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生问”为主的课堂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教育出创造性人才为宗旨的课堂教学。它与一些课堂的“教师满堂问,学生只顾答”的教学方式有着本质性的区别。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开展,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及时变以“生答”为主的教学为以“生问”为主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我们通过对142名学生(128份有效)和全校数学老师的问卷调查,从中了解了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分析了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我们以小课题研究的方式,分为有疑敢问、畅所欲“问”、善疑善问、乐问创新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实践,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相应策略。以“让学生享受‘问’的权利”为关注点,使学生问出兴趣、问出深度、问出水平、问出创意,引学生渐入问之境,以达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问题意识是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基础。唤醒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再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   总被引:29,自引:28,他引:29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现代数学观和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下的“设置数学情境与提出数学问题”教学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设数学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数学信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醒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其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敢问会问呢?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6.
问题意识指的是人们在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一步探究的心理品质。对小学生而言。就是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的心理趋向。问题意识可以直接转化为学习者的动机和热情,实现教学过程主体作用的发挥。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做到以下四方面。  相似文献   

7.
学问,就是学会“问”问题,而不是学会“答”问题。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创新教育就是建立在源于好奇、兴趣之上的问题探究。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何转变角色意识,唤醒学生沉睡的问题潜质,在问题的追问与探讨中实现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呢?  相似文献   

8.
王峥 《湖北教育》2005,(10):45-46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而且要满腔热情地促使学生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问题意识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问题意识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做到:营造和谐的环境,鼓励学生“敢问”;激发好奇和兴趣,引导学生“想问”;引导分析方法,教给学生“善问”;点拨启思,帮助学生“解问”。  相似文献   

10.
数学及其应用曾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传统科学之一:以实用性和问题解决为特征的中国古代数学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达千余年之久。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致使师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失落。近年来,随着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学课程中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共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出“喧闹”的课堂,有助于唤醒(或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2.
对学生而言,是唤醒“内因”自主奋斗的原动力。意识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只有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了与自己的认知结构矛盾时,才会主动地问一个“为什么”,此时,我们说学生才真正地启动了思维。因为,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才是思维品质深刻性的表现。正是这种品质促使了学生创造意识的萌芽发展。同时,问题意识有利于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主体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先导。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不习惯也没有机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至于学生的问题意识日益萎缩,严重制约了学生好奇善问的天性。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成当务之急。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敢问”、“乐问”、“有问”、“会问”几个角度进行了探索实践。文末,对实践的效果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问题意识指的是人们在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一步研究的心理品质。对初中学生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的心理趋向。问题意识可以直接转化为学习者的动机和热情,实现教学过程主体作用的发挥。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陈东 《今日教育》2004,(5):34-35
问题是新课程“研究性学习”的载体。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只有善于发现问题、乐于思考问题,迷恋“问题”的人,才是富有创新思维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所在。如何运用“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笔者通过对数学课程教学的分析研究,明确了学生提出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围绕数学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特点,提出适宜的多样化培养策略,以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师生双边关系着手,运用课堂提问教学方法,遵循学生“有问—敢问—爱问—会问”的逻辑,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自主建构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培养问题意识,引导自主质疑,是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关键。教师要鼓励学生“敢问”、“多问”、“会问”.让他们不断产生认知冲突,养成质疑的习惯。学会质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所谓情境就是指“情景,境地”,而数学情境则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将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蕴含在以情境为依托的问题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揭示并突出必要的数学思维过程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样既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让学生想问、敢问、善问、勤问,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的灵魂。然而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天生的,它需要唤起和培养。为了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既要让学生为解决“不知”而问,更要让学生求得“新知”而问,既应养成学生对一切未知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也要让学生具有敢于对一切看似确定的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勇气。  相似文献   

20.
毕秀梅 《新疆教育》2012,(8):106-106
“提出问题是创造发明的源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而且更要鼓励学生、促使学生发问。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提出问题,尤其是从低年级学生开始培养,积极探索如何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