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永新先生《大道·无为》一书在成都举行首发式成都恩威集团总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薛永新先生集多年心血撰写的《大道·无为》一书,最近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11月7日上午,在岷山饭店太白楼举行了该书的首发式。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杨岭多吉,原省政...  相似文献   

2.
对东方智慧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的探索──初读薛永新《大道·无为》吴野一个民族的经济复兴,必然会带来民族的文化复兴。最近十几年来,我们这个有着灿烂的文化传统、而又饱经忧患与凌辱的民族,终于以无比的豪迈与自信,走出封闭,走出自我,扑向世界性的改革大潮。在...  相似文献   

3.
人每时每刻都浸淫在传统之中,但传统对现存的每个人的“启示”却大不一样,或咀嚼有味,或“日用不知”,或反叛有加;而人类的文化活动实际就是顺应时代潮流,重新演绎传统,焕发新的生命。近读薛永新先生著的《大道·无为》,清新且活力之气扑面而来,作者身为企业家,商海搏战,却关注传统真义,并运用心得体会于日常生活与商战之中,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事准则,别开生面。本人由于工作需要,常流连于佛学的汪洋中,故从佛学文化角度谈谈《大道·无为》的读后感。一、转出世之学为入世之学众所周知,儒、释、道三大中国文化传统各有…  相似文献   

4.
“无用之用”是老、庄哲学中的重要思想,历代注释家和研究者都有所涉及。如《全唐文》第803卷载李溪《废庄论》对老。庄“无用之用”论作了三个方面的划分;今人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中也对有关“无用之用”的思想资料作了较为详尽的收辑与疏理。但是,他们对“无用之用”论的深层意涵及其与.“道”、“无为”、“自然”等道家哲学的中心范畴之间的关系则鲜有全面的总结和深入的研究。本文尝试对此问题作出个人的观解,以求正于方家。“用”字在老子《道德经》中共19见,在《庄子》一书中有72见。虽然在大部分地方是作普通词语使用,表…  相似文献   

5.
李翱的思想倾向与韩愈基本相同,但在政治主张与哲学思想方面却有自身的特色。他继承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对现实政治与民生疾苦表现出强烈的关怀,同时致力于儒学理论的创新。他对佛、道二教的批评比同时代人更为理性,善于吸取其中的理论精华,丰富了传统儒学的内容。李翱于儒家众多的经典中,着重表彰《中庸》、《大学》、《易传》、《论语》、《孟子》。其《复性书》以儒为主,综合佛、道二家(特别是佛教)的思想,加以创造性的熔铸,形成一种较为系统的心性理论,补充和完善了儒学在心性论方面的不足,丰富了儒家思想,开启了宋明新儒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高黎 《华夏文化》2010,(3):55-56
<正> 和谐一词较早出现于汉代郑玄给《诗经》作的笺注。《后汉书》和《晋书》中也出现过。在《论语·学而》中提到"礼之用,和为贵",《国语·郑语》、《论语·子路》、《中庸》等体现了古人对于和谐的重视。《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反映出和谐思想允许有不同的见解,最终做到求同存异,实现和谐。和谐文化建设的思想是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它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  相似文献   

7.
“无为”思想在先秦时期的道、儒、法家的思想体系中都有表达,但意义不尽相同。如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由于孔子曾经向老子问礼,所以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大致相同。他们分别是道家、儒家学术规范化的开创者,道、儒思想被后世认为一个是出世,一个是入世,那么他们的“无为”思想又有何差异?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体系都非常庞大,尽管《老子》只有五千言,《论语》也不过数万字,但它们却是中国以后的思想源头,并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突出重点,我把他们的“无为”思想定位在政治和人生领域中来比较。一、政治…  相似文献   

8.
《梅氏书平》的学术价值与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人只知有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而不知韩国也有一位经学大师丁茶山的《尚书》辨伪巨著《梅氏书平》。这部书的学术价值与成就也鲜为人知。然研究中国经学之跨文化传播以及研究《尚书》学特别是古文辨伪,不能忽视《梅氏书平》。这部书在订正旧籍旧注之误、补充疏证新的历史事实、阐释《尚书》义理之辨、考辨孔壁真本源流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值得引起学界重视。同时研究《梅氏书平》,对于研究丁茶山这位韩国实学思想家的经学思想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日本现代企业管理的开山祖之一──涩泽莱一曾说过:“要把现代企业建立在算盘和《论语》的基础上。”它形象地说明了儒家思想对东亚企业管理的指导作用。《论语》、《资治通鉴》、程朱理学著作以及《三国演义》往往成为日、韩、港、台企业家的必读书,决不是偶然的。诚然,儒家以外的古代东方文化遗产,诸如《孙子兵法》、《老子》等同样为东亚企业家所遵循和借鉴。但从总体来看,儒家文化占据明显的主导地位。韩国釜山大学教授金日坤指出:“儒教文化的最大特征是依赖于家族集体主义的社会秩序。”这就是重家族、重群体、重社会、重国家和…  相似文献   

