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宋遗民词人隐逸词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宋遗民词人 ,是宋词中一个颇具特色的群体 ,本文从宋遗民词的文本出发 ,对其中的隐逸词进行考察 ,结合宋亡后士大夫心理与境遇的分析 ,探求宋遗民词人的心奥 ,试图为宋末元初遗民群体中隐逸词的特点找到社会文化学依据。运用社会文化学的眼光 ,详析宋遗民词中隐逸词的新特点 ,并联系宋末元初那一特定历史时代的具体情况 ,试对宋遗民词进行认真 ,允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具有特定历史和审美内涵的“云”意象,与佛道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宋元易代之际的苦难时代,也是宋遗民词人希逸隐遁的群体象征,本文试择取宋遗民词中有典型意义的几例“云”意象予以剖析,并考察宋遗民词人的山水自然审美观和忧患意识,以透视宋遗民词中情感活动和创作心理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在词的发展过程中,遗民词是唐宋词光辉的最后一页。在宋元之际的词坛,遗民词人形成了江浙遗民词人和江西遗民词人两大创作群体。这两大群体的词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如都具有隐逸的思想特征,创作题材上都由舞榭歌台、秦楼楚馆的男女艳情转为自然之景、隐居之乐等。但是,他们又各具特色,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本文就意象的选取、词风的追求、语言的运用三个方面对南宋江浙遗民词和江西遗民词二者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宋遗民词人的交游唱和词是宋元易代之际词人交游唱和之风盛行的反映,是特殊文化形态下民族心灵历程的记录,是词体文学由传统“应歌”向“应社”转型的产物。所以,宋遗民词人的交游唱和活动,不同于以往诗人词客的风流雅集、诗酒唱和而带有亡国遗民隐逸生活实践的性质,对遗民词人群体的形成、群体人格精神的建构和创作范式的改变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宋遗民词人交游唱和之风盛行的成因中,可以看出宋元易代之际的某些时代风气、文人心理、生活观念、地域特点、社会审美习俗、文学创作倾向等,具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王炼 《语文知识》2008,(1):79-81
余怀是清初著名遗民,他的词作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清初遗民词的主要特征。和宋遗民词相比,余怀遗民词在创作上受到隐逸思想的影响更加明显,咏史怀古之词注重历史与现实的沟通共鸣,在表达形式上通常联系个体命运以抒发家国之痛。  相似文献   

6.
南宋遗民词人,以群体隐逸的空前规模,带来了隐逸文化在宋元之际的空前繁荣。他们的山水优游活动,作为遗民词人隐居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他们的思想感情、创作范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表现了遗民词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情感、心路历程和生活体验,使群体的创作共性凸现出来,呈现出统一、鲜明的创作风貌,词体文学的表现功能,因此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拓展。  相似文献   

7.
整个一部宋遗民词史,所展现的就是一个被剥夺了生存权利的民族以及个人的痛苦灵魂,充满着极度沉痛的人生忧郁与历史悲哀,情真语苦地记录了词人们在悲惨的人生境遇中痛苦的生命体验与寻求解脱的心灵,导致宋遗民词在审美理想上具有沉郁深厚的特点。本文试考察宋遗民词中极富悲剧性生命体验的思想内涵。以透视宋遗民词中人生情趣与观照方式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宋元之际南宋遗民词普遍存在“以词存史”的创作现象.存史纪史的叙事性主题、词人行迹的叙事性记载,拓展了词体的功能结构,使南宋遗民诸家词作具备了叙事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南宋遗民词人这种创作实践,在部分词人的创作过程中不仅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当可视为一种有意识的创作自觉.纪实手法、褒贬笔法、铺叙手法及联章体的运用,可视为词人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南宋遗民词人张炎的隐逸词有道家和儒家两个源头,反映了当时一批封建土大夫较为普遍的避世思想,很能引起大多数遗民词人的共鸣,使得宋元元初隐逸词作丰富而普遍盛行,并成了词坛风气。这对诗歌、散文的创作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元曲和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清代浙西词派对蒋捷《竹山词》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西词派是以浙西一地为主的词人群体,在清初以至中叶影响了当时词坛的走向。以朱彝尊、李符等为代表,不仅推尊南宋词人姜夔、张炎,还与阳羡派的词学观念相交叉,对于宋末遗民词人蒋捷持有浓郁兴趣,积极评论、仿效、借鉴其《竹山词》,并以群体唱和蒋捷[惜秋华]为高潮,提升了蒋捷的词学地位,揭示出浙派更深层的词学图景,进而丰富了清词的中兴局面。  相似文献   

