使新生的频道充满生机和活力。在他的身上,闪耀着求新、创新的火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么一个故事:马克思当年为了写作《资本论》,在大英博物馆里工作了四分之一世纪之久。每天,他早上九点钟到达那里,一直到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家。他在博物馆的阅览室里,一坐就是一天。由于精力集中,常常情不自禁地在座位上用脚来回擦地,日久天长,竞把脚下的水泥地面磨去了一层,因此留下了很深的痕迹,被人称之为马克思的“脚迹”。但是,由于那时的我身处穷乡僻壤,对于“博物馆”、“图书馆”之类的名词,既陌生,又遥远,如同月球。  相似文献   

16.
在“这个冰冷又虚伪的世界”小宇生活了19年,他自称“从出生就注定被抛弃”,可网络上,他的朋友们却说他幽默和乐于助人,他们彼此交流自己翻唱的日本动漫歌曲,在那些动漫里,主人公总是美貌智慧而勇敢,经过重重波折和磨难总能打败邪恶的对手。现实里,他却轻而易举地败给了自己  相似文献   

17.
林白水:以身殉报的报界先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白水,原名獬,又名万里,字少泉,1874年1月17日出生于福建闽侯县,1926年8月6日。被枪杀于北京天桥,时年52岁。他坚持致力于“改造报业”、“革新社会”的事业,是我国早期与邵飘萍齐名的著名报人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蒋子云  王欢 《新闻天地》2007,(12):24-25
有人在上帝面前抱怨世道不公,为什么别人名声显赫,光彩夺目,而自己却默默无闻,黯然失色。上帝将他带到一片沙砾场,随手捡起一块小石子,抛到沙场里;“请你将它找回来。”那人遍寻不著,四顾茫然。上帝随后又将一块金子丢到沙场里,那人一下子就找到了光彩夺目的金子。上帝说:“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发狠将自己打磨成金子。”  相似文献   

19.
高宇  吴月  方艾 《中国广播》2005,(1):48-50
在北国江城吉林市,程光是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物,在广播里听众都习惯亲切地称呼他“老程”。“老程”其实不老,今年39岁,开过十年出租车,又做了两年电台节目主持人,主持两档专门为出租车司机服务的节目——《沸腾四更天——的士大联盟》和《沸腾正当午》。老程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头,叫“的哥司令”。  相似文献   

20.
安徽亳州,一代枭雄曹操故里。里如今出了个又贪又淫的特警支队支队长白玉岭。他深藏警队20年,不仅平安无事,而且通过行贿手段步步高升。他“创收”有道,向色情服务志气收取“保护费”,强奸少女后,省公安厅批示调查,也没能将其打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