10.
秦简中有不少关于吏治思想的记载,如《语书》、《为吏之道》等,通过与《论语》中儒家思想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法家思想虽然是秦的统治思想,但儒家思想并没有被秦的统治者所忽视,在官吏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方面,儒家伦理思想仍然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唐甄作为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学界的重视.现存《潜书》97 篇是研究唐甄思想的主要材料.在《潜书》中,直接或间接谈到道德修养的篇章颇多,并涉及德育的诸多方面.唐甄《潜书·诲子》(按:以下引《潜书》原文仅出篇名.另,本文所引《潜书》原文主要依据黄敦兵《潜书校释(附诗文)》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版)认为...  相似文献   

12.
“无为”思想的发展──从《老子》到《淮南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为”思想的发展──从《老子》到《淮南子》[新加坡]刘笑敢著陈静译无为是道家的一个重要概念,然而在中国古代哲学家那里,含义却各不相同。在译成英文时,无为可以译为"Inaction"或"Absenseofbehavior",但通常译成"Non-act...  相似文献   

13.
道学文化与企业管理──学者与企业家对话录隗瀛涛,薛永新隗瀛涛四川联合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四川省历史学会理事长。主要著作有《四川保路运动史》、《四川近代史稿》、《重庆开埠史》、《近代重庆城市史》等。薛永新成都恩威集团...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的思想主旨,长期以来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西游记》是一部游戏之作,有人说《西游记》是一部反映社会阶级斗争的政治小说,也有人从金丹大道的立场来理解《西游记》。对此,詹石窗先生的新著《詹石窗正说西游——〈西游记〉解密》(以下简称《解密》)分别进行了介绍与评论,并提出了自己的新看法,詹先生认为:"《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养性修真为特色的人格教化。"~([1])在《解密》一书中,"养性"和"修真"  相似文献   

15.
关于《老子》经济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老子》经济思想初探朱森溥《老子》书文约义丰,意蕴广厚,自古聚讼纷坛,各识其是。当今学者,也是见仁见智,各有所取。本文仅就《老子》的经济思想,陈述一孔之见,以就正于海内外专家。从《老子》书中所反映出来的经济状况来说,大致有下列几个方面,其一是农业...  相似文献   

16.
苏秦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汉书·艺文志》载有"《苏子》三十一篇"。然而,这部著作早已亡佚。它的具体内容,至今尚未澄清。以往学者常把《苏子》与《鬼谷子》混为一谈。《鬼谷子》是纵横家的理论经典,《苏子》则是苏秦及其学派书信和游说辞的总集,两者不能混淆。在帛书《战国纵横家书》里,发现有十六章苏秦的书信和游说辞,我们以这些真实史料为标尺,将散存在战国秦汉文献里苏秦及其学派的书信和游说辞辑录起来,逐篇进行校勘、注释、考辨和译文,撰为《苏子辑校注译》一书。这对研究战国历史和纵横家的事迹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化书》曾被列为杂家著作,而且对其思想的解读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见其思想并不属于纯而又纯的道教,至少是有争议的。当然,其中有些观点并非完全客观。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探寻一下《化书》中佛教与道教思想的相通之处。一、相同的宇宙伦理观这里所说的宇宙伦理观是指  相似文献   

18.
正李友广、王晓洁合著的《传道与出仕——共同体理论视野下的先秦儒家》一书(以下简称《传道与出仕》),由人民出版社于2018年11月正式出版。作者运用德国社会学家裴迪南·滕尼斯"共同体"理论为研究视角,以"知识社会学"为理论方法,以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互参照,对先秦儒家的身份认同、价值选择及政治实践做了具体的抽绎与归纳,充分彰显了儒者置身于伦理与政治之间的张力,并对儒生在汉代所产生的分化进行了历史学意义上的深层揭示。《汉书·艺文志》称:"  相似文献   

19.
扬雄与玄学     
魏晋玄学在理论形态和学术渊源上与两汉道家思想关系密切。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前修时贤多有论述。然其中的一个重要关捩问题,即两汉道家文化的关键人物扬雄及其太玄思想对于魏晋玄学文化生成的意义,似未见深入剖析。事实上,扬雄是两汉道家文化源流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上承贾、马、严遵,下启荆州学派,在哲学论点与思辨方式上为玄学导夫先路。他的太玄思想与玄学责无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魏晋玄学的思想方法之一是从理论上调和儒家与道家、自然与名教的关系。据《世说新语·文学》注引《文章叙录》曰:“自儒者论以老子非圣人…  相似文献   

20.
《周易》的兵法姜国柱自古以来,《周易》就受到众多学者的推崇和称颂,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思想"致广大,尽精微",影响百代。本文只就《周易》的兵法,作粗浅探析,以就教于方家。综观《周易》的兵法,主要有以下诸端。一、兵为大事,重战习武人类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