11.
宋末元初遗民刘辰翁是辛派词人后期的代表人物,其元宵词为宋代词人之冠.他的元宵词超越了宋代节序词佳人伤春和男士悲秋的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隐含了深沉的寄托,深刻地反映出宋元易代之际的时代风貌和遗民心理,在词史上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南宋遗民词的文本出发,对南宋遗民词人的审美取向和艺术创造,即清空、沉郁的审美特质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清空,主要表现为对白石的推崇追慕,这和南宋遗民词人的隐居生活密切相关,和他们的隐居不仕的文化心理相契合,是词人在潜身草野、怡情山水的生活中为了求得对不可忍受现实痛苦的一种暂时性精神超脱相一致的审美选择。沉郁,是指南宋遗民词感情的深沉郁勃,遗民词人身虽隐居,但终生都没有忘怀故国、故家,失意和苦闷增加了情感的浓度和思想的深度,使其词在情绪的深沉和感情的力度上,都呈现出深沉郁勃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清初遗民词的主题取向,主要集中在故国之思、离乱之叹、英杰之吊和隐逸之情这四个方面。较之明词及南宋遗民词,清初遗民词显示了较强的纪实性和叙事性,所表现的情感也趋于多元化,呈现出内容充实、风格多样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4.
李俊民是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的后裔,在金末元初文坛的名望仅次于元好问。现存词69首。其中多为酬赠词和写景词。其词主要受到陶渊明等隐逸文人的影响,词人在其作品中多表现闲适放旷、高洁平和的隐逸情怀。  相似文献   

15.
南宋遗民词人“清”、“空”的隐居生活环境造成了创作主体心境的“清”、“空”,山林云水之境使创作主体的心境也类似于道家隐逸之士,这种心境上的清空闲适,很容易接受道家隐逸哲学思想的影响,从而刺激他们选择了清闲幽静的意象,构造出其词清新空灵的意境。  相似文献   

16.
在隐逸词大量风行的南渡时期,叶梦得的词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内容上表现出隐逸的特点,并在风格中透露出旷达的词风。  相似文献   

17.
王沂孙是宋末元初的著名词人,词作数量虽然不多,却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非常值得我们关注.本文试图结合时代环境,从社会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对王沂孙前期词做初步的解析,通过词作来考察他前期的心理状态,建立一个思考的平台,作为解析他后期词的基本参照点,从而期望能够对理解宋末遗民词人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仇远在宋元词史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其词集《无弦琴谱》展现了一个由宋入元的故国遗民的沉挚心曲,包含亡国之痛、桑梓之悲和隐逸之思。仇远的生平经历,其词集所展现的遗民心态,在宋遗民中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9.
南宋遗民词人群体的悲剧性生命体验,使借酒消愁、诗酒玩世,成了他们隐居生活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的词作,也因此而在唐宋词史上显示出了一种朝气和春意,一种常驻的醉意,从而给唐宋词的审美特征注入了新质。  相似文献   

20.
刘辰翁是宋末元初辛派遗民词人的代表。在他的咏物词中,可以考订为暮年创作的有10首。这些词代表着辛派遗民咏物词的总体风格,继承了宋词咏物传统审美标准的形神兼备和寄情遥深,但与同时代紧紧追随传统的其他遗民咏物词相比,这些词在寄情方式上打破了对物的依附,入情而忘物,更多地直接抒发悲情;意境关系上并不追求浑化天然,而是大量运用正面抒情、直接议论和借物造境,词作风格情调激楚苍凉、真切